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31.
廖永岩  赵丽梅 《台湾海峡》2001,20(3):363-370
分别添加孔雀石绿,亚甲基蓝,制霉菌素,达克宁,里劳素等抗真菌药,进行远海梭子蟹离体卵孵化,并对孵化出的蟹幼体进行人工培育至幼蟹,结果发现,孔雀石绿孵化率最高。里劳素SaoI 24h存活率最高,0.2mg/dm^3浓度孔雀石绿孵化率达16%。0.1mg/dm^3里劳素Sao I24h存活率达7.2%,在24.5-27.5度下,从Sao状幼体至大眼幼体为12d,存活率为51.3%,从大眼幼体至第一期幼蟹需4d,存活率为17.3%。  相似文献   
32.
荒漠灌木内生固氮菌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华  潘存德  周俊  罗明  王卫霞  罗达 《中国沙漠》2011,30(4):942-947
 以塔里木河下游荒漠灌木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组织中分离获得的5个内生固氮菌株为材料,研究了pH值、温度、含盐量、化合态氮含量、干旱对其生长和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菌株对酸碱、温度适应范围广,在pH值5.0~10.0和15~40 ℃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并表达固氮酶活性; 菌株能耐受0.1%~5.0%NaCl、0.5~4 mmol·L-1NH+4、-0.3~-0.15 mPa渗透势,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能,但各菌株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3.
沈硕 《海洋科学》2014,38(11):35-40
通过抑菌及抗肿瘤活性实验,明确海洋真菌Neosartorya fischeri 1008F1次级代谢产物中的活性有效组分。应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对菌株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应用MTT法,对菌株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应用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的方法,对菌株发酵产物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结果发现,海洋真菌Neosartorya fischeri 1008F1的水溶性提取物对番茄早疫菌(Alternaria solani)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菌株的粗提物浸膏经Sephadex LH-20柱梯度洗脱后,得到的组分B、C、D、E和F。在0.5 g/L的供试浓度下,组分B、C和D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率均高于80%,而组分B、C、D、E和F对肝癌细胞BEL-7404的抑制率均高于70%。  相似文献   
34.
Bioassay-guided fractionation of the crude extract from Penicillium commune SD-118, a fungus obtained from a deep-sea sediment sample,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a known antibacterial compound, xanthocillin X (1), and 14 other known compounds comprising three steroids (2-4), two ceramides (5 and 6), six aromatic compounds (7-12), and three alkaloids (13-15). Xanthocillin X (1) was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a marine fungus. In the bioassay, xanthocillin X (1) displayed remarkabl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and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against MCF-7, HepG2, H460, Hela, Du145, and MDA-MB-231 cell lines. Meleagrin (15) exhibited cytotoxicity against HepG2, Hela, Du145, and MDA-MB-231 cell line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cytotoxicity of xanthocillin X (1).  相似文献   
35.
从铜陵市某矿区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重金属Pb2+、Zn2+和Cu2+具有抗性的真菌,命名为TL-3。以TL-3为实验菌株,在不同pH值、不同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不同菌体量以及不同吸附时间条件下对Pb2+、Zn2+和Cu2+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其吸附特性与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TL-3对Pb2+、Zn2+和Cu2+的最佳pH值为5.0。在最佳条件下,吸附量在Pb2+,Zn2+和Cu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00mg/L、300mg/L和200mg/L达到最大,分别为20.61mg/g,23.17mg/g和17.46mg/g。TL-3对三种重金属的吸附均在20h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36.
一株黑曲霉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分离于植物根际土壤且有较强溶磷能力的真菌研究其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对该菌株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后,再结合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用ICP-OES测定培养液中的Ca2+浓度,磷钼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磷的含量,电子探针、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菌株作用后的残留物。培养液中的Ca2+浓度由第3天的10.02mg/L增加到第30天的217.61mg/L,可溶性磷的浓度由第3天的5.37mg/L增加到第30天的921.37mg/L;风化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次生矿物草酸钙,大分子有机物形成的生物膜以及菌丝体穿插破坏矿物颗粒促进磷矿石的风化。表明该菌株对磷矿石有较强的风化能力,黑曲霉生长产生的生物物理破坏作用和胞外分泌物的生化降解作用是引起磷矿石风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
在对低温型食用菌生活条件和三明市低温型食用菌气候资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三明市低温型食用菌的气候指标,并建立气候模式。根据气候模式、地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及交通状况等,综合评价了三明市低温型食用菌的资源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利用G IS软件将三明市分为4个栽培区,即经济效益较低区、适宜栽培区、最适宜发展区和反季节栽培区。  相似文献   
38.
焦曲霉(Aspergillusustus)TK-5是分离自土耳其海域海鞘(Pyuramomus)新鲜组织中的一株内生真菌,利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及高效液相制备等色谱方法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质谱等技术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血苋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strobilactone A(1), ustusolate E(2), ustusolate C(3), ustusolate D(4),11-hydroustusolate E(5), 11, 6’-hydroustusolate E(6),(2’E, 4’E, 6’E)-6-(1’-carboxyocta-2’, 4’, 6’-triene)-11,12-epoxy-9, 11-dihydroxydrim-7-ene(7), 12-hydroxy-6-epi-albrassitriol (8), ustusolate A (9), deoxyuvidin B(10)和二倍半萜类化合物6-epi-ophiobolinG(11),(6α)-21,21-O-dihydroophiobolinG(12),6-epi-ophiobolin K(13), ophiobolin P(14) ophiobolin H(15), ophiobolin Q(16)及ophiobolin R(17)。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2、6、7、9、11和13对神经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1.8、37.3、28.4、36.8、46.6和37.6μmol/L。  相似文献   
39.
利用中国"大洋一号"第20航次采集的深海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真菌分离鉴定,获得110株深海真菌,这些菌分属于15个属.其中曲霉和青霉最多,共为55株,占50%,且重复较多,只分布于10个种.利用CCK8法及琼脂扩散法对其中的100株深海真菌进行了抗肿瘤及抗菌活性检测,发现深海真菌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细胞毒阳性率占49%,26%的菌株具有明显抗大肠杆菌效果、23%明显抗枯草、5%抗白假丝酵母、21%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活性与培养基成分及筛选用肿瘤细胞株类型相关.对具有生物活性的20株深海真菌发酵粗提物进行了HPLC指纹图谱初步分析,发现其HPLC指纹图谱与培养基成分相关.该研究为后期分离鉴定深海真菌产生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0.
分别采用4种生物源诱导子和5种非生物源诱导子,对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海洋真菌壳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2A4-Z15菌株进行诱导,考察诱导子对于菌株产生物碱的代谢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诱导子对菌株的生物碱产量和生物量影响不同,生物源诱导子的正向调节作用较明显,且其中以细菌源诱导子最为明显。当海洋细菌源诱导子在2A4-Z15菌株发酵对数生长期末,以10μg/cm3的浓度加入时,发酵物生物碱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4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