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1篇
  免费   1065篇
  国内免费   1174篇
测绘学   206篇
大气科学   1216篇
地球物理   1821篇
地质学   1893篇
海洋学   1149篇
天文学   247篇
综合类   278篇
自然地理   87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21.
为研究钢筋砼摩擦耗能支撑框架结构的动力反应性能 ,对其中的摩擦耗能器单元和框架杆单元的单元刚度和力学模型做了分析。钢筋砼摩擦耗能支撑单元由支撑杆单元和钢板—橡胶摩擦耗能器单元组成 ,支撑单元可取空间杆单元 ,摩擦耗能器单元为平面应力矩形单元。摩擦耗能器单元的剪切恢复力曲线为理想的弹塑性曲线 ,根据耗能器单元的力学模型 ,可确定其在每一时刻的刚度 ;框架结构空间杆单元的恢复力模型采用双线型模型 ,根据杆单元的力学模型 ,可确定其在每一时刻的刚度。并利用所编制的程序对十层单榀两跨空间普通框架和摩擦耗能支撑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进行了弹塑性反应时程分析 ,结果表明耗能支撑框架的顶层最大位移明显小于普通框架  相似文献   
122.
帕隆藏布河流纵剖面演化的最小功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忠信 《山地学报》2002,20(1):26-31
河流地貌最小功原理表明河流纵误时面形态将向力示使流速增大的方向演化,据此推导出矩形流域全程流速的平均值(u^-)与河流纵误时面形态指数(N)的关系式:u^∝-f(N)={1/2-1/[(N 1)(N 2)]}^1/2,f(N)被称为流速函数。这一最小功模式表明河流纵剖面演化方向是N由小变大。以西藏帕隆藏布中上游流域系统、干流全程及Ⅰ级阶地为例,由最小功模式计算的全程流速均值与实测值相吻合,从而检验了上述最小功原理和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3.
青藏高原土壤水热分布特征及冻融过程在季节转换中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GAME-Tibet期间所取得的高分辩率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资料,对青藏高原(主要是藏北高原)土壤水热分布特征及冻融过程在季节转换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藏北高原4cm学深处土壤在10月份开始冻结,次年4-5月份开始消融,冻结持续时间长达5-7个月。冻结过程有利于土壤维持其水分,因此,在刚刚开始消融时土壤含水量仍然很高。从而为夏季风爆发前土壤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水分打下了基础。指出土壤冻融过程可能在高原季节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4.
改进的灰色模型在中国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预测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导致了快速的能源消费和地球温暖化气体的排放量。本文应用灰色理论建立了中国的终端能源消费量的动态预测模型,同时应用等维递补及带有马尔科夫链符号估计的残差修正,对原始模型进行了改进。后验检验的结果证明了改进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预测结果表明,两种经济发展情况(高速及低速)下,从2000年到2030年期间的终端能源消费量的平均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06%和2.18%,2030年CO2 的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000年的 2. 15及 1.60倍。其中工业及居民生活的能源消费量的增加速度快于其他部门。这表明了中国将要加快其工业化及都市化的进程.终端消费中,煤炭的消费量所占的比例将要逐年减少,而电力的比例则将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125.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能源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国家经济安全提出了挑战。其中能源安全问题引起我国的关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加强能源安全已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6.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召军  刘立 《吉林地质》2003,22(4):64-6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潜力巨大的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做了大量的投入,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在阐述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和实验模拟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并展望其在能源、环境和其它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7.
应用改善了的质量平衡方程研究冬瓜山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成矿系统的元素活动性及质量迁移,结果表明:系统中Zr,Hf,Y和Nb为不活动元素,其余均为活动元素。主量元素中仅CaO为迁出组分,其质量迁移量为84%,其余均为带入组分,带入量最大的SiO2的质量迁移量高达2384%;稀土元素均为带入组分,其中,中稀土较轻稀土和重稀土的活动性更强;其它微量元素中,带入序列由强到弱为:Cr→Ta→Sn→Th,迁出序列由强至弱依次为:U→Sb→Ni—Sr→Ba→Bb→Co→W;成矿元素Cu和Ag为带入组分,其中Cu的带入量最大,质量迁移量高达1200%。本文还得出两点具普适性认识:①稀土元素较其它微量元素对体系条件的变化更为敏感,且往往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能更好地示踪地质地球化学过程。②不同元素在不同体系中的行为特征差异极大,仅凭经验判定某一元素为不活动元素往往不可靠。因此,在开展质量平衡研究时,首先采用适当方法确认体系的不活动元素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前提工作。  相似文献   
128.
张彦华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55-158
近年来低压变频器已得到广大企业用户的认可,并显示出它的节能效果,文章介绍了变频器在齐鲁石化水厂的应用,对比改造前后的工作状况和在节能、节电、提高自动化水平及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9.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方解石脉中包裹体流体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归纳出了一种利用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确定流体势的方法,并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方解石脉中包裹体进行了流体势计算,推算出了古流体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130.
几种常见矿物的接触角测定及其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矿物表面与特征液体的界面能量,分别测定了长石、石英、黑云母、方解石、萤石和黄铁矿等7种常见矿物与水、正庚烷和正丁醇的接触角,并计算了相应的表面自由能。结果表明同一矿物不同结晶面(晶面)的接触角有一定的差异,这一差异与矿物结构面上原子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