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6篇
  免费   996篇
  国内免费   1004篇
测绘学   575篇
大气科学   762篇
地球物理   1022篇
地质学   3198篇
海洋学   92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20篇
自然地理   150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81.
基于小波分析中传统的阈值函数,结合其他学者提出的小波阈值函数,提出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并将其应用于变形监测数据的去噪处理。理论分析和算例表明,新的小波阈值去噪函数能够有效去除噪声。  相似文献   
982.
Abstract

Given the linkages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social conflicts, evidence increasingly shows that successful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requires conflict mitigation and prevention. However, there may be a gap in practice between knowing what processes and tools need to be used to manage conservation conflicts and how to actually implement them. We present learning from a practice-based case study of conflict management in the Amarakaeri Communal Reserve in the Peruvian Amazon that aimed to develop natural resource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and build stakeholder capacity, including of indigenous groups, to navigate existing conflict resolution mechanisms. Through applying good practices in conservation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we generated important lessons on th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involved in collaborative conservation. These lessons, while specific to our case, could be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protected areas facing complex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dynamics and wicked problems.  相似文献   
983.
马丽  田华征  康蕾  戚伟 《地理科学》2020,40(6):863-873
在解析支撑能力和东北问题特点的基础上,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出发建立全面振兴社会经济支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以地级市为单元对东北三省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各地市社会经济支撑能力差异显著,哈大沿线核心城市的支撑能力较强,西翼城市以及朝阳、七台河、绥化、葫芦岛、铁岭、双鸭山和鹤岗等资源型城市支撑能力较弱。因此未来东北地区在振兴政策的区域分布上应有所侧重,对不同地区施以不同的振兴或扶持政策。在创新、绿色、开放方面需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而在体制机制改革和共享服务建设方面需要全面覆盖,并重点加强黑龙江北部和辽宁、吉林西翼城市的共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84.
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对居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提高城市内涝灾害受灾人口评估精度,提出一种更为精确的受灾人口评估方法。以哈尔滨市道里区为研究区,以城市内涝灾害受灾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一、二维非恒定流为主控方程,构建城市内涝数值模拟模型,并结合受灾人口分布特点,综合构建基于土地利用的人口随时间变化的计算模型。实现在模拟内涝灾害影响范围基础上,利用受灾人口计算模型提取白天与夜晚受灾人口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在百年一遇降雨情景下,有25条街道会发生不同程度积水,积水深度范围值为0.10~1.42 m;此级别内涝灾害在白天11条街道受灾人口数量最大值达到3 500人,夜晚10条街道受灾人口数量最大值为720人。  相似文献   
985.
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韧性与效率的发展协调关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才志  孟程程 《地理科学》2020,40(12):2094-2104
在界定水资源系统韧性概念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赋权法、SBM-DEA模型及发展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6年全国31个省区的区域水资源系统的效率、韧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发展协调关系进行评价。结果如下:① 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效率整体上处于非有效区,在研究期间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② 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韧性的平均值为0.39,总体水平较低,研究期间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③ 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效率与韧性的发展度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较快上升—急剧下降—上升的趋势,呈倒“U”型发展;协调度在研究期间呈现波动中上升趋势,大部分省区的发展度较好,而协调度较弱。④ 2000—2016年,水资源效率与韧性的发展协调度一直维持着“东?中?西”阶梯式递减格局,失调省区的数量降低,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省区的数量逐渐提升,整体向协调趋势发展;空间格局上呈现由2000年倒“E”型对称式分布格局向如今北部围绕天津、中部围绕上海、南部围绕广东的三级格局演变,格局分布与中国三大经济区基本吻合,可知中国水资源系统效率与韧性的发展协调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6.
赵晓旭 《测绘通报》2020,(5):101-106
城市层面的火灾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火灾危险性、危害性及救援能力等方面。本文选取火灾危险性评估进行针对性研究,在大数据思维的指导下,以相关关系代替因果关系,采用多源数据对评估指标权重、分值进行率定,得出福州市城区火灾危险性时空分布图。首先利用高德地图API对消防历史出警记录进行地址解析,将近万条火灾出警地址空间落点,获得福州市历史火灾空间分布;然后综合城市用地性质现状、用地开发性质、人口分布热力图等多源异构数据,探索其与历史火灾空间分布的相关性;最后以福州城区为例,初步实现具有充分数理支撑的火灾危险性评估方法,形成火灾危险性动态评估成果,为城市消防规划等提供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987.
任国平  刘黎明  李洪庆  季翔  赵旭 《地理科学》2021,41(8):1469-1478
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采用数据包络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地理探测器和层次聚类模型分析该区184个行政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差异及地理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 基于熵权集结交叉的“投入?产出”效率模型对村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更具可信度和精确性,2018年行政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上呈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脆弱性均值为0.583;② 地理因素对经济发达村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异仍旧具有重要影响。距上海市中心距离、距淀山湖距离、距青浦区中心距离和水域面积成为影响该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4种主导地理因素,其地理影响力呈现系统结构空间差异和种类属性替代及程度转化;③ 依据地理因素影响力聚类分析将该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地理因素空间耦合模式分为10种,多地理因素耦合模式是主要决定类型,呈现中部多因素主导和两侧单因素主导并存的多元环状地域决定格局;针对不同类型提出调控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988.
新疆气候“湿干转折”的信号和影响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疆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新疆干湿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气象水文观测资料,对新疆区域干湿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疆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呈“暖湿化”特征;但1997年之后,干旱变化趋势、干旱频率、干旱发生月份等均有明显增加,导致70%以上的区域变干,新疆气候出现了从“暖湿化”向“暖干化”转折的强烈信号,即发生了“湿干转折”;② 新疆气候转折对区域生态和水资源造成明显的影响,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1982—1997年植被趋于“变绿”,但1997年之后植被长势迟滞,土壤水分明显下降,生态逆转,生态负效应凸显;③ 新疆河流径流变化出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对干湿气候转折响应复杂,受冰雪融水对径流补给比例的影响,发源于天山的河流径流对区域干湿变化有正响应,但发源于昆仑山的河流径流响应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气候“湿干转折”和极端气候事件加剧背景下新疆干旱化急剧增加,水循环系统和生态系统不稳定性加剧,相关成果可为区域干旱灾害防灾减灾和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89.
基于三维四面体模型的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志明  游珍  杨艳昭  施慧 《地理学报》2021,76(3):645-662
资源环境承载力定量评价与综合计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由分类走向综合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从系统角度出发,提出了“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资源承载力限制性分类——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分等——资源环境承载力警示性分级”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构建了具有平衡态意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的三维四面体模型,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具有清晰的政策指导意义。基于上述模型方法,以公里格网为基础,以分县为基本单元,开展了西藏自治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西藏3/4左右土地、4/5以上人口所在的县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处于盈余或平衡状态,资源环境综合承载状态良好;人居环境以不适宜和临界适宜为主要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滞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挥及其提升。  相似文献   
990.
Dual factors of climate and human on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 are reflected not only in changes in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 amounts but also in the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flow regimes. Isolating and quantifying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se hydrological alterations helps us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response mechanism and patterns of hydrological process to the two kinds of factors. Here we develop a general framework using hydrological model and 33 indicators to describe hydrological process and quantify the impact from climate and human. And we select the Upper Minjiang River(UMR) as a case to explore its feasib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ur approach successfully recogn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flow regime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and quantitatively separates the climate and human contributions to multi-dimensional hydrological alterations. Among these indicators, 26 of 33 indicators decrease over the past half-century(1961–2012) in the UMR, with change rates ranging from 1.3% to 33.2%, and the human impacts are the dominant factor affecting hydrological processes, with an average re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58.6%. Climate change causes an increase in most indicators, with an average re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41.4%. Specifically,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and reservoir operation may play a considerable role in inducing these alterations.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sponse mechanism of hydrological process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 and is conducive to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water resourc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