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发生于中生代-新生代之间的事件是地质历史上一次重大灾变和异常事件,因此白垩系-古近系之间的界线(K/T界线)就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地质界线之一.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地区库孜贡苏河剖面海相上白垩统-古新统地层的岩性和沉积环境变化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重点利用沉积物色度、有机碳含量、碳酸钙和碳、氧稳定同位素的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2.
七里坪硼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从岩石学角度看是方解石岩 ,它们由硼矿物和方解石组成 ,二者都是含硼气液交代白云石大理岩 (围岩 )的结果。矿石的化学成分既富钙又富镁 ,钙来自方解石 ,镁来自硼矿物 ,贫其它成分 ,因此夕卡岩型硼矿床不是传统的镁夕卡岩矿床 ,而是钙镁质夕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63.
周期式搅拌球磨机是一种新型高效超细粉碎设备。本文研究了球磨机制备超细重钙粉过程中球料比、矿浆浓度、介质种类以及磨矿时间对制粉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适宜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用球磨机可拷贝蜊粒径小于1um的超细重钙粉,且产品粒度分布窄,磨矿效率高,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64.
本文对中国篮片岩中间石族矿物进行了综合研究,可将它们分为三个亚族:碱性问石亚族;钠钙闪石亚族;钙质闪石亚族。碱性闪石亚族再按Fe 、Mg、Al的比值,后二者按Si的含量划分为矿物种。编制了闪石成分分类图。碱性闪石的光学性质、红外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数据,与其它两个亚族有明显差异,但各亚族内特征基本相似。利用多色性和延性特征鉴别碱性问石各矿物种较为准确,并发现青铝闪石的多色性公式应为Ng-紫色、Nm-深蓝色、Np-浅黄色,与前人描述不一致。  相似文献   
65.
CaCO3生物矿化的研究进展——有机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CaCO3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生物矿物,其组成除了无机相的CaCO3外,还含有少量的有机质,包括水可溶(SM)和水不可溶有机质(IM),SM富含阴离子基团,是控制CaCO3结晶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有机—无机界面分子识别,有机质选择性地与CaCO3晶体特定方向的面网相互作用,从而对CaCO3的生长、形貌、多型及结晶学定向等产生明显的控制作用。有机—无机界面的分子识别机制包括静电、晶格几何匹配和立体化学互补等。仿生矿化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生物矿化的机理及制造高级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珍珠质是由大于95%的碳酸钙晶体与少量有机大分子组成的生物矿化产物。其中含量小于5%的基质蛋白(mattix protein)对碳酸钙晶体的形成进行严格控制。为深入研究珍珠质基质蛋白对碳酸钙结晶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水提法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珍珠质中提取出水溶性基质(Water Soluble Matrix,WSM),并利用反相HPLC分离得到3个主要蛋白组分(FⅠ—Ⅲ)。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WSM及其3种组分富含甘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与亮氨酸。体外饱和碳酸钙溶液结晶实验表明,WSM能显著影响体外碳酸钙晶体的形成;其3种组分对碳酸钙晶体形成的作用并不相同:组分FⅠ和组分FⅡ加速晶体的形成。而组分Ⅲ则抑制晶体的形成。本研究首次发现在珍珠质中同时存在抑制和促进晶体形成的两种蛋白质因子,推测珍珠质致密有序结构的形成是正、负两种调控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7.
The holes of the DSDP-IPOD program in the South Atlantic Ocean document two major anoxic events during Oxfordian to middle Albian times and secondly from late Cenomanian to Santonian times. The black shales formed during these two anoxic events differ in their rhythmicity and origin.During Lower Cretaceous time, the anoxic conditions resulted from the confined, euxinic nature of the basins. The rhythmicity of these black shales probably does not result from a global phenomenon (climatic or tectono-eustatic), but from local condi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slender dimensions of the young ocean basin(s). The diversity and the diachroneity of the deposits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precisely reflect the dynamics of the oceanic spreading.During Upper Cretaceous time, the anoxic conditions fluctuated in relation to a mid-water oxygen-minimum zone. The rhythmicity of black shale deposition seems to result from a global phenomenon, because of the 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the event. In the South Atlantic ocean, the cyclic fluctuations of anoxia were due to cyclic variations in the depth of the mid-water oxygen-minimum zone. There is no simple process to explain such rhythmicity. It probably results from the interplay of the three main variables which characterize the oceans at the time of the Cenomanian-Turonian boundary: the increased rate of sea floor spreading, high sea-levels and low water-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对不同水深区沉积物中组分、生物面貌、矿物、CaCO3含量和碳酸钙溶解率等特征的分析和对比,把本区碳酸钙溶解深度带划分为碳酸钙溶跃面(小于3700m)、弱溶带(3700~4800m)、强溶带(4800~5200m)和全溶带(大于5200m)。提出本海域碳酸钙补偿深度界面约在5200m。文中还阐述了不同碳酸钙溶解带及其沉积物特征,认为造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水深变化碳酸钙溶解程度不同以及与南极底层流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9.
海洋鱼骨胶原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及红外光谱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洋鱼骨胶原肽(Marine fish ossein peptide,MFOP)和氯化钙为原料制备多肽钙螯合物,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螯合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骨胶原肽及其螯合产物进行分子量分布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H值和肽盐质量比对螯合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优化后的螯合工艺参数:pH=5.90,温度50℃,时间60min,肽盐质量比5.05∶1,多肽浓度45g/L。在此条件下,多肽-钙螯合率为52.47%。凝胶色谱法测定结果显示,螯合物中肽分子量集中在1 000Da以下,其中小肽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红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螯合产物在1 418cm-1出现羧酸根的伸缩振动峰,而在3 305cm-1处出现Ca-NH2伸缩振动峰,说明生成一种新型的海洋鱼骨胶原肽钙螯合物,具有潜在的营养保健价值和功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壳体大小对浮游有孔虫生物地球化学记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浮游有孔虫壳体稳定同位素及Mg/Ca和Sr/Ca值的相关研究中,人们常因各种原因而选择不同粒径的壳体进行分析测试,而很少注意壳体大小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分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位于低纬度海区钻孔中不同粒径的Glo-bigerinoides ruber(白色,sensu stricto)和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壳体,结果表明G.ruber壳体的δ13C值受壳体大小的影响最为强烈,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不同粒径壳体的δ13C绝对平均差值可达0.48‰±0.12‰和0.25‰±0.09‰;P.obliquiloc-ulata400μm与315~400μm和250~315μm壳体Mg/Ca值的差异相当于1.8℃的海水温度;相对而言,G.ruberδ18O和Mg/Ca值以及P.obliquiloculataδ13C受壳体大小的影响较小,但它们的Sr/Ca值与壳体大小的关系不显著。本文推测,壳体大小相同时厚重的壳体可能成壳速度较快,相对优先吸收轻的同位素,且壳体Mg/Ca值可能更接近周围海水的水平。据此,本文认为较大个体P.obliquiloculata的壳体分泌可能与周围海水达到了平衡分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