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461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磁性微球吸附法研究盐藻细胞的疏水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正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二乙烯苯磁性微球。由于微球表面的聚苯乙烯是疏水性材料,可用于制定微生物细胞表面的疏水性。用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吸附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期盐藻细胞的表面疏水性,以及pH值、NaCl浓度、Fe^3 浓度、(NH4)2SO4浓度对盐藻细胞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藻细胞表面具有疏水性质, 其疏水性与细胞生长阶段及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642.
大黄鱼溶藻弧菌病细胞病理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患有典型弧菌病症状的养殖大黄鱼(Pseudociaena crocea)的主要组织进行了细胞病理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鱼的肝、肾、脾等组织细胞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坏死现象,严重时整个细胞呈溶解状态。在此基础上对该病的致病机理和致死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43.
The changes in arachidonic acid (AA) and fatty acids profiles along the growth curve ofParietochloris incisa, a coccoid snow green alga, were studied in a 2.8 cm light-path flat photobiorcactor, exposed to strong photon flux density [PFD, 2400 μEmol/(m2·s)]. Sixteen fatty acids were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showing that AA was the dominant fatty acid (33%–41%) followed by linoleic acid (17%–21%). AA content was closely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total fatty acids (TFA), ash free dry weight (AFDW) of cell mass as well as total culture content. These parameters were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in a similar manner by culture growth phase, i.e., slightly decreasing in the lag period, gradually increasing in the logarithmic phase, becoming maximal at the early stationary phase, starting to decrease at the late stationary phase, sharply dropping at the decline phase. The increase in AA per culture volume during the logarithmic phase was not 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AFDW but also connected with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AA/TFA, TFA/AFDW as well as AA/AFDW. The sharp decrease in AA content of the culture during the decline phase was mainly due to the decrease in AA/TFA, TFA/AFDW and AA/AFDW, although AFDW declined only a small extent. Maximal AA concentration, obtained at the early stationary phase, was 900 mg/L culture volume, and the average daily net increase of AA during 9 days logarithmic growth was 1.7 g/(m2·day). Therefore, harvesting prior to the decline phase in a batch culture, or at steady state in continuous culture mode seems best for high AA production. The latter possibility was also further confirmed by continuous culture with 5 gradients of harvesting rate. Contribution No. 4138 from the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oject 39970575 supported by NSFC and A/2786-2 supported by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Sciences (IFS).  相似文献   
644.
岩石破裂是个复杂的过程,它一般涉及到破裂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材料的非均生。因此,必然要采用理论方法建立破裂模型。本文根据破裂系统的基本物理特征,充分考虑点阵要素的非均质性,试图遵循一定规则来建立破裂模型,模拟控制地震形成的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645.
中国对虾球形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对虾进行病毒的检测,发现一种新的球形病毒,这种病毒直径约80~100nm,具有包涵体,形态上有两种电子密度,球形病毒数量较多,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没有发现,主要侵染对虾的肠、鳃、肌肉、肝胰腺等组织;宿主细胞的病理变化表现为内质网水肿,线粒体内嵴肿胀及局部溶解,酶原颗粒和粘蛋白原变性等;球形病毒与杆状病毒混合感染是对虾爆发流行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646.
经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出鲤鱼(Cypinuscarpio)神经垂体(neurohypophysis)由有髓神经分泌纤维和三种无髓神经分泌纤维(A.B.C)以及垂体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神经分泌纤维与垂体细胞之间存在着突触联系,神经分泌纤维之间只有细胞间连接(桥粒)。在神经垂体组织中还存在Ⅰ型和Ⅱ型两种结构与功能不同的垂体细胞,另外在血管间道内观察到了很少见的特殊空泡结构  相似文献   
647.
锯缘青蟹前脑神经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透射电镜观察,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前脑具有3种类型的神经分泌细胞。I型细胞最大,胞质中存在许多大小不同的空泡,分泌颗粒数量很少;Ⅱ型细胞中等大小,细胞器发达,分泌颗粒数量较多,形态多样;Ⅲ型细胞最小,分泌颗粒数量最多,电子密度低,细胞器很少。锯缘青蟹前脑神经分泌细胞的特点,为甲壳动物系统演化处于较低的地位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648.
研究硫化物暴露后单环刺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延胡索酸还原酶(FRD)等呼吸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单环刺对硫化物的呼吸代谢适应。将虫体暴露于50,150μmol/L 2个硫化物组和不含硫化物的对照组水体中,分别于暴露后0,2,12,24,48 h和解除暴露后48 h取体壁、呼吸肠等组织进行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暴露2 h时,硫化物组CCO活性上升。24 h时,150μmol/L组CC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到48 h时接近于0,而S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FR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解除暴露后48 h,虫体的呼吸代谢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可见,硫化物暴露后,短期内虫体呼吸代谢提高,可能进行硫化物氧化解毒。而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虫体的呼吸代谢减弱,FRD活性极显著增高,推测体内可能存在将延胡索酸还原成琥珀酸的无氧代谢方式。解除硫化物暴露后,虫体具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649.
650.
植物耐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高盐环境严重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是造成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世界范围内可耕地日趋减少以及盐碱、干旱状况的日趋严重 ,研究植物耐盐胁迫的分子机制 ,从而寻找有效改进植物耐盐性的方法 ,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7]。以往的研究已经发现 ,盐胁迫会诱发植物体内多种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以利于植物适应新环境。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膜片钳技术、突变体筛选等研究方法的应用 ,使人们对植物耐盐分子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1,2,7]。这些工作为运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耐盐作物品种提供了有用信息。本文主要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