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1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708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418篇
地球物理   505篇
地质学   1137篇
海洋学   55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35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71.
测定了 2 5℃时KCl KNO3 CH3 OH H2 O和KNO3 NH4NO3 CH3 OH H2 O三元体系的溶解度 ,并与 2 5℃时相应体系在水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2.
插层高岭石层间醋酸钾的作用和取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X粉晶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实验分析高岭石及其醋酸钾插层物的结构。通过实验表明醋酸钾对结晶指数(HI)为0.9的高岭石进行插层.插层率为73%,使高岭石的d(001)由0.72075nm增加到1.42093nm。进入高岭石层间的醋酸根利用其羧基上的两个氧同时和高岭石的面内羟基形成氢键,在高岭石层间直立取向,而对其内羟基基本无影响。当温度升高时,与面内羟基伸缩振动有关的峰(3698cm^-1,3684cm^-1,3672cm^-1等)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加;而与内羟基伸缩振动有关的峰(3621cm^-1)则发生蓝移。温度升高到100C以上,开始发生去插层过程;直到250C,插层分子还不能完全从高岭石层间脱去。  相似文献   
73.
森林沼泽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浚  丁汝福  陈伟民 《物探与化探》2003,27(6):431-434,448
通过景观调查和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试验,对我国东北森林沼泽区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存在形式、迁移富集机制、影响因素、采样介质、采样粒度、采样方法等理论和方法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该类地区元素表生分散富集的某些地球化学规律和中大比例尺化探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74.
利用高铁钾长石粉合成13X沸石分子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苏丰县的富钾页岩进行预处理,得到钾长石含量达76.4%的钾长石粉,其Fe2O3含量高达7.52%。以此钾长石粉为原料经过焙烧处理、水热合成实验,在铁含量较高情况下成功合成了13X沸石分子筛,并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优化工艺参数。对实验产物的主要性能测试表明,合成的富铁沸石产品与13X沸石分子筛工业产品相似,吸附量达到国家化学工业产品标准,可用于对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吸附处理。  相似文献   
75.
付广  吕延防  付晓飞 《地质科学》2003,38(2):165-171
在研究泥岩盖层浓度封闭机理及形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抑制和替代两种浓度封闭作用。通过其形成及演化过程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泥岩盖层浓度封闭性的演化特征。通过泥岩盖层浓度封闭形成期与气源岩大量排气期的匹配关系分析,探讨了研究泥岩盖层浓度封闭演化特征的意义。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和登娄库组二段泥岩盖层为例,研究了其浓度封闭演化特征及其在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Zones of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formed by a solvent flowing from a source are considered. A matehmatical model for forming such zones is proposed. It takes into account that such a zone is composed of a set of independent particles. H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a substance around the source can be explained by movement of an individual particle. In the model this movement is a continuous semi-Markov process with terminal stopping at some random point in space. Parameters of the process depend on the velocity field of the flow. Forward and backwar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the distribution density of a random stopping point of the process are derived. The forward equation is investigated for the centrally symmetric case. Solutions of the equation demonstrate either a maximum or a local minimum at the source location. In the latter case a concentric ring around the source is formed. If different substances vary in their absorption rates, they can form separable concentration zones as a family of concentric rings.  相似文献   
77.
俯伪斜分段密集采煤法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俯伪斜分段密集采煤法,作为一种较新的采煤方法,在我国技术上还不很成熟,因此,首次针对京煤集团木城涧矿大台井的地质条件和赋煤状况,通过简化建立三维立体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了该矿煤层顶底板在开采前后运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煤层倾角、推采距离和开采巷道数三者是影响煤层顶底板运动规律的重要因素,得到了表征顶底板运动规律的顶底板法向最大应力和法向最大位移与三影响因素关系曲线,详细阐述了三影响因素下的煤层顶底板运动规律;同时,对现场开采中支撑压力大小,特别是在三影响因素下,超前支撑压力的作用范围与应力峰值位置进行了数值计算,并总结了其影响规律;最后,指出了该数值分析方法对现场开采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右江盆地流体运移过程中成矿与成藏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才富  胡建武 《地球学报》2003,24(5):423-428
右江盆地裂陷期和坳陷早期的沉积物提供研究区金矿与古油藏的物质与流体。成矿物质与烃类在盆地流体中沿以二叠纪生物礁为核心的断层、浊积岩及不整合面组成的三维输导体系向盆地边缘及二叠纪生物礁的核部运移。由于烃类物质与盐水体系密度的差异,使烃类物质与成矿物质差异聚集于不同的圈闭中形成流体藏。流体矿藏的破坏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形成矿床的直接原因。构造活动、风化剥蚀及流体压裂均可导致流体矿藏破坏,其中燕山构造运动是该区流体藏破坏的主要原因,因而亦是该区金矿成矿作用的主要构造营力。本文从盆地流体运移、演化的角度证明,该区古油藏是盆地裂陷与坳陷阶段流体聚集的产物,而矿床则是盆地挤压抬升阶段流体藏破坏、流体散失的结果。研究成果表明,金矿与油气是同一盆地流体在其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这对在盆地中寻找相同类型的金属矿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9.
80.
新疆天山山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1年6、7月份在新疆天山山区两个取样点取得的冰核资料,计算了山区中的冰核浓度,研究了冰核平均浓度日变化、日际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了天山山区冰核浓度与一些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可能原因。得出以下结论:天山山区的大气冰核主要来源于地面土壤,比较缺乏;冰核浓度易受气象因子、地表状况的影响,日变化和日际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