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矩形闭合地下连续墙基础(简称闭合墙基础)是一种新型的桥梁基础。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闭合墙基础的群墙效率、沉降比等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闭合墙墙间距(即内侧边长)对群墙效应的影响。试验中采用了2组不同截面尺寸的模型墙,其中A组模型墙边长小于B组模型墙,墙厚和墙高均相同。试验研究表明,闭合墙与单片墙在相同沉降下的荷载比一般都大于1,B组闭合墙荷载比和群墙效率均大于A组闭合墙;闭合墙与单片墙在相同墙顶应力下的位移比和沉降比基本都大于1,A组闭合墙位移比大于B组闭合墙。在保持墙厚和墙高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大闭合墙基础的内侧边长可以有效地提高群墙效率和承载性能,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2.
卢正  姚海林  骆行文  胡梦玲 《岩土力学》2009,30(11):3493-3499
考虑路面和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路面-双层地基的三维模型,将车辆荷载模拟成矩形移动荷载,利用Fourier变换方法对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双层地基系统的三维振动问题进行了研究。假设地基为上部弹性土体和下部为饱和土体组成的双层混合结构,整个系统置于刚性基岩上。通过引入势函数,利用Lame分解理论和积分变换方法分别对弹性土层和饱和土层进行求解。在Fourier变换域内,联立路面和下卧双层地基系统的的运动方程,获得了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双层地基系统三维振动的位移和孔压响应的积分形式解,并利用IFFT算法和自适应数值积分算法得到了数值计算结果。研究结果可为路基动力响应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x射线投影计算机仿真可以排除实际x射线断层扫描过程中的随机因素,更好地验证扫描方式、图像重建方法等的正确性,为实际系统的实现、完善以及重建算法的改进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一种典型的计算机分层成像(CL)系统,针对电子线路板大多为长方体薄板的事实,研究了长方体构件的投影仿真计算方法;设计了仿真芯片模体,对其进行投影计算机仿真;并与系统实验结果对比,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为后续改进图像重建算法、分析误差来源、校正伪影等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4.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n existing bridge with scoured caisson found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three-dimensional rigid body on the shape of a parallelepiped is modelled in order to rock on a side or a vertex of the base,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rigid blocks lying on a horizontal support.The center of mass of the body is considered as eccentric with respect to its geometric center.As seismic input,three Italian recorded accelerograms,with different spectral content,are used.The study is mainly conducted to highligh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2D and 3D models of rigid blocks,with the aim to understand if,in some cases,the use of the 3D model of rigid block is required to obtain safer results.In fact,the outcomes show that in some ranges of the geometr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that characterize the excitation and the body,a two-dimensional model,which is not able to consider the 3D rocking on a vertex,can provide unsafe results.In particular,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turning proces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block can occur under excitations which are lower than those which overturn a corresponding two-dimensional block.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矩形巷道在不同开挖卸荷速率条件下的变形规律和声发射特性,使用水泥砂浆矩形巷道围岩试件进行快、慢速开挖卸荷试验,得到顶板、隅角、帮部围岩的应变特征和声发射(AE)撞击计数、能量、频谱的演化特点。试验结果表明:(1)快速卸荷,应变释放率高,卸荷后变形不稳定;而慢速卸荷,围岩应力充分调整,有利于应变的充分释放,卸荷后变形相对稳定。(2)矩形巷道的快、慢速卸荷,均以顶板和帮部围岩的径向受拉、隅角围岩的切向受压变形为主;随围岩深度增加,卸荷效应的影响逐渐减弱。(3)两种卸荷速率的AE撞击计数和能量演化特征与应变特性形成良好对应,揭示了围岩内部裂隙与损伤随开挖卸荷的发展过程;峰值频率区段变宽和高幅值信号的峰值频率在某一频段增多的现象可看作围岩发生主破裂的前兆信息。(4)快速卸荷,顶板和帮部周边产生大块剥落现象;而慢速卸荷,顶板和帮部周边每隔一段距离产生垂直于隅角的贯通裂缝,碎胀现象明显但未脱落;两者的隅角围岩破坏程度均较小。  相似文献   
76.
With the method of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and the eigenfunction expansion employed, an analytical solution is presented for the radiation and diffraction of a rectangular structure with an opening near a vertical wall in oblique seas, in which the unknown coefficients are determined by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matching requirement on the interface. The effects of the width of the opening and the angle of incidence on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rectangular structure with an opening near a vertical wall are mainly studied. The comparisons of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with wall-present and with wall-absent are also mad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ariation trends of the heave added mass and excitation force with wall-present are almost the same as those with wall-absent, and that the peak values in the former case are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latter due to the reflection of the vertical wall.  相似文献   
77.
艾智勇  曹国军 《岩土力学》2011,32(Z2):58-63
利用弹性矩形板与多层地基表面的竖向位移协调条件与光滑接触条件,由横观各向同性多层地基应力与位移非耦合的传递矩阵解,推导出弹性矩形板下竖向应力和位移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矩形板刚度对板底竖向位移及板中心下的竖向应力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板底竖向位移及板中心下的竖向应力随着板刚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同荷载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地基与均匀各向同性地基模型的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实际工程中很有必要采用更符合土体性质的横观各向同性地基模型  相似文献   
78.
黏弹性地基板在矩形变速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正  姚海林  吴莎  吴万平  刘杰 《岩土力学》2010,31(11):3613-3618
利用双重Fourier变换方法,首先推导得到了黏弹性地基板在多个矩形变速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一般解。然后以实际刚性路面为算例,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方法对匀变速荷载作用下的板的动挠度进行了数值求解。与经典解进行了比较,显示出了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数值结果重点分析了矩形移动荷载的加速度、减速度以及初速度对板的动态挠度的影响,发现移动荷载加速度、减速度及初速度对黏弹性地基板动力响应的影响十分明显,随着加速度(减速度)和初速度的增大,板的动挠度在关键速度时明显减小;板的动挠度出现峰值的位置对应着不同的加速度(减速度)和初速度,但却对应着相同的关键速度。  相似文献   
79.
文华  程谦恭  宋章 《岩土力学》2008,29(12):3342-3348
根据弹性力学原理,提出了模型筒桩(闭合墙)的简化力学模型。采用半逆解法先求出桩左右侧受均布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两种情况下的应力分量,根据叠加原理得出桩两侧均受相同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情况下的应力分量。据此推导了普通桩基的轴力和侧摩阻力计算式,分析结果表明,该计算式与传统计算方法是一致的。当桩壁两侧受不同大小的侧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时,仍采用叠加原理求得各应力分量,进而求得桩表面处的轴向应变与单位侧摩阻力关系的解析解。通过矩形闭合墙基础模型试验实例,对该解析解的应用方法加以说明。该解析解的求出,为竖向载荷试验中模型筒桩(闭合墙)所量测的内外侧应变进行数据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为基础-土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真实、准确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0.
通过分析等深矩形海湾里的潮波运动,研究了旋转球体(地球)上二维水体长波的一个典型驻波问题。分析对比该二维驻波和一维驻波,可以看出前者的图形比后者要复杂得多,但其规律性却是十分明显的;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空间上相间配置的无潮点和圆流点。由矩形海湾里潮波能量传播的分析可知,判断该二维驻波的运动学特征,主要应从波动的宏观结构着眼,而不是像一维的那样判断有无能量的传播。文章着重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但是在实际海洋中不乏这种潮波运动的广泛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