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43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01.
三丁基锡(TBT)对牡蛎细胞基因组DNA影响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僧帽牡蛎(Saccuostrea cucullata)为材料,取其鳃进行组织培养,同时对其进行7个浓度0,0.02,0.2,2,20,200,2000μg/L的三丁基锡(TBT)处理,提取鳃细胞基因组DAN。从3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引物,对上述DNA样品进行利用RAPD-PC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TBT处理的基因组DNA与对照组样品比较有一定差异,扩增条带总数均有所减少,随TBT处理浓度的不同,条带缺失或者条带深浅变化呈明显差异性,表明不同浓度TBT处理会对DNA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2.
随着微塑料在全球海洋环境和鱼类中被发现,海洋微塑料污染越来越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然而头足类微塑料的研究甚少,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对微塑料的摄取特性的研究更是未见报道。根据2020年3~5月中国生产调查船于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36尾鸢乌贼样本,对其胃组织微塑料沉积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6尾鸢乌贼样本中有33尾胃组织中发现微塑料,共计88个,单个样本微塑料含量介于0~6个,平均为2.44个。微塑料长度范围为0.121~2.748 mm,平均为0.878mm,且75.0%的微塑料长度小于1mm;颜色包括黑色(39.8%)、蓝色(31.8%)、透明(10.2%)、白色(6.8%)、红色(6.8%)和黄色(4.6%)6种,材质主要由棉(cotton)(50.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21.6%)、人造丝(Rayon)(10.2%)、聚酯纤维(Polyester)(9.1%)、聚苯乙烯泡沫塑料(Styrofoam)(4.5%)、聚乙烯(PE)(2.3%)和丙烯酸塑料(acrylic)(2.3%)7种组成。相关性分析表明,南海鸢乌贼胃组织微塑料的含量与胃重、摄食强度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平均胴长、体重、年龄呈显著线性相关。研究结果认为,南海鸢乌贼胃组织微塑料的沉积随着个体的生长而逐渐积聚,这种积聚与自身生长可能呈对数函数关系(a>1)。  相似文献   
20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荷叶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平台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 等数据库搜集荷叶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GenCLiP3数据库获取NAFLD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8.2 软件构建荷叶成分-疾病-靶点蛋白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 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荷叶活性成分15种,潜在靶点441个,疾病相关靶点1316个,成分-疾病-靶点161个。PPI网络显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抑制基因 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靶点与荷叶抗NAFLD的关系最密切。GO功能主要有药物的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胞液、核浆、细胞质、线粒体酶结合、细胞因子活性、转录因子结合等。KEGG通路主要涉及乙型肝炎、癌症的途径、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等。结论:荷叶通过调控161个靶点参与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作用于NAFLD。  相似文献   
204.
本研究采用冷冻 解冻的方法提取鳐鱼肝粗脂肪油,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精炼过程中影响较大的脱酸工艺,分析了精炼后鳐鱼肝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使用5%(质量分数)脱胶剂脱胶,20%(质量分数)氢氧化钠、75 ℃加热20 min进行脱酸,8%(质量分数)活性白土脱色,以及减压蒸馏(60 r/min,40 ℃)60 min脱臭的鳐鱼肝油精炼工艺为最优精炼工艺条件,所得精炼鳐鱼肝油呈色及各项理化性质均符合国家一级鱼油标准。脂肪酸组成与粗鳐鱼肝油、鳕鱼肝油以及鲨鱼肝油无明显差别,均含有C14~C22脂肪酸23种,但在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别,其中精炼鳐鱼肝油中EPA含量为8.65%,低于粗鳐鱼肝油(10.17%),远高于鲨鱼肝油(2.74%),约等于鳕鱼肝油(8.78%)。精炼鳐鱼肝油中DHA含量则为最高,为15.04%。  相似文献   
205.
维黄酸受体(RXR)是核受体超家族的重要成员,已有研究表明其在脊椎动物中广泛参与调控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RXR(AiRXR)cDNA序列,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AiRXR的c DNA序列开放阅读框为1338bp,含有两个亚型:AiRXRα和AiRXRβ,两个亚型之间在T-box中相差4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与人(Homo sapien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等的RXR相似性很高。AiRXR进化树分析显示,AiRXR与软体动物RXR聚为一支。AiRXR基因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特点,在检测的组织中(外套膜、鳃、性腺、闭壳肌)均有表达,推测AiRXR以信号分子的形式参与多种组织细胞的生命过程;在海湾扇贝性腺发育过程中AiRXR基因在性腺发育的各时期均有表达且增殖期表达量最高,说明AiRXR基因可能参与调节性腺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6.
佟玲  杨佳佳  阎妮  吴淑琪 《岩矿测试》2014,33(2):262-269
动物组织样品油脂含量大、干扰杂质多,对其中低含量有机氯农药及多氯联苯的分析会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针对动物组织样品基质复杂的特点,本文以二氯甲烷-丙酮(体积比为1:1)的溶剂体系,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提取,在提取过程中尽量减少脂肪的共提出,然后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技术去除样品中的大部分油脂,再结合弗罗里硅土为填料的固相萃取方法对样品进一步净化,能够达到充分去除油脂和小分子杂质的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17种有机氯农药及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各化合物的回收率在81.6%~113.4%之间,检出限在1.02~3.59 ng/g之间,技术指标优于部分国家标准。本方法改进了动物样品的净化效果,建立了凝胶渗透色谱结合固相萃取技术的净化方法,达到了样品快速自动提取、溶剂用量少、基质净化彻底的目的,降低了方法检出限,能够满足快速、准确检测动物组织中低含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7.
夏眠是刺参的重要生理特征; 夏眠期间, 刺参体重明显减轻, 器官萎缩、退化, 其中消化道退化明显。PDRG(p53 and DNA damage-regulated gene)是近年来研究发现与细胞凋亡具有密切联系的基因,其表达可促进细胞凋亡。本研究利用SMART RACE 技术克隆获得刺参PDRG 基因的cDNA 全长序列,并以此为基础, 研究刺参夏眠期间PDRG 基因表达与消化道退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刺参PDRG 基因cDNA 全长为1122bp, 包含127bp 的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 581bp 的3’UTR 和414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ORF 区编码137 个氨基酸, 推算的分子质量约为16.1kDu, 理论等电点为7.83。研究通过25℃温度诱导刺参进入夏眠, 利用实时定量PCR 方法, 定量检测刺参消化道PDRG 基因表达, 结果表明: 夏眠期间刺参消化道PDRG 基因mRNA 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显著上升, 实验5d 时显著上调至约2.49 倍, 10d 时显著上调至约1.51 倍, 而在0、20、40 d 时未检测出显著变化; 与刺参消化道相对质量变化数据结合分析表明, 刺参夏眠期间消化道的PDRG 基因高表达与其萎缩、退化密切相关。本研究阐明刺参夏眠期间消化道组织退化过程中PDRG 基因表达特征, 证明刺参PDRG 基因表达与消化道退化具有相关性, 为进一步探讨PDRG 基因在动物器官退化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8.
目的:研究脑梗死方给药后小鼠急性毒性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昆明(KM)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与给药组,每组各20只。给药组以药物最大浓度(11.68 g/ml)、最大体积(40 mg/kg)灌胃脑梗死方浓缩液,给药1次,对照组灌胃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16 d观察小鼠一般状态、饮食量、饮水量、体质量和死亡等情况,16 d后处死小鼠,测定血清尿素氮(BUN)、总胆固醇(CHO)、白蛋白(ALB)、总蛋白(TP)、葡萄糖(G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小板总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给药组小鼠无中毒死亡情况,一般状态良好。2组饮食量、饮水量、体质量、BUN、CHO、ALB、TP、GLC、ALT、AST、ALP、PLT、RBC、WBC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脏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方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9.
谢飞  于洋  周海龙  李富花 《海洋与湖沼》2023,54(5):1454-1462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是一类细胞表面蛋白,属于一种内吞性受体,其在调节脊椎动物血脂平衡中的作用已被广泛报道。前期在凡纳滨对虾弧菌抗性家系和敏感家系的比较转录组分析中发现一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为明确该基因在对虾抗弧菌感染中的作用,我们对该基因进行了全长cDNA克隆、表达特征分析和功能的初步研究。该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中存在两个转录本,分别命名为LvLRP1-1和LvLRP1-2。LvLRP1-1的cDNA序列全长为916bp,编码226个氨基酸;LvLRP1-2的cDNA全长为787bp,编码183个氨基酸。两个转录本的cDNA序列高度一致,唯一的差别在于LvLRP1-1的cDNA比LvLRP1-2多129 bp,多编码43个氨基酸。组织表达分析显示LvLRP1-1在对虾的眼柄、表皮、脑和心脏中高表达,而LvLRP1-2仅在眼柄和表皮中呈现高表达。在副溶血弧菌感染对虾后, LvLRP1-1和LvLRP1-2的转录表达变化趋势一致,均在感染后3h其转录水平明显升高,6h之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利用双链RNA技术对LvLRP1-1和LvLRP1-2同时...  相似文献   
210.
血细胞是甲壳动物的免疫细胞,负责抵御和清除入侵的病原。虽然血细胞在甲壳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需要不断更新,但人们对甲壳动物造血机制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前期研究发现利用红螯螯虾的肌肉提取液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造血组织细胞定向分化为颗粒细胞,但其中起到诱导分化作用的因子尚未明确。本研究对该未知血细胞分化因子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分析。首先,我们制备了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中华绒螯蟹(Erinocheir sinensis)、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红石斑鱼(Epinephelus goreens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疣荔枝螺(Reishia clavigera)的肌肉提取液,测试其诱导螯虾造血组织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表明,以上各种动物的肌肉提取液均可诱导原代培养的螯虾造血组织细胞向颗粒细胞分化,说明该血细胞分化因子普遍存在于这些动物的肌肉组织中。进一步我们以螯虾肌肉提取液为实验对象,分析了血细胞分化因子的热稳定性、溶解性、带电性、对蛋白酶的耐受性以及分子量大小。结果发现该血细胞分化因子易溶于甲醇,呈电中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可耐受蛋白酶处理,分子量小于1 kDa。因此,螯虾肌肉提取液中可诱导造血组织细胞分化为颗粒细胞的血细胞分化因子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小分子类物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后续对该因子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