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5 毫秒
41.
鲁江姑  郑建平 《地质学报》2011,85(3):330-342
内容提要:在对吉林辉南新生代玄武岩中捕虏体橄榄岩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主量元素研究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单斜辉石激光原位微量元素,并讨论了辉南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及其在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中的意义。橄榄石、单斜辉石和尖晶石的Mg#和Cr#均表明该区陆下岩石圈地幔主体是饱满的,同时也存在少量过渡和难熔型地幔。单斜辉石REE配分形式包括LREE亏损、倒U字型REE和LREE富集等不同类型。这些橄榄岩是地幔经历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低于10%)和复杂地幔交代作用的产物。交代介质主体是硅酸盐熔体,但个别样品有碳酸岩熔体交代的残留。橄榄石Mg#和平衡温度无相关性,说明辉南陆下岩石圈地幔不存在明显的分层而是交叉的。这些地幔特征和华北东部其他地区新生代的主体地幔性质相似,是熔-岩反应、侵蚀作用和上涌软流圈物质冷却转变置换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42.
基于浦虹公路区域地质、构造、降雨和工程特征的分析,针对不同特点的过湿路段施用不同的换填方案.并相应地制定施工工艺、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实际工程表明.该换填施工技术符合相应的设计和规范要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3.
传统的“亮点”技术适合检测Ⅲ类AVO含气异常,对于中、深层含气砂岩表现出来的Ⅰ类AVO现象无法识别。利用AVO技术,结合流体替换,寻找差异,运用G属性体,可以有效识别深层Ⅰ类AVO含气砂岩,利用这种方法预测了某油气田a主力气藏的分布。预测结果得到B井证实。  相似文献   
44.
辽宁岫岩地区岫玉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岫岩是我国主要蛇纹石玉产地,辽河群大石桥组大理岩层是岫岩玉石矿最重要的蕴矿层位,矿体严格受地层中韧性变形变质构造带和元古宙花岗岩的控制。在岫岩不仅产有蛇纹石岫玉,还产出透闪石岫玉。矿体形态呈不规则脉状及透镜状产出。岫岩地区的岫玉矿床成因应属于热液交代蚀变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45.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置换层参数确定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常玉  张向东 《岩土力学》2009,30(Z2):102-104
以辽宁西部冻土为研究对象,模拟现场地下水位,对10种重塑土进行了大试件防冻害置换层参数确定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辽宁西部季节性冻土,当置换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上30 cm、最大冻深的62 %,且厚度为冻深的30 %时,有明显的防冻害效果。  相似文献   
46.
赵炼恒  李亮  邹金锋  赵志刚 《岩土力学》2006,27(Z2):815-820
采空区是指地下矿产被采出后留下的“空洞区”。迄今对浅层老采空区上建高速公路一类重大工程的研究较少,研究浅层老采空区上建设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适应性、质量控制及施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常吉高速公路工程,从设计处理要求、治理范围、治理方案对比优选、强夯置换现场试验分析、施工组织工艺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浅层老采空塌陷区强夯置换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夯置换治理此类工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7.
沙纹弹道成因理论评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运用风沙地貌蚀积原理对长期风靡于风沙地貌学研究领域的R·A·拜格诺跃移质冲击起动学说进行了评析,在肯定该学说正确方面和历史贡献的同时,对其中的沙纹弹道成因理论提出了异议。在分析弹道理论特点后认为,跃移质等量、等高、等距的三等特性是拜氏冲击起动学说在沙纹成因上的具体运用和观点的集中体现。分析认为沙粒跃移特性轨迹只存在于少量的跃移质中,且很少具有连续性;它不能取代普遍存在于风沙移动之中沙粒的3种运动形式,也无法体现沙粒两种起动的相互关系和沙粒在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高低不一,移距长短不同的差异性和分选性。评析强调沙粒起动和沙粒运移的多样性,在寻求它们的规律时,不应简化其多样性,或追求运动的单一性和特殊性。实验证明,沙纹无论在初始的形成阶段,还是在后续的演进阶段,均有风力起动和冲击起动的参与,而不是跃移质单一冲击的结果。沙纹有规则的排列主要是贴地夹沙气流周期性脉动的反映,而不是跃移质特性轨迹的重演。  相似文献   
48.
白云岩成因相关问题及主要形成模式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在综述白云岩成因研究历程和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总结阐述了与之相关的4个方面的问题:①尽管白云岩原生沉淀与次生交代成因分歧依旧,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白云岩的形成以次生交代为主;②白云石难以直接沉淀的原因是受结晶动力学条件制约,而非热力学因素;③控制次生交代强度和规模的关键条件是富Mg流体的来源及其量的大小;④微生物活动很可能有助于白云岩的形成。关于白云岩化模式,其核心是构建富Mg流体与先成钙质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条件与场所,其中浓缩正常海水模式、萨布哈模式、混合水模式和埋藏白云岩化模式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理清白云岩成因问题,对于认识以白云岩及其相关的碳酸盐岩为储层的油气勘探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9.
眼墙替换是影响台风强度和内核结构的一种重要过程。本研究在高分辨率的数值理想试验中加入大涡模拟技术,对比分析大涡模拟对眼墙替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涡模拟的加入使得模拟台风的强度和边界层入流增强。整个眼墙替换过程共用时约20~22 h,但大涡模拟试验中外眼墙形成更迅速,同时强度和上升运动偏弱。外眼墙完全取代内眼墙之后的台风强度超过替换过程之前的强度。此外,使用大涡技术可以更好地模拟出眼墙替换过程中内外眼墙之间的moat区下沉运动,结构特征与前人观测中所发现的结构特征一致。因此,在台风数值研究中引入大涡模拟技术,有助于更好地模拟眼墙替换过程中的台风结构特征和变化。  相似文献   
50.
This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poultry by-product meal (PBM) as a protein source in the culture ofLitopenaeus vannamei. Seven isonitrogenous and isoenergetic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near to commercial diet with about 40% protein and 7.5% lipid. Fish meal was replaced by 0, 30%, 40%, 50%, 60%, 70% and 100% of PBM (diets 1-7). The diet with 100% fish meal was used as a control (diet 1). Post-larvae were reared in an indoor semi-closed re-circulating system. Each dietary treatment was tested in 4 replicate tanks (260 L) of 40 shrimp, arranged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The shrimps were hand-fed for three times a day to near-satiation (0700, 1200 and 1800) for 60d. Percentage weight gain, survival, 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shrimps were measure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in growth performance among shrimps fed diets 1-5 (0-60% fish meal replacement). However, shrimps fed diet 7 (100% fish meal replacement)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growth than those fed diets 1-5 (0-60% fish meal replacement). Shrimp fed diets 2-4 (30%-50% fish meal replacement)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growth than those fed diets 6 and 7 (70% and 100% fish meal replacement, respectively). Survival ranged from 94.7% to 100.0% and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P>0.05) among different experimental diets. No differences in body composition were found among shrimps fed different diet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up to 70% of fish meal protein can be replaced by PBM without adversely affecting the growth, survival, FCR, PER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