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307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报导了利用对虾育苗设施,进行天然海水河蟹工厂化育苗生产性试验。试验结果令人满意,696只亲蟹产出蟹苗1764万只。文中讨论了亲蟹的暂养与促产、幼体孵化、幼体培育等主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82.
由于有害赤潮的发生日趋频繁,对养殖业、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逐渐增加,因而有害赤潮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藻毒素是有害赤潮致害的重要因子之一,而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毒素又是藻毒素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毒素。随着科学家们对PSP毒素的来源(Steidinger,1993)、结构和作用方式(Penzotti et al.,1998)的深入研究,PSP毒素在赤潮研究、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医药、军事防化等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作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以期为深入开展PSP毒素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
马氏珠母贝选育子一代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大亚湾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DDS),以大亚湾养殖群体为对照(DDC),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对其生长性状进行了约1年的跟踪测量,运用t检验对2个组别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经过一代的选育,DDS在壳长、高、宽和总重上均大于DDC,存活率提高9.18%,除壳长在2个时期(2003年12月,2004年2月)差异不显著外(p>0.05),DDC/DDS2个组别其他性状在7个生长时期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为进一步通过选择育种培育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养殖于深圳大亚湾海区的3月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养殖群体中挑出较大和较小个体的贝分为2个组,分别命名为大个体组和小个体组,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养殖,在3—12月龄间每隔1—2月对其生长进行测量;同时取12月龄的贝200个编号进行个体生长测量,到16月龄结束。经t检验,大个体组贝在各个测量阶段4个性状(壳长、高、宽和体重)都显著大于小个体组(p<0.01),大个体组日增长幅度在3—9月龄也大于小个体组;经最小显著差法分析,个体测量的3个亚组间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1),顺序为Ⅰ(Ⅰ’)<Ⅱ(Ⅱ’)<Ⅲ(Ⅲ’),但其日增长量为Ⅰ(Ⅰ’)>Ⅱ(Ⅱ’)>Ⅲ(Ⅲ’),同时显示出初始值较大的个体在后期仍有较大的增长趋势,但个别初始值较小的个体增长快,在生长后期个体也很大。3—9月龄贝的大小平均增长率大于11—16月龄贝,而体重增长要小于11—16月龄贝。该研究结果对选择育种中亲本的选留、珍珠生产中植核贝的选留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5.
浙江沿岸贝类生物体中Hg、Cd、Pb、As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冷原子荧光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分光光度法对 1 998年 5~ 6月所采集的浙江沿岸 1 4个测站 2 3个贝类生物样品中的重金属 Hg、 Cd、 Pb、 As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贝类生物样品中重金属平均含量 :Hg为 0 .0 2 0× 1 0 - 6、Cd为 1 .5 4× 1 0 - 6、Pb为 0 .49× 1 0 - 6 、 As为 1 .73× 1 0 - 6 。贝类不同科间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蚶科含 Cd量最高 ,帘蛤科含 As量最高。同时对不同海区的贝类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6.
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90年代以来,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已向着多品种和批量化方向发展,各特优种类不断增加,人工种苗为海水网箱和池塘养殖提供大量苗源,科研教学单位的多项育苗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开始进入种苗规模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迄今为止,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成功的种类至少有14科30种,1999年大黄鱼的育苗量已超过3亿尾,其他年产种苗千万尾以上的海水鱼类有美国红鱼、花鲈、免状黄姑针、真鲷(春季生殖群体)和花尾胡椒鲷;年产种苗数百万尾的有黑鲷、勒氏笛鲷、断斑石鲈、免鱼和斜带髭稠等种类。石首鱼科鱼类已成为人工繁殖和育苗的主要对象。本文还针对福建海水鱼类增养殖的问题,提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和AT-6藻株)、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藻株)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藻株)的PSP毒素含量和组成以及它们分别对轮虫、黑褐新糠虾和鲈鱼存活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AT-6藻株不产生麻痹性贝毒毒素PSP,而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均产生PSP毒素,其总含量分别为19.74、5.395、5.57fmol/cell(2.60、0.36、1.61pgSTXeq/cell)。塔玛亚历山大藻AT-6对轮虫、黑褐新糠虾和鲈鱼这三种生物均没有不利影响;对于轮虫,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的96hLC50分别为:200和1200cells/ml,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无不利影响;对于糠虾,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的96hLC50分别为7000、11000、16000cells/ml;对于鲈鱼,这三株藻的96hLC50分别为3700、4000、20000cells/ml。四株亚历山大藻对三种生物的毒性大小与其PSP毒素含量和组成无直接的相关关系,其毒性作用可能来自其他未知毒性物质。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不同组分分别对三种生物的毒性比较研究表明:藻细胞重悬液和藻液对三种生物的不利影响最为显著,去藻过滤液和细胞碎片对轮虫和鲈鱼没有明显影响,但糠虾的存活率有所下降;细胞内容物对轮虫和糠虾也无影响,但对鲈鱼的存活有一定影响。以上研究表明:不同亚历山大藻的毒性大小存在差别,其对不同生物的危害机制也不相同,除PSP毒素外,亚历山大藻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88.
广东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于1990-1992年间在广东沿海采集24种贝类,用麻痹性贝类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对所采样品进行毒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大部分生物体均不同程度的积累了麻痹性毒素;大亚湾和大鹏湾2种贝体存在着12或13种麻痹性毒素的成分;贝体中麻痹性毒素存在着一定的季节差异。还对贝体中的毒素和有毒藻类的出现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目的为开展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遗传改良和优质新品系选育,选取荣成(R)和长岛(C)的野生许氏平鲉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群体内和群体间)和家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获得R-F1、RC-F1两个群体选育群体和R-F2、RC-F2、R-F3、RC-F3四个家系选育群体。对4个选育家系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20对高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8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1)群体内和群体间家系选育子3代比家系选育子2代生长速度分别提高21.59%和30.99%。4个选育家系后代的绝对增重率随着天数的增加而上升,群体内家系选育(R-F3)的生长速度、绝对增重率显著大于群体间的杂交选育系(RC-F3),杂交系未表现出生长的杂种优势。(2)20对微卫星位点在所有群体中均表现出较高多态性,8个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Νe)为2.9849—7.9598,平均观测杂合度(oH)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230—0.8405和0.6315—0.871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72—0.8478。经两代家系选育的R-F3和RC-F3平均等位基因数显著降低,但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均值仍达到0.7230、0.7549和0.6527、0.6315,还有维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潜力较大。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结果和遗传偏离指数(d)表明各群体在大约10个位点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现象。群体间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279,各群体间存在中等遗传分化程度。R与R-F1分别与RC-F3遗传距离最远(0.9959、0.9848),预测利用两组群体中生长优良个体分别进行杂交育种有可能获得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90.
The finfish and shellfish resources were assessed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in regard to their abundance in creek waters at three sites within a period of two years, from January 1999 to December 2000, in the western mangrove areas of Kachchh. The catch rate varied from 0.69 to 6.99 kg h−1. It was low during monsoon (July to October), which could be due to the freshwater-flow-induced salinity reduction in all the sites. Among 38 species recorded, 5 were shellfish and 33 were finfish. The spawning period of fishes was found to be during summer and early monsoon period (May to August). 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s varied from 17 °C to 37 °C. Salinity values varied from 34 to 44 and the pH ranged between 7 and 8.9. Variation in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was from 3.42 to 5.85 mL L−1. The high fishery densities in these semi arid mangrove creek areas were recorded during monsoon and early winter seas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