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4 毫秒
51.
近岸水质遥感评价参数的选择及评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技术的水质评价是海洋环境监测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可通过遥感技术反演的水质参数种类远少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35项,因此遥感监测时必须反演的水质参数有哪些?利用有限的参数该建立怎样的水质评价模型?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雷州半岛海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13种水质参数中的主导参数为总氮(N)、总磷(P)、化学需氧量(COD)、酸度(pH)、溶解氧(DO)这5种;再通过数理统计理论得出这5种参数对水质分类判别能力的大小关系为:COD> DO> P> N> pH,分别建立对应的五参数、四参数、三参数水质评价模型,并确定最优评价模型。即,雷州半岛海域水质遥感评价时必须反演的参数为COD、DO、P和N,水质综合评价模型为四参数模型,为后续其他海域水质的遥感监测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WindSat近海岸风场与美国沿岸浮标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美国近海岸2004-2014年的固定浮标数据,本文对比分析了WindSat的近海岸风速产品。匹配时空窗口分别为30分钟和25公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WindSat反演的美国近海岸风速产品的均方根误差优于1.44 m/s,并且东海岸风速反演结果优于西海岸。WindSat下降轨道的风速反演结果优于上升轨道的结果。通过浮标相互间的对比分析发现,WindSat近海岸的风速反演结果与近岸海水深度、经度及距岸距离等因素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此外,利用2007-2008年的固定浮标数据,本文还对比分析了WindSat和QuikSCAT的近海岸风速反演结果,结果表明:相对于浮标数据,WindSat的风速反演值偏低,而QuikSCAT的风速反演值偏高;总体上来看,WindSat的近岸风速反演结果略优于QuikSCAT的近海岸风速反演结果。以上风速反演的精度均达到了传感器设定的指标,其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3.
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资料,本文对济阳坳陷车西洼陷陡坡带沙三下亚段近岸水下扇储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车西洼陷沙三下段近岸水下扇储层岩石类型宏观上主要表现为泥质杂基支撑砾岩、碎屑支撑砾岩、砾质砂岩等沉积,微观上以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灰泥质杂基含量最高可达40%。车西洼陷沙三下段近岸水下扇储层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类型,其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3.42%、2.02×10-3μm2;但在3 500~4 000 m深度段发育异常高孔带,孔隙度可达10.2%,储集空间多为溶蚀孔和微裂缝。研究区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过程,目前处于中成岩B期,其成岩演化序列为: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长石溶蚀/碳酸盐胶结物溶蚀→石英溶蚀/碳酸盐胶结/灰泥重结晶→石英加大/碳酸盐胶结溶蚀→碳酸盐胶结。不同亚相所经历的成岩演化有所差异,其中中扇辫状水道中远端及中扇前缘经历了多期溶蚀作用,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平均孔隙度分别可达4.5%,7.25%,为研究区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的“甜点区”。  相似文献   
54.
采用牟氏角毛藻通过生物法测定青岛多处近岸水的铜络合容量CC_(cu)。此法测定的CC_(cu)值范围在1.6×10~(-7)~6.7×10~(-7)mol/dm~3之间。测定了4个经紫外线消解的海水中不同含量EDTA,结果表明,此法可较好反映水体中配位体的含量。使用1.5次微分ASV法也测定了这些样品的CC_(cu),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表明生物法测得的CC_(cu)值大于ASV法。这样差异可能与两种方法测定铜的形态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55.
结合华南弧形海岸的平衡与稳定特征,利用Gis和Envi软件对不同年份的海图进行数字化、等深线变化和海床冲淤计算对比.结果表明博贺沙坝-潟湖海岸近岸线处为相对淤积的动态平衡状态,近岸带海床相对稳定、海床冲淤幅度不大.但由于当前海面趋于上升、陆架泥沙来源减少以及近岸波浪等动力作用可能加强,近岸海床将出现由淤转冲的趋势.  相似文献   
56.
Wave formulae derived from the dispersion relation for cnoidal waves are used to find an analytic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nearshore wave height variation on a simple topography, i. e., with an incrementally constant slope. The solution accounts for shoaling, frictional dissipation and will be sufficiently accurate for practical purposes considering the simplified assumptions which are necessary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problem by any method.  相似文献   
57.
通过建立一个三维陆架海数值模式来预报近海潮流和泥沙浓度的对流扩散,并应用于琼州海峡跨海工程的前期数值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海区潮流的涨落、岸线形状、海底地形及源强位置与泥沙在近海的输运扩散关系密切,模拟情形基本合理,表明该模式适合应用于河口、近岸等涉海海洋工程海域的流场及泥沙扩散的三维数值预测,为相关的水动力环境要素和水质影响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8.
对香港大亚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蕨类孢子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木本植物花粉,而草本植物花粉含量较少,这一结果总体上与岸区丘陵低地植被受人为干扰破坏后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一致。大亚湾和大鹏湾的孢子沉积离岸越近含量越高,湾内的沉积规律与海流和沉积粒度的分布有关。香港海域则在靠伶仃洋一侧孢子含量较高,反映了蕨类孢子以径流搬运为主。此外,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花粉总量离岸越远含量越低,松属在木本植物中占优势.其相对含量向外海增加。  相似文献   
59.
福建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服务面临的挑战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分析了福建近岸海湾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认为生态系统服务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文中着重指出了随着沿海港口建设和港口工业的快速发展,福建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服务面临着严峻挑战;并提出了合理港口功能布局、建立染事污故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加大城市排海污水治理力度、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对滨海湿地实施法制化管理和加强对赤潮的监控等维护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60.
A hydrodynamic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e Blackwater estuary (UK) and used to estimate nitrate removal by denitrification. Using the model, sediment analysis and estimates of sedimentation rates, we estimate changes in estuarine denitrification and intertidal carbon and nutrient storage and associated value of habitat created under a scenario of extensive managed realignment. We then use this information, together with engineering and land costs, to conduct a cost benefit analysis of the managed realignment. This demonstrates that over a 50–100 year timescale the value of the habitat created and carbon buried is sufficient to make the large scale managed realignment cost effective.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carbon and nutrient storage plus habitat creation represent major and quantifiable benefits of realignment. The methodology described here can be readily transferred to other coastal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