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8篇
  免费   738篇
  国内免费   1188篇
测绘学   333篇
大气科学   590篇
地球物理   781篇
地质学   2563篇
海洋学   851篇
天文学   110篇
综合类   245篇
自然地理   88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1.
92.
93.
认为有必要在基于碳汇的土地利用和当地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一种更加明确的联系.依托一个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以中国贵州省黎平县为例,阐述了一种将森林碳汇、森林资源管理以及如何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能帮助资源管理和规划部门实施这种综合评估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工具(LUDST) .  相似文献   
94.
从地上、地下有机物质生产对湿地碳输入的贡献,湿地土壤碳库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土壤碳库和碳排放的影响,甲烷排放和可溶性有机碳输出以及影响因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4个方面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我国亚热带区域天然湿地碳循环研究的主要热点和方向:⑴沿海湿地碳库估算及土地利用转化对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⑵酸沉降对于我国东南沿海低纬度地区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⑶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的应用与开发;⑷湿地系统可溶性有机碳的输出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95.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粒级土壤中的碳有着不同的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碳是累积还是减少,对明确土壤碳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年,由于CO2浓度升高的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和高氮(HN)水平下土壤中碳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μm土壤颗粒中碳分别增加1.53、2.19、2.70g/kg.粒级〈53μmm土壤颗粒碳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百分数显著增加36.2%,碳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和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碳浓度分别增加20.8%和17.3%(P〈0.05),怛由于重量分配百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和36.1%,结果碳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的分配及碳浓度的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碳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碳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6.
认为有必要在基于碳汇的土地利用和当地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一种更加明确的联系.依托一个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以中国贵州省黎平县为例,阐述了一种将森林碳汇、森林资源管理以及如何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能帮助资源管理和规划部门实施这种综合评估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工具(LUDST).  相似文献   
97.
Governmental authorities are forced by law to make decision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European, national and regional directives in the fields of spatial planning, groundwater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se tasks can be supported by a decision-support system, which integrates data from various sources and helps to make decision processes more effective and transparent. Basic work for such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has been done in a trans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 (Interreg II C: KATER), including metadata definition, metadata system, cartographic tools and GIS tools. The direct integration of these tools and information in the decision process will be implemented in the next few years (project KATER II).  相似文献   
98.
The dynamics of organic carbon (OC), turbidity, faecal indicator bacteria and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was studied in a karst system near Yverdon, Switzerland. Online measurements and sampling were done at a swallow hole draining an agricultural surface (the input), and two groups of springs (the outputs) that often show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A fluorescent tracer that was injected into the swallow hole during low-flow conditions first arrived at the springs 10–12 days after injection; the total recovery rate was 29%. Previous tracer tests during high-flow conditions gave shorter travel times. After a major rainfall event, a primary turbidity peak was observed at the springs. It coincides with the rising limb of the hydrograph, indicating remobilisation of autochthonous particles from the aquifer. A secondary turbidity peak occurs several days later, suggesting the arrival of allochthonous particles from the swallow hole. Wider peaks of OC and bacteria were observed simultaneously. Applying methods from molecular microbiology (PCR-DGGE) allowed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at the swallow hole and the spring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wallow hol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while its contribution to aquifer recharge is insignificant. OC appears to be a better indicator for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than turbidity.  相似文献   
99.
基于3DCM的日照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几何3DCM(three dimension city model)日照分析的基本模型.基于3DCM日照分析的3个难点问题——阴影显示、日照时间计算、日照间距计算.实现了日照分析的算法功能,并给出了实验与模拟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0.
一种基于核学习的储集层渗透率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核学习的支持向量机,是一种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代替传统经验风险最小化原则的新型统计学习方法,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这里提出了核学习技术在储集层非均质特性描述中渗透率参数预测的新用途。在复杂地层中,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智能和自适应模式识别能力而建立了常规测井多参数信息输入的渗透率预测模型,然后对实际油田储集层渗透率进行了预测。与常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相对比,所提出的方法更易于使用,很少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具有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以及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