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40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樊海平 《台湾海峡》2004,23(4):500-506
由吡喹酮和克螨特组成的复配制剂对小球藻、轮虫、蚤状溞、水蚯蚓和卤虫的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复配制剂对轮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13.9mg/dm^3(24h)和3.03mg/dm^3(48h).安全浓度(SC)为0.0432mg/dm^3;对蚤状溞的LC50为345.14mg/dm^3(24h)和17.5mg/dm^3(48h),SC为0.0135mg/dm^3;对水蚯蚓的LC50为636.80mg/dm^3(24h)和79.07mg/dm^3(48h),SC为0.366mg/dm^3;对卤虫无节幼虫的LC50为201.84mg/dm^3(24h)和8.91mg/dm^3(48h).SC为0.00519mg/dm^3,复配制剂对水环境生物的破坏作用小.  相似文献   
22.
23.
台湾海峡南部灯光围网捕捞的水温选择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9-1998年台湾海峡南部渔场生产记录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灯光围网捕捞主要捕捞年适宜水温16.1-30℃,年较佳水温20.1-30℃,年最佳选择水温21.2-29℃。环境水温过高或过低,不利于灯光围网生产。各季度的选择水温,冬季为21.2-24℃,春季为21.1-27℃,夏季为26.1-29℃,秋季为25.1-28℃;各月选择水温为该月环境水温的中间值至偏高2℃,多数比中间值偏高1-2℃。选择水温范围的宽幅3-5℃;随环境水温升高或降低,鱼类对水温选择发生同的、同步的变化,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在环境水温上升或持续高温,温跃层存在、底层低温涌升水强盛的条件下,灯光围网的作业效率均受影响。  相似文献   
24.
日本鬼     
陈世杰 《台湾海峡》2001,20(3):352-355
选用脊尾白虾对日本鬼鱼由亲鱼人工驯化投饵促熟.以扇贝卵子和轮虫作为育苗开口饵料,以卤虫幼体和蒙古裸腹氵蚤经营养强化作为育苗饵料,并对投饵技术进行调整改进.  相似文献   
25.
26.
盐度和昼夜节律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流水系统测定盐度和昼夜节律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的影响。分别对15、20、25、30、35这5个盐度梯度,以及连续24h的00:00、04:00、08:00、12:00、16:00、20:00这6个时间点下菲律宾蛤仔的摄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5-25的盐度范围内,蛤仔的摄食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而在25-35盐度范围内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一个昼夜里,蛤仔的摄食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夜间的摄食率明显高于白昼,00:00和12:00分别是两个极值;菲律宾蛤仔是一个有着明显昼夜节律性的底栖动物,并且对盐度有一个适应范围,盐度25-30是其最适的盐度。本实验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菲律宾蛤仔在贝类混养虾池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滤食性贝类在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混养虾池中滤食性贝类如何影响虾池整个生态系统这个问题,综合了国内外这方面的文献,从滤食性贝类对混养虾池的水质、底质和其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影响,以及混养对养殖效益的影响这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虾肤诱食剂改善南美白对虾植物蛋白日粮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健  王明鹏 《海洋科学》2004,28(4):48-51
用900尾平均体质量为0.106 g/尾±0.012 g/尾的南美白对虾(Peneausvannamei)进行虾肽改善植物蛋白日粮试验,结果表明:(1)大豆粕、杂粕组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2)大豆粕、鱼粉组南美白对虾相对生长率、饲料系数、虾体组成相似,杂粕组最差,且与大豆粕、鱼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南美白对虾日粮中虾肽作为营养性诱食剂可显著改善植物蛋白的适口性,提高南美白对虾对大豆蛋白的的消化吸收功能,达到与鱼粉组相同的养殖效果,从而明显降低南美白对虾日粮成本。  相似文献   
29.
Macrofauna Communities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Deep S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During two expeditions with RV ‘Meteor’ in summer 1993 and winter 1997/98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the benthic system of the highly oligotrophic eastern Mediterranean deep sea was investigated. The macrofauna communities were dominated by polychaetes even at the deepest stations. The fauna at shallow stations was dominated by surface deposit feeders, whereas subsurface deposit feeders and predators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depth. A high percentage of suspension‐feeding Porifera was found in the Levantine Basin. Mean abundance and number of taxa of both expedi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depth and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coast as well as to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in sediments. Numbers of taxa and abundance decreased generally with depth, although lowest numbers were not found at the deepest stations but in the extremely oligotrophic Levantine and Ierapetra Basin. Biomass measured during the second cruise was extremely low in the Ierapetra Basin and comparable to other extreme oligotrophic seas.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found for TOC contents and macrofauna with distance to coast during both expeditions apparently reflect the role of hydrographically governed transport of organic matter produced in coastal regions into greater and extreme depths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macrofauna communities due to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food supply were not found. However, recent large‐scale hydrographic changes (Eastern Mediterranean Transient, EMT) might change the oligotrophy and, thus, the structure of the benthic communities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deep sea.  相似文献   
30.
付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水产品中的一种重要食物中毒菌,它在沿岸海水和海产动物体上都有广泛的分布。本文报告了青岛地区近岸海水和几种常见水产品污染了该菌的情况。在检测方法上,改进了一种选择性较强的培养基(SAC),经实验表明,SAC培养基较其他常用的几种培养基对付溶血性弧菌检出的阳性率和灵敏度均较高,与普通采用的TCBS法比较,x~2=4.28,ρ<0.05,有显著效果的意义。青岛近岸海水中付溶血性弧菌的平均出现率为63.25—463CFU/100ml,生鲜的水产食品中平均含有745~6900CFU/100g,其中贝类含量最多,季节性和海区对其检出率有明显影响,夏季检出率最高,冬季最低,对不同方法所检出的菌株,选出部分作了它们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并与参考菌株对比,证实SAC法检出的菌株有85%以上的株数符合付溶血性弧菌的特征,而TCBS法所检出菌株只有55%的真实性。并初步证明,这是一种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的共患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