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2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65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356篇
地球物理   551篇
地质学   1662篇
海洋学   356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37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石块地金矿位于党河南山金成矿带上,是由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本区圈定了As-3综合异常,并进一步利用1∶1万土壤测量进行解剖,发现了石块地金异常区,经过后期工程揭露,发现了有价值的金矿体7条。综合研究表明,勘查区金矿体赋存岩性均为花岗斑岩,并严格受NW—SE向断裂构造的控制。主矿体的延伸方向与土壤测量圈定的Au异常长轴展布方向一致,充分证明了在该区运用化探手段找矿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2.
唐坤  王学求  迟清华 《地球学报》2016,37(6):733-744
选取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上沉积物的SiO_2、Al_2O_3、CaO、MgO、Na_2O、K_2O、TFe_2O_3、FeO、TiO_2、MnO、P_2O_5、CO_2、H_2O~+、pH十四个指标,研究其在不同二级构造单元、地理景观、土壤类型、降雨量等级下的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该地球化学走廊带上化学蚀变指数。结果表明:在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上,作为沉积物主体的SiO_2、Al_2O_3两者含量为明显负相关而空间分布表现出此消彼长的特征;CaO、MgO、CO_2高含量分布区则与碳酸盐岩地层或含碳酸盐矿物的土壤有关,而MgO的高含量还与走廊带上镁铁质基性-超基性岩有一定关系,表明了这三个指标的高含量受特定岩性或矿物的影响较大;Na_2O、K_2O含量除了受继承的基岩影响外,还受到后期的风化作用和气候及自身地球化学性质等复杂因素综合影响,对Na_2O来说尤为如此;TFe_2O_3、MnO、TiO_2、P_2O_5相对于在地质背景复杂地段,经过冲积平原的沉积物混匀后,含量差异更小;相对干冷的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气候条件有利于FeO存在,使得其相对燕山地区含量差异较TFe_2O_3要小,在章丘以南相对温暖湿润地区更易被氧化而导致其含量整体较低;北方干冷气候条件下,沉积物H_2O~+含量普遍较低,局部高含量位于碳酸盐岩地层或第四系分布区;走廊带上的pH值反映了沉积物偏碱性的特征,而在章丘以南的地区随着降雨量的增加,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沉积物pH值表现为中性-偏弱酸性;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沉积物的CIA值反映出在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下低等的化学风化程度,兴蒙造山带沉积物平均风化程度相对华北克拉通沉积物的平均风化程度差异变化相对要小,显示兴蒙造山带的降雨量与温度等风化影响因素变化较小。作为反映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的量化指标,离子电位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沉积物元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63.
通过博格达山北麓白杨河剖面芦草沟组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讨论了芦草沟组页岩的元素富集特征和沉积环境以及源区物源特征和构造背景。结果表明:1研究区页岩P元素极为富集,这受控于页岩中凝灰质火山灰夹层的广泛发育;2对比于世界页岩微量元素分布,白杨河页岩相对富集Li、B、Pr、Tb、Dy、Ho、Er、Tm和Lu元素,其他元素相对亏损;3白杨河剖面页岩地化参数揭示芦草沟组自下而上气候由温湿向干热转变,进而引起水体由淡水向咸水的转变和还原程度的进一步加强;4物源区遭受低级-中等风化程度,物源类型主要为长英质火成岩,其次为铁镁质火成岩;5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为主。  相似文献   
164.
西藏南木林盆地是一个经历多次构造活动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近年来在该盆地相继发现了一批铀异常点(带),主要产于第三系流纹岩、凝灰岩和喜山期花岗岩中。该盆地基底、蚀源区及盖层岩石的铀含量普遍较高,具有成矿的物质基础;盆地断裂构造也比较发育,中东部断裂带铀异常明显;铀异常具有点多、分布广的特点,是铀矿找矿的重点地区之一。笔者初步认为,南木林盆地具有形成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等构造热液型铀矿床的有利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5.
本文利用美国NCEP/NCAR逐月的再分析资料、HadISST海温、中国160台站气温和反映渤海冰情轻重的渤海冰情等级资料,研究了前秋巴伦支海海温异常对后期渤海冰情和东亚冬季风的影响,并对相关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秋巴伦支海关键区海温与该区域海冰密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且具有较好的持续性,通过调节随后冬季向大气释放的热通量,引起后期环流变化。偏高(偏低)年冬季亚洲纬向环流偏弱(偏强),东亚大槽加深(减弱),东亚冬季风加强(减弱),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地区显著偏冷(偏暖),这与冬季渤海海冰异常的强度和范围都偏大(小)及与之相联系的环流异常相一致。进一步的分析揭示了联系上游关键区海温变化与后期东亚地区气候异常的重要途径,前秋巴伦支海海温偏高会导致200 hPa高度场形成一个自西向东的波列形式,在东亚局地Hadley环流异常的作用下,加强了我国北方地区地表的北风异常。因此,前秋巴伦支海海温异常可以作为冬季渤海冰情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66.
滕菲  张燕  赵更新  贺福清  邢怡 《地质通报》2016,35(4):614-621
以区域地质资料和物性资料为依据,探讨了二连—东乌旗地区1∶20万重磁异常所反映的深部构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在区域重磁场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内晚古生代的不同成矿环境。重磁异常解释结果显示,本区西部以北东向区域构造为主,东部转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密集网格构造,成矿条件更为有利。尤其是东部东乌旗和霍林郭勒地区中酸性侵入岩体发育,矿产资源潜力巨大。1∶20万重磁异常研究从不同空间尺度为本区寻找内生金属矿产提供了重要信息,并圈定6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7.
云南磷铝石谱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最近在云南发现的一种达到宝石级别的磷铝石进行了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面的研究。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磷铝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P和Al,并含有少量的Fe和V;X射线粉晶衍射结果显示,该磷铝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磷铝石,杂质较少;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分析均检出磷酸根基团的特征峰,红外光谱分析还显示有结晶水与结构水的存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300和420 nm附近的吸收归属于Fe3+,630 nm附近较宽缓的吸收带由Fe3+和V3+共同产生。并将磷铝石与绿松石进行了谱学方面的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区分两者。  相似文献   
168.
采用镜下观察、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观察测试方法,对缅甸和莫桑比克红宝石的常规宝石学、包裹体、化学元素含量及紫外光谱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缅甸红宝石在紫外荧光灯下呈现较强的红色荧光,内部含有互为60°夹角定向排列的短针状金红石、"糖浆状"构造等特征包裹体,具有低Fe、高V、高Ga的微量元素特征,紫外区吸收截止边小于320 nm,且694 nm处的荧光较强。莫桑比克红宝石在紫外荧光灯下荧光较弱,内部可见双晶面、无序排列的金红石和角闪石晶体等特征包裹体,具有高Fe、低V、低Ga的微量元素特征,紫外区吸收截止边在350 nm附近。上述性质可用作区分缅甸和莫桑比克红宝石的标志性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169.
朱鑫祥  刘琰 《岩矿测试》2021,(2):296-305
雪宝顶矿床位于四川省的松潘甘孜造山带中,以出产大颗粒含W-Sn-Be-F-P的矿物而闻名,前人对该矿床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缺乏对粗粒矿物的主次痕量元素研究。本次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子探针(EMPA)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矿床中各矿物的主次痕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雪宝顶矿床中的绿柱石、白钨矿、锡石、白云母、萤石、磷灰石、电气石,除富含W、Sn、Be、Na、K、Ca等主要成矿元素外,还富集Li、Rb、Cs等碱金属元素和F、B、P等挥发份。其中,雪宝顶绿柱石中富含Li(3484~4243μg/g)、Rb(39.3~71.1μg/g)、Cs(2955~3526μg/g);白云母中Li、Rb和Cs元素含量分别高达4243μg/g、72.3μg/g和3526μg/g;磷灰石中除主量元素P外,F(4.48%~5.21%)含量相对较高;电气石中的B含量高达30990~32880μg/g。雪宝顶矿床中的花岗岩岩体W、Sn、Be、Li、Rb、Cs、F、B、P等元素相对富集,但CaO含量(0.46%~0.82%)相对较低。其中Li、F、B、P等元素对成矿元素在成矿流体内的富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矿区内大理岩是一种富Ca的方解石大理岩,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的Ca元素,有利于粗粒矿物的大规模沉淀。因此,粗粒矿物中的W、Sn、Be、Li、Rb、Cs、F、B、P等元素主要来源于原始岩浆流体,大理岩地层为粗粒矿物提供了大量的Ca元素。  相似文献   
170.
The 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 (EGS) is an artificial geothermal system that aims to economically extract heat from hot dry rock (HDR)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an artificial geothermal reservoir. Chemical stimulation is thought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create fracture networks and open existing fractures in hot dry rocks by injecting chemical agents into the reservoir to dissolve the minerals. Granite is a common type of hot dry rock.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chemical st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implemented using acid and alkaline agent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that mimic the environment of formation. Granite rock samples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are collected from the potential EGS reservoir in the Matouying area, Hebei, China.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osion ratio per unit area of rock is 3.2% in static acid chemical experiments and 0.51% in static alkaline chemical experiments.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core is increased by 1.62 times in dynamic acid chemical experiments and 2.45 times in dynamic alkaline chemical experiments.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alysis of the core illustrates that secondary minerals, such as chlorite, spherical silica, and montmorillonite, were formed, due to acid-rock interaction with plagioclase being precipitated by alkaline-rock interactions. Masking agents in alkaline chemical agents can slightly reduce the degree of plagioclase formation. A chemical simulation model was built using TOUGHREACT, the mineral dissolution and associated ion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being reproduced by this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