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336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非洲粮食问题的时空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粮食生产与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其粮食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研究的非洲粮食问题主要是指其粮食生产、消费及其自给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时间与空间视角对非洲粮食此类问题的演化过程和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时间视角上,考虑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非洲粮食问题表现较为典型,同时限于相关数据获取因素故,仅研究了1994-2007年,非洲粮食生产量、粮食消费量及生产性粮食缺口量的演化;空间视角上,从整体与区域两个层面,探讨了非洲不同粮食自给类型国家的空间差异及演化。最后提出解决非洲粮食问题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2.
中国生态交错带(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交错带(Ecotone)是指两个群落或两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度带,具有脆弱、敏感和易变等特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典型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生态交错带逐步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中国地域广阔,地质、气候、植被等生态类型复杂多变,蕴育了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和不同规模的多种生态交错带,不仅为科学研究奠定了广阔空间,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根据我国大尺度下生态交错带的地理分布及其生态环境特点,构建了以土地利用类型、自然气候特征和农业经济发展"三位一体"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中国典型生态交错带进行了划分和空间分布范围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北方森林草原交错带、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荒漠绿洲交错带、西南川滇农林牧交错带和东部海陆交错带的动态变化、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全面认识我国生态交错带自然演变规律,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利用2007—2009年的实地调查资料,结合1958—2006年的5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典型绿洲的演变进程出发,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近60 a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快速扩张的影响,强调了保持绿洲适宜规模的重要性,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绿洲今后发展的方向。主要结论为:①近60 a玛纳斯河流域耕地和绿洲分别以107.756 km2·a-1和122.401 km2·a-1的速度迅速增长,二者扩张的方向基本一致;②绿洲的快速扩张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地表水利用率超过90%,地下水过度开采并以0.5~1 m·a-1的速度下降,水质污染增加,防护林大量死亡,森林破坏严重,草地从1958年到2006年减少4 316.39 km2,土地荒漠化威胁严重等;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控制绿洲规模,适度开采地下水,转变产业结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是今后本区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4.
简要阐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沙漠地表沙粒运移特性及动力热力参数研究”支持的“我国西北三大沙漠地表风蚀起沙观测试验”的科学意义、试验方案和科学目标,总结了该试验在前期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概括叙述了该项目在地表沙粒跃移特征、起沙风速、沙尘通量等方面的重要发现和一些新的认识。最后,提出并讨论了在沙漠风蚀起沙观测试验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5.
贵港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港市气象科技服务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提出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6.
提出了做好矿山测量工作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对矿山测量工作中易出现的一些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做好矿山测量工作应该具有严谨、勤奋、求实、进取、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的结论。  相似文献   
77.
There are three common types of predictability problems in weather and climate, which each involve different constrained nonlinear optimization problems: the lower bound of maximum predictable time, the upper bound of maximum prediction error, and the lower bound of maximum allowable initial error and parameter error. Highly efficient algorithm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solve the second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this optimization problem can be used in realistic models for weather and climate to study the upper bound of the maximum prediction error. Although a filtering strategy has been adopted to solve the other two problems, direct solutions are very time-consuming even for a very simple model, which therefore limit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se two predictability problems in realistic models. In this paper, a new strategy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volving the use of the existing highly efficient algorithms for the second predictability problem in particular. Furthermore, a series of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older filtering strategy and the new method are perform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ew strategy not only outputs the same results as the old one, but is also more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This would suggest that it is possible to study the predictability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se two nonlinea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 realistic forecast models of weather or climate.  相似文献   
78.
在构建现代地球模型时,地球内部分层结构主要是根据地震波资料确定的;而地球内部密度及弹性参数,特别是地幔以下大尺度结构的密度分布,则主要是根据地球自由振荡的弹性简正模观测资料确定的.本文概述了地球自由振荡简正模本征值的求解理论和方法,介绍了球型和环型模态位移场表达式,讨论了地球自由振荡模态的衰减、分裂与耦合效应;总结了多线态分裂谱线探测和分裂参数估计的方法,综述了利用弹性简正模开展地震矩张量、地球三维非均匀性结构和内核超速旋转约束与反演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作为展望,本文还讨论了地球自由振荡简正模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9.
Motivated by the existing theory of the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linear generalized inverses of linear mappings, an attempt is made to establish a corresponding mathematical theory for nonlinear generalized inverses of nonlinear mappings in finite- dimensional spaces. The theory relies on the concept of fiberings consisting of disjoint manifolds (fibers) in which the domain and range spaces of the mappings are partitioned. Fiberings replace the quotient spaces generated by some characteristic subspaces in the linear case. In addition to the simple generalized inverse, the minimum-distance and the x 0-nearest generalized inverse are introduced and characterized, in analogy with the least-squares and the minimum-norm generalized inverses of the linear case. The theory is specialized to the geodetic mapping from network coordinates to observables and the nonlinear transformations (Baarda's S-transform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solutions are defined with the help of transformation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the solution of nonlinear equations. In particular, the transformations from any solution to an x 0-nearest solution (corresponding to Meissl's inner solution) are given for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s for both the similarity and the rigid transformation case. Finally the nonlinear theory is specialized to the linear case with the help of the singular-value decomposition and algebraic expressions with specific geometric meaning are given for all possible types of generalized inverses. Received: 11 April 1996 / Accepted: 19 April 1997  相似文献   
80.
岩土工程施工中会受到水文地质的影响,往往被工作人员忽视,导致一系列问题产生。为了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必须就水文地质问题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有效解决策略,以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