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567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369篇
地球物理   392篇
地质学   815篇
海洋学   63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30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在调查、分析洋沙泡周边地质、水文地质和氟土壤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洋沙泡水库模拟实验结果对吉林西部洋沙泡水库高氟水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吉林西部高氟环境的形成是地表环境长期演化的结果:大兴安岭岩浆岩和松嫩低平原松散沉积物提供了含氟丰富的物质基础,河流及地下水径流提供了氟迁移的动力条件,典型的低平原是高氟形成的地理条件,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成为高氟环境的促进条件。洋沙泡的氟主要来源为二龙涛河径流携带,多年平均携带量占年内氟总来源的99%以上;周边径流占0.014%~0.28%;降水携带量占0.012%;蒸发浓缩作用对洋沙泡水库的氟质量浓度也有一定影响。此外,内源底泥的释放也是洋沙泡水库水体氟质量浓度增高的原因之一,并且在引嫩入白工程实施后,依然使洋沙泡水库水体中氟质量浓度增加。在每年引水的情况下,需要5年时间水库水体氟的质量浓度才会降至1.0mg/L以下。风动力和人为活动也对洋沙泡水库的氟质量浓度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12.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粒子,粒径约为50 nm,主要成分为ɑ-Fe。实验研究了纳米铁还原高浓度硝基苯的效果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自制的纳米铁具有很高的活性,短时间内能将高浓度硝基苯彻底还原,效果远优于普通铁粉。当摩尔比满足n纳米铁∶n硝基苯=4∶1时,纳米铁还原硝基苯属于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分别为0.159 3 h-1和4.351 2 h。整个实验过程中,ρ(DO)在0.5 mg/L以下,pH值约为9.0,体系呈弱碱性的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纳米铁反应后的产物为Fe6(OH)12CO3和MgFe3O4,且以Fe6(OH)12CO3为主。纳米铁反应后较以前比粒径变化不大,分散性较好,但表面被严重腐蚀。  相似文献   
913.
黄铁矿净化水中低浓度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自安徽铜陵新桥矿的黄铁矿为典型样品,研究黄铁矿对磷的吸附作用。静态实验考察黄铁矿粒度、固液比、pH值、离子强度、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黄铁矿去除磷效果的影响,XPS和FE-SEM研究吸附磷后黄铁矿颗粒表面形貌和成分特征。结果表明:黄铁矿粒径越小(50~180目),去除磷效率越高(9.3%~90.7%);提高固液比(0.2~2 g/L),磷的去除率增加(6.5%~97.1%);在pH值3~9.65范围内黄铁矿对磷都有很好的去除效率(95%以上);NO3-对磷的去除效果表现为微弱的促进作用,Cl-有微弱的抑制作用,溶液中SO42-、HCO3-对黄铁矿吸附磷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温度对黄铁矿吸附效率基本没有影响。黄铁矿对磷吸附动态实验表明除磷效率在16 h后接近最大值。除磷作用机理是黄铁矿表面缓慢氧化产生的三价铁对磷的化学吸附。成果表明黄铁矿用于净化污水中低浓度磷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14.
应力比影响下的破裂角、闭锁角、摩擦系数及其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纹扩展和摩擦系数分属两个学科而鲜有联系,摩擦系数理论较少,主要依赖实验获得。在Griffith椭圆形裂纹基础上讨论摩擦面状裂纹力学模型,计算了单轴、三轴压应力情况下微裂纹扩展的期望方向及应力集中,那些方向偏离宏观破裂方向较大角度的裂纹因闭锁而无法延伸,应力比 越大,可扩展的微裂纹越向宏观裂纹面方向集中,随着围压 的增加,闭锁范围增大,实现了裂纹张性向剪性的转变。摩擦系数、方向集中度、应力比呈耦合关系,一方面,摩擦系数越大越利于微裂纹方向集中;另一方面微裂纹的方向集中导致了宏观裂纹面(裂缝)上凸起角度降低,进而减小摩擦系数。围压和裂纹扩展期的应力状况是影响摩擦系数的重要因素, 往往成为裂纹扩展的应力条件,凸起斜面摩擦系数越大,临界应力比越小。裂纹粗糙度(或分维数)对形成期的应力状况具有一定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915.
为阐明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对氮营养条件的适应机制,本研究在不同氮浓度条件下对红色赤潮藻进行一次性培养,系统研究了氮浓度对红色赤潮藻生长、休眠孢囊形成和细胞生源要素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红色赤潮藻生长率随着初始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200μmol/L氮添加组生长率最大,为0.79/d。不同氮处理组细胞形态存在差异,低氮条件下藻细胞个体变小。培养第6天,各氮处理组均观察到休眠孢囊,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孢囊数量逐渐增多;50μmol/L氮添加组孢囊形成率最高,为2.95%±0.16%。氮浓度对红色赤潮藻细胞生源要素组成有显著影响,红色赤潮藻胞内碳、氮含量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C:N:P也随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红色赤潮藻生长过程中,加氮处理组细胞在指数期碳、氮、磷含量较低,稳定期含量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红色赤潮藻胞内碳、氮、磷含量与藻生长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不同氮浓度对红色赤潮藻的生长、休眠孢囊形成和藻细胞生源要素组成有显著影响,为揭示红色赤潮藻对氮营养条件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6.
张志 《地质与勘探》2013,49(4):676-688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该带上近年来取得重大勘查突破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集区,区内现已发现有尕尔穷及嘎拉勒两个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区内侵入岩主要有GL(嘎拉勒)花岗闪长岩、GL花岗斑岩、GL闪长岩、GE(尕尔穷)花岗斑岩、GE石英闪长岩等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区内侵入岩SiO2含量在53.68%~80.78%之间,平均值为65.66%,Al2O3含量在8.51%~16.91%之间,A/CNK(铝饱和指数)在0.54~1.11之间,表明区内侵入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区内侵入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Th,而亏损Ta、Nb、Hf、Zr、Yb、Ti等高场强元素,各岩石类型均具Nb、Ta、Ti负异常,其中GE花岗斑岩具有非常明显的亏损Sr和Ti的特征。岩石成因类型判别表明GE花岗斑岩为S型花岗岩,而其它岩类为I型花岗岩,结合构造环境的判别,指示矿集区侵入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闭合后碰撞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917.
中国稀土矿产资源定量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多矿种的预测成果和数据,为了更好地将预测成果转化为地质找矿工作实践,在对稀土矿预测成果汇总归纳的基础上,对全国稀土矿进行了综合潜力分析和预测评价。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但轻稀土储量大,重稀土储量小,今后应重视重稀土矿床的找矿评价工作。结合我国稀土矿产开发现状,提出了新整装勘查区的选区建议。另外,加强稀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是扩大稀土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18.
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泥沙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姚章民 《水文》2013,33(4):80-83
选用珠江流域主要河流的58个泥沙站1956~2000年连续观测的泥沙资料,按河流水系分不同的区域对主要河流含沙量和河流输沙量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河流的含沙量较小,由于径流量大,输沙量较大;含沙量在区域上的分布呈西部大于东部、西南部大于西北部,东南部与东北部差别不大的特征;主要河流西江、北江、东江含沙量沿程变化呈现从上游往下游递减的规律;产沙量最大的区域是南盘江和北盘江,西江上游区域是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汛期输沙量占全年的90%以上。虽然各区域不同时期输沙量有所增减,但全流域输沙总量较稳定;西江上游红水河和东江水利工程的兴建对河流泥沙的拦蓄明显,造成下游河段的含沙量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919.
龙门山断裂带上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和玉树-甘孜断裂带上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地处鲜水河断裂带的四川甘孜地震台的温泉、姑咱地震台的海子泉、道孚甲宗乡53温泉、康定二道桥温泉地下流体测项有明显的前兆异常.其异常特征表现为破年变规律,存在短临异常,也有1-2年的中期异常.  相似文献   
920.
陈星欣  白冰  闫瑜龙  贾丁云 《岩土力学》2012,33(8):2343-2348
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迁移和沉积特性的研究对地下污染物净化、石油开采、核废料处置、水土保持等有很重要的意义。对4种不同浓度的悬浮颗粒在3种不同的渗流速度下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悬浮颗粒的浓度对其迁移和沉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悬浮颗粒浓度下,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加,穿透曲线中的悬浮颗粒的相对浓度也增大。同时,渗流速度一定时,悬浮颗粒的浓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小于该临界值,穿透曲线中的相对浓度随悬浮颗粒的浓度增大而增大;大于该临界值时,相对浓度随悬浮颗粒的浓度增大而减小。另外,悬浮颗粒的临界浓度是与渗流速度相关的,随着渗流速度增加,悬浮颗粒的临界浓度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