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5篇
  免费   1244篇
  国内免费   1760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603篇
地球物理   1577篇
地质学   4162篇
海洋学   463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366篇
自然地理   101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91.
硼及硼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总结了硼及硼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1)硼是易溶元素,主要赋存在地球表层,尤其是海水、海相沉积物及海水交代岩石中。其同位素组成δ11B值按顺序变化,封闭盐湖卤水(>40‰)>海水(395‰)>海相硼矿物(182‰~3173‰)>海相沉积物(139‰~252‰)>海水交代岩石(451‰~1085‰)。大陆水及陆相沉积物硼含量及硼同位素组成变化极大,并多以负值为主。海陆过渡构造带则具有过渡的硼丰度值和硼同位素组成。(2)11B较10B具有更活跃的地球化学性质,因此在水岩作用中具有明显的同位素交换。硅化交代作用中,岩石被硅化交代,释放硼,并优先释放重硼,同位素组成变轻;在脱硅反应中,岩石释放硅吸收硼,并优先吸收重硼,同位素组成变重。在封闭体系中,水溶液淋滤岩石中部分的硼,即可大量富集,并富集11B;在开放体系中,岩石硼被大量淋滤流失,δ11B值明显降低。由于水岩作用的结果,从新鲜海底玄武岩到正常海水,硼同位素值从-295‰到395‰逐渐升高。(3)变质脱水反应中硼被大量排出,并优先排出重硼同位素,进入流体相,因此随着变质程度由低到高,岩石中硼含量及同位素组成δ11B值由高变低。(4)在成矿研究中?  相似文献   
992.
金属矿物的反应动力学与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生 《地学前缘》1999,6(2):351-360
概述了动力学实验的技术方法和金属矿物的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动力学实验使用的三种基本化学反应装置是间歇反应器(BR)、活塞流反应器(PFR)和混合流反应器(MFR),确定速率定律的数学方法包括积分法、微分法和混合法,以微分法中的初始速率法应用最广。目前主要研究了水溶液中黄铁矿氧化、黄铁矿和黄铜矿形成、晶质铀矿和磁铁矿溶解的速率定律和反应机理,发现:(1)酸性溶液中黄铁矿的氧化速率对Fe3+和O2浓度呈分数依赖并受表面反应的控制;(2)低于300℃时黄铁矿不能从溶液中直接成核,而需初始地通过FeS先驱物的硫化生成,FeS与H2S反应形成黄铁矿的速率方程为二级;(3)磁黄铁矿或黄铁矿与Cu2+反应均可形成黄铜矿,前者经历了一系列准稳的Cu Fe硫化物的中间物,后者的速率方程为表观一级并受表面反应的控制;(4)酸性pH时磁铁矿的非线性溶解行为可采用表面反应扩散输运耦合的收缩核模型(SCM)来描述。有关动力学实验成果完善和深化了对矿床中黄铁矿、黄铜矿的形成机理和风化壳中磁铁矿的稳定性等方面的认识。将来的实验研究将向更多的金属矿物和高温高压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993.
李海龄 《地学前缘》1999,6(Z1):233-237
中国的矿井地质工作历经50年的创业、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煤矿建设生产中无可替代的一门边缘和应用学科。矿井地质工作贯穿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开拓延伸。矿井改造直到矿井报废的全过程,涉及到开拓设计、采煤掘进、瓦斯、水文、地压、顶板。地温、安全、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等领域。50年来中国矿井地质工作在新井建设和老井挖潜、核实储量、丰富煤田地质理论。完善预测和探查方法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中国煤炭工业持续高速度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矿井地质的作用和自身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因采掘而发生的地质动态变化和环境问题必将成为矿井地质面临的重大课题。矿井地质亟待在改革中前进,在挑战中突破。  相似文献   
994.
再论煤中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演化的拼叠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勇 《地学前缘》1999,6(Z1):29-34
芳构化作用和环缩合作用的传统煤化作用理论具有一定局限性,煤中基本结构单元拼叠作用是高煤级煤演化的特有机理。拼叠作用显著发生的起点位于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为6.0%附近,大分子化学键的均裂提供了拼叠作用得以实现的微化学环境条件,其实质是一种“动力化学”过程,与氧接芳碳等有关的大量“均裂”是在短暂的煤化阶段中突然出现的,导致“拼叠作用”的显著发生具有“阶跃式”特征,是造成高煤级煤中期到后期阶段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急剧增大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地球化学机理。  相似文献   
995.
安徽大别山团岭花岗岩体岩石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岭花岗岩体侵位于大别山南部超高压变质带变质表壳岩中, 由细粒少斑二长花岗岩和中粒少斑二长花岗岩组成。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的研究, 确定其为S 型花岗岩, 源岩可能来自大别山变质杂岩。结合同位素资料, 认为其属燕山期花岗岩, 侵位机制为底辟式强力就位。  相似文献   
996.
在系统分析总结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上海浦东新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为研究背景,首次提出LFGE效应系统分析方法的完整理论和应用体系,体系主要包括:LFGE效应的主控因素特征分析;在垃圾淋滤试验、有关土的工程性能试验和反映运移转化特征的土柱试验基础上的作用机制研究;具单元、组合、整体模拟及压实效应模拟功能的模拟计算研究;在不确定性条件存在下,随机模拟研究和以贝叶斯决策分析理论为基础的LFGE效应决策分析技术经济转换研究  相似文献   
997.
耿海清 《黄金地质》1999,5(2):27-31
石板沟金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通过矿物共生分析和石英中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手段,认为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变质水;并在此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控制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该矿为中高温变质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98.
秦岭地区砂金分布特征与成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怀奎 《黄金地质》1999,5(2):36-41
秦岭地区砂金矿床大部分分布在嘉陵江、汉水及其它们的支流流域。总结了砂金矿床分布特征,并将3种类型进行了对比。系统地对矿源、搬运、储存和富集的成矿模式、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地貌与产构造运动在成矿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99.
位于甘肃靖远地区的水泉尖山-崛Wu山南麓断裂带早第四纪前为走向逆断层,第四纪中期出现左旋走滑迹象。研究结果表明,水泉尖山-崛Wu山南麓断裂带断裂活动的横向迁移与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形成和强烈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下二叠统生物礁古油藏及隐伏礁预测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陈学时  耿忠霞 《地质学报》1999,73(4):350-359
广西宁明县亭亮下二叠统茅口组生物礁古油藏,为十万大山盆地已暴露破坏的礁古油藏之一。该古油藏的含沥青储层主要分布于礁体的上部和顶部,含沥青礁灰岩厚达98m以上,礁储层次生溶孔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控于深埋有机溶剂作用,同时在空间上还与礁顶部古风化壳和不整合面密切相关,论文深入探讨了礁古油藏形成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埋藏一构造发展史,有机质演化史及成岩孔隙演化史三者的配置关系和成藏机理,另据地震和电法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