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海洋生物中硒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测定与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卉  贺萍 《海洋科学》2004,28(2):36-39
建立了一种测定海洋生物中不同形态硒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pH=3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硒(Ⅳ)能催化溴酸钾氧化甲基紫的褪色反应,硒(Ⅳ)含量在0.14~8μg/L范围内与褪色反应速率成正比,生物样品经HNO3-HClO4消化后直接测定硒(Ⅳ)和有机硒含量,再经盐酸还原后测定总硒含量,两者差减得硒(Ⅵ)含量。结合MIBK(甲基异丁基酮)萃取分离干扰组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准确度,用于海洋生物材料中不同形态硒的测定,操作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对几种海藻和双壳贝类样品中硒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洋生物中,硒主要以有机硒和硒(Ⅳ)的形式存在于难溶性的大分子蛋白质中,硒(Ⅵ)的含量普遍较低,且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42.
分析了冷却系统内热冲击、卷载冲击、化学冲击对生物的致死影响,以及小生物在海水中的运动机制,从而导出小生物迁移运动微分方程和生物损失率控制微分方程,给出了数值求解生物损失率数学模型的方法,并应用该模型预测了海南某电厂冷却系统冲击效应对海洋水环境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用L-高丝氨酸内酯的氢溴酸盐与酰氯在Schotten-Baumann条件下反应,合成了6种N-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类(AHLs)信号分子:N-丁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N-己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N-辛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N-癸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N-十二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和N-十四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通过红外、核磁共振仪、气相-质谱联用仪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纯度分析。同时检测合成的6种化合物对污损硅藻-柱鞘藻(Cylindrothecasp.)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信号分子除侧链最短的N-丁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外,其它在高浓度下均能抑制柱鞘藻的生长,其中C12-HSL和C14-HSL在较低浓度下对柱鞘藻的生长也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4.
对鱼台盆地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钟模 《盐湖研究》1996,4(1):13-21
根据微体生物资料,将原定之始新统“官庄组”修正为始新统至上古新统三垛组、戴南组和阜宁组四段),将原定78—4孔和丰钾3孔宫庄组更为下白垩统青山组;综合地震、重力、古生物资料对鱼台盆地有了新的认识:其一,鸳楼断层西段不存在而是向北东方向延伸;其二,认为鱼台盆地是一个统一的盆地,所谓师砦、欢口、鱼台三个被此分割的盆地,实际上是三个相互连通的次凹;其三,提出了李阁附近是盆地的沉降中心和成钾有利部位;其四,提出了有海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5.
东海表层板污损藻类月平均湿重为210.8g/m2。底层板污损动物的月平均湿重为494.5g/m2。以甲壳动物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腔肠动物,其余各类群占比例较小。不同类型海域污损藻类的月平均湿重为远岸区高于近岸区高于内湾区高于河口区。污损动物的月平均湿重为远岸区高于内湾区高于近岸区高于河口区。污损生物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藻类的季节变化大;污损动物以夏、秋数量最大,冬、春数量小  相似文献   
46.
患"颤抖病"中华绒螯蟹体内类立克次体生物的寄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答河蟹)“颤抖病”是近几年来我国河蟹养殖区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对取自江苏省淮阴地区的病蟹进行的组织和超微结构研究显示,在所有病触体内均发现大量寄生的类立克次体生物,而在取自未发病区域的健康河蟹体内没有发现类立克次体生物,类立克次生物主要分布在河蟹的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血细胞内,它可以破坏河蟹肌细胞的肌纤维的肌纤维,损害运动系统,这与河蟹的颤抖现象相吻合,因此作者推断它有可能是引发  相似文献   
47.
中介生物辅助大型海藻海底基质附着技术,是采用海面撒播苗种方法,进行大型海藻海底增殖的核心技术。研究发现,该贝、藻复合体苗种的运输比普通水产苗种运输难度显著增加。本文采取传统的干运、水运以及发明的淋水运输3种不同方式,进行了贻贝附着基海带苗种运输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干运3h内苗种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水运1h以上苗种的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淋水运输24 h内苗种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说明:水运不适合该苗种运输;在露空时间3 h以内,干运是最经济、最便捷的苗种运输方法;在露空24 h以内,采取淋水运输能够保证苗种的成活率,可以作为该苗种常规的运输方法。  相似文献   
48.
针对深海冷泉生物数量多、密度大、特征低,人工识别它们的种类和数取它们的数量耗时费力且准确度低这一问题,利用残差学习块,改进了基于区域的全卷积网络算法,用以深海冷泉生物的自动识别与检测。首先,构建了一组包括5类目标生物的深海冷泉生物图像目标检测数据集;然后,在TensorFlow框架下对比了R-FCN_ResNet、Faster R-CNN和SSD_MobileNet三种典型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从训练耗损时间、平均检测速度、平均置信度三方面权衡,突出了R-FCN_ResNet模型的优势;最后,将测试集图片输入至该模型中检测深海冷泉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并且以此复现了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证明,所提方法结合本文数据集进行的深海冷泉生物识别与分布研究,是有效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目标分类和定位准确率。  相似文献   
49.
中国海洋药用生物濒危珍稀物种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对中国海洋药用生物濒危珍稀物种及其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显示,中国海洋药用生物及具有药用开发价值的海洋生物物种被列入濒危或保护物种的达235种,濒危比率达14.0%.极危物种9种,濒危物种112种,易危物种88种,近危物种5种,珍稀物种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4种.过度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恶化是造成海洋野生药用生物濒危的主要原因.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是保护海洋药用生物物种多样性和遏制资源衰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0.
中国海洋药物资源及其药用研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海洋药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显示,历经3 600余年,中国海洋药物应用经验不断积累,特别是现代海洋药物的研究成果显著.截至2008年,中国近海已记录的海洋药物及已进行现代药理学、化学研究的潜在药物资源已达684味,其中植物药205味,动物药468味,矿物药11味;涉及海洋药用动植物1 667种(植物272种,动物1 395种),另有矿物18种.加强现代药学研究,保护现有药用生物资源,开拓新的资源领域,是未来海洋药物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