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4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安徽巢湖凤凰山晚石炭世黄龙组的地层主体为肉红色生物屑微晶灰岩,顶部为夹灰岩条带的泥岩。矿物学分析显 示,肉红色生物屑微晶灰岩的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含少量针铁矿和赤铁矿。漫反射光谱分析表明,常用的古气候指标“红 度”与灰岩中铁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光谱强度具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岩石的全铁含量相关性较低,据此推测铁的氧化物 和氢氧化物是灰岩呈肉红色的重要原因。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黄龙组灰岩相对富Fe,Mn,而贫Co,Ni,在 Al-Fe-Mn,Fe-Mn-(Cu+Co+Ni)以及Cu-Pb-Zn三角判别图上,均靠近或落入热液成因区。综合地球化学特征与前人研究成 果,该文认为巢湖凤凰山黄龙组肉红色灰岩的形成很可能受到海底热液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北京乡村地区分粒径气溶胶OC及EC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2004年观测的分粒径大气气溶胶资料,分析了气溶胶中有机碳 (OC) 及元素碳 (EC) 的质量浓度水平、季节变化、尺度分布特征、OC与EC比值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上甸子站总悬浮颗粒物 (TSP) 中OC平均质量浓度为7.5~31.5 μg·m-3,EC质量浓度为1.4~6.6 μg·m-3;PM2.1(粒径小于2.1 μm) 中OC质量浓度为4.0~19.1 μg·m-3,EC质量浓度大约为0.8~4.3 μg·m-3。冬季OC及EC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其中冬、夏、秋季OC及EC峰值粒径出现为0.65~2.1 μm,但在春季峰值粒径移至2.1~4.7 μm。观测期间,OC与EC质量浓度比值平均为4~6,该比值略高于文献报道的我国一些城市地区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93.
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术界对于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过程做了大量的研究,检验古人类遗址区域是否发生过燃烧事件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地进步。通过对南非开普敦Wonderwerk洞穴、以色列Qesem洞穴、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以及湖北黄龙洞等地古人类用火相关文献的系统调研和归纳总结,认为探讨一个遗址是否存在古人类主动用火时,首先要获取该遗址的文化考古和地层资料,确定是否曾发生过燃烧事件,然后分析是何物质发生燃烧,以及与人类活动的联系。分析表明,目前还没有任何单一的方法可以确定更新世早期的古人类用火信息,多种方法的结合才可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选择宏观形态分析初步判断有火活动的区域,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碳含量分析等地球化学手段确定火事件发生的确切证据,再利微观形态及微地层分析对完整沉积物进行系统研究以揭示其就地用火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古人类用火的完整证据链。由于碳稳定同位素在植被、气候与人类活动相互联系方面的广泛应用,在古人类用火研究引入这一技术手段,可为该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4.
测定矿物或水中硫酸根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能够识别物质来源及转化过程,常用的方法是将硫酸根转化为硫酸钡再用离线或在线法测试其δ18O值。目前普遍采用1420℃在线测试硫酸钡的氧同位素组成,该方法极易缩短反应炉的寿命,通过添加还原剂碳可以降低反应温度,但是已有报道对于添加还原剂后的反应温度讨论较少。本文选择镀镍碳(Ni-C)作为还原剂,将样品经Ni-C高温处理后进行一系列条件实验,确认了采用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EA-IRMS)测定硫酸钡中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方法的关键技术参数:硫酸钡在线反应温度为1350℃; Ni-C与硫酸钡样品量的质量比范围选择0. 73~2. 15;为了获得更加精确的数据,硫酸钡与Ni-C用量都控制在700±100μg。在以上实验条件下,EA/HT-IRMS测定硫酸钡δ18O值的精密度为±0. 12‰~±0. 26‰,优于在线法已报道的精密度±0. 20‰~±0. 50‰。本方法在满足测试精密度的前提下,通过添加Ni-C降低了硫酸钡在线反应温度,延长了反应炉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5.
The tectonic transition from the palaeo-Tethyan to palaeo-Pacific dynamic domains in the South China Block (SCB) is still a matter of debate. The A-type granites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eastern SCB offered an opportunity to illustrate this tectonic transition. This article records a set of petrographic,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for the Wengong granitic pluton from the eastern Nanling Range.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shows a crystallization age of 196.9 ± 4.4 Ma with εHf(t) values ranging from +2.1 to +7.7. The samples have high SiO2, Zr+Nb+Ce+Y, FeOt/MgO, Ga/Al, and Y/Nb and are depleted in Nb–Ta, Zr–Hf, Ba, Sr, Ti, and Eu,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A2-type granite. Their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range from 0.70885 to 0.70983 and the εNd(t) values range from ?2.9 to ?1.1, close to those of the Early Palaeozoic mafic rocks in the southeastern SCB. The Wengong A2-type granite was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fic rocks underplated into the lower crust during the Early Palaeozoic.

The Mesozoic A-type granites in the southeastern SCB can be subdivided into 229–215 Ma (Late Triassic), 197–152 Ma (Jurassic), and 135–92 Ma (Cretaceous). They differ in geochemic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Late Triassic A-type granites were formed in the post-collision extensional setting associated with the palaeo-Tethyan dynamic domain, whereas the Cretaceous A-type granites were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palaeo-Pacific dynamic domain. The A-type granites were hardly exposed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and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The Jurassic A-type granites were formed in the intra-plate extensional setting, a response to the tectonic transition from the palaeo-Tethyan to palaeo-Pacific dynamic domains. Thus, the occurrence of the Wengong A2-type granite indicates that this tectonic transition possibly initiated at the earliest Early Jurassic.  相似文献   
96.
安徽齐云山晚白垩世恐龙蛋矿物和元素组成及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琴  何情  郑刘根  胡毅 《岩矿测试》2017,36(4):340-349
安徽齐云山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保存完好,是研究该地区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生活环境及绝灭的关键。本文采用粉晶X射线衍射法(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法(ICP-OES/MS)分析齐云山恐龙蛋壳、蛋核及围岩的宏观矿物及主量、微量元素组成,以探讨齐云山晚白垩世古环境和古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恐龙蛋壳主要矿物组成为方解石和石英,且蛋内外物质矿物组成相似,主要为石英和长石;而元素组成包括常量元素Ca、Na、Mg、K、Al和Fe及微量元素Sr、Zn、Ba、As、Ti、V、Cr、Co、Ni、Cu、Mn、Pb、La、U和Ir,其中Sr在蛋壳中含量的平均值为6199.3×10~(-6),高于河南西峡及广东南雄大部分恐龙蛋壳中的Sr含量,蛋壳中Ir含量的平均值为59.6×10~(-12),Sr和Ir与背景值相比均有明显异常,分析认为是恐龙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时吸收有害元素引起的。而As、Mn和Pb的富集及Zn的不足可能使恐龙机体中毒进而灭绝。围岩中Fe含量的增加表明齐云山地区晚白垩世为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与Fe呈正相关性的Ir元素随Fe含量的增加而富集,且越靠近K/T界线,围岩中Sr和Ir元素含量越高,这是导致该地区恐龙动物群绝灭的原因之一。此结论为研究齐云山地区恐龙动物群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
碳质气溶胶在藏东南冰芯中的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帕隆藏布源头海洋性冰川区,对冰川编目的4号冰川(PLZ-4)实施冰芯钻取,获得总长度为29 m的冰芯。对冰芯中元素碳(EC)、不溶性有机碳(WIOC)和可溶性离子(Cl-,NO3-,SO42-,Na+,K+,Mg2+,Ca2+)的含量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显示:1998-2005年上述组分在该冰芯中的含量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冰芯中EC含量及EC/WIOC比值表现出非季风季节高、季风季节低的显著特征,揭示了该地区冰川中记录的碳质气溶胶浓度与南亚棕色云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指出,在季风前的4-5月,沉降于雪冰中平均含量>10 ng/g的EC所引起的雪冰表面反照率降低以及冰川消融等气候环境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8.
5 000 a来柴达木盆地东南缘风成沉积记录的冬季风演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柴达木盆地东南缘下西台剖面风成沉积粒度组成、元素含量等指标的分析,重建了该区5 000 a来冬季风的演化历史。其可划分为4个阶段:5 300~4 300 a BP和2 900~930 a BP时期冬季风较弱;4 300~2 900 a BP和930 a BP以来冬季风较强。同时,该记录揭示了两次气候突变事件: 3 960~3 720 a BP,冬季风急剧减弱;而1 700~1 400 a BP冬季风增强。重建结果与其他记录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在千年尺度上,下西台剖面所记录的冬季风演化与格陵兰冰芯的粉尘记录存在一定的联系,意味着源区近地面风场的变化在全球粉尘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柴达木盆地可能为东亚粉尘远程输送的主要源区之一。  相似文献   
99.
The optimal matrix method and optimal elemental method used to update finite element models may not provide accurate results. This situation occurs when the test modal model is incomplete, as is often the case in practice. An improved optimal elemental method is presented that defines a new objective function, and as a byproduct, circumvents the need for mass normalized modal shapes, which are also not readily available in practice. To solve the group of nonlinear equations created by the improved optimal method, the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 and Matlab function fmincon are employed. To deal with actual complex structures, the float-encoding genetic algorithm (FGA) is introduced to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the improved method. Two examples, a 7degree of freedom (DOF) mass-spring system and a 53-DOF planar frame, respectively, are updated using the improved method.The exampl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of the improved method over existing optimal methods, and show that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update the models used for actual complex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00.
郝立波  马力  赵海滨 《地球化学》2004,33(2):131-138
对大兴安岭北部区域性中生代火山岩和残积土壤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存在明显的均一化作用.元素含量高的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壤中元素含量相对降低,反之则相对增高,导致残积土壤中元素含量差异明显小于基岩.不同元素的均一化能力不同,在主元素中,Al2O3和SiO2的均一化能力相对较弱,微量元素的均一化能力普遍较强.元素的均一化能力受元素晶体化学性质、元素存在形式、矿物抗风化能力、气候、水动力条件及生物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