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74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中国对虾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研究Ⅰ──四步诱导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0~1993年于青岛采用研究鱼类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相类似的方法 ──紫外线照射精子、受精、温度或细胞松胞素B处理卵子方法,对中国对虾进行 人工雌核发育的研究。实验结果,有三批材料获得较好的效果:二批培育到蚤状幼 体,另一批培育到3~3.5cm幼虾。经受精细胞学观察,被照射的精子经受精,其核 有的不能原核化,有的虽能原核化,且能向中央迁移,但都不能与卵原核结合。实验 表明,这三批育出的个体是雌核发育的个体。  相似文献   
162.
厦门潘涂对虾养殖垦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6月至1996年5月对厦门市潘涂对虾养殖垦区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鉴定虾池浮游植物82属300种。其中,硅藻229种(底栖种类为主),甲藻30种,绿藻30种,蓝藻5种,隐藻和裸藻各3种。发现虾池浮游植物数量上以硅藻、绿藻和甲藻为主,并且多属于微型和超微型种类、调查虾池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与邻近海区有较大的差别。文中还对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及其与保持虾池水质环境稳定性关系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3.
文中详述细基江篱繁枝变型与刀额新对虾、中型新对虾、锯缘青蟹在鱼塘中混养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藻虾混养构成海洋动植物互为有利的生态系,充分利用养殖水域,达到坛产坛收的目的。细基江蓠繁枝变型是鱼塘养殖的优良品种,从试验结果可推断出其生长的最适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7~30℃、17~29‰,它的最适生长水层是:1~4月为20~50厘米,5~6月50~80厘米、7~8月70~80厘米、9月35~70厘米、10~12月20~70厘米。文内还讨论藻虾混养的生态环境和共生关系、江篱的生长规律与藻种移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4.
投放双齿围沙蚕养殖中国明对虾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养殖中国对虾的围隔内投放不同密度(0kg·m-2,0.4kg·m-2,0.8kg·m-2,1.2kg·m-2)双齿围沙蚕,定时监测水体总氨氮(TAN)、亚硝氮、透明度、DO等指标。实验结束时计量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总体上,投放沙蚕的处理组对虾产量高于末投放沙蚕的对照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0.4kg·m-2沙蚕处理组对虾产量最高[(165.4±8.7)g/m2],水质最佳。随着沙蚕密度增大,国格内TAN、亚硝氮、pH均上升且不稳定,这可能是致使对虾成活率下降的一个原因。投放沙蚕对透明度也有影响。依据实验结果认为,双齿围沙蚕促进了沉积物无机氮向水体释放,进而加速浮游植物的繁殖速率。沙蚕密度过人,可引起对虾成活率下降,建议沙蚕密度控制为0.2~0.6kg·m-2。  相似文献   
165.
虾池养殖环境有机污染物降解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共分离出 1 2 1株菌进行筛选。利用需氧性、BOD2 / COD0 、胞外酶等指标进行筛选 ,最后筛选到 7株对富营养有机物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细菌 ,它们均能产生酪蛋白酶、明胶酶、脂酶 (Tween- 80 )、淀粉酶其中 4株细菌还能产生卵磷脂酶。通过测定 BOD5及 COD来衡量 7株细菌利用对虾饵料的能力 ,5d内对虾饵料培养基的 CODMn去除率达到 59.6%~ 79.2 %。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将细菌鉴定到属 ,其中 1株为弧菌属细菌 (Vibrio spp.) ,6株为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spp.)。  相似文献   
166.
厦门杏林虾池夏冬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 0 0年 8月和 2 0 0 1年 2月 ,在杏林虾池用稀释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结果表明 :砂壳纤毛虫、甲壳类无节幼体是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 ;浮游植物生长率夏季为 0 .40~ 1 .0 1 /d、冬季为 0 .1 8~ 0 .96/d ;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夏季为 0 .578~ 1 .3 2 4/d、冬季为 0 .2 0 4~ 0 .2 55/d ;日摄食率 (以C计 )夏季为 1 9.1 7~89.51mg/(m3·d)、冬季为 3 .3 2~ 7.2 3mg/(m3·d) ,各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43 .90 %~ 73 .40 %、1 8.43 %~ 2 2 .51 %;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夏季为 1 1 5.2 3 %~1 93 .52 %、冬季为 3 7.47%~ 1 1 1 .3 1 %.  相似文献   
167.
福建漳浦前亭综合养殖系统1^#池的主养种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池蚶(Tegillarca granosa),搭养种为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和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2^#池的主养种为菲律宾蛤仔,搭养种为日本对虾。1999年8月至2000年7月的周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这两口综合养殖池9个水质理化因子(水温、透明度、盐度、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氨、活性磷酸盐、pH值、化学需氧量)和2个沉积物指标(有机质、硫化物)的测值大多数符合养殖标准。1^#池COD、有机质和硫化场的测值大多数比2^#池的低得多,这表明不同综合养殖系统的生态环境条件不同,养殖效益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8.
169.
水体环境因子与对虾疾病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水体的温度、盐度、pH、溶解氧、总氮、磷和钙等各因子与发生对虾疾病的关系。提出采用抗生素、化学、生物三种方法来改善水体环境和水质,以达到防治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0.
海蜇的虾池养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海蛰的生物学特性,就养殖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海蛰养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提高海蛰养殖的成功率和产量,促进海蛰养殖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