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贵州黄磷渣的成分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刘世荣  肖金凯 《矿物学报》1997,17(3):329-336
本文讨论了贵州省粒状和块状黄磷渣的成分特征:①不同产地黄磷渣的化学组成均与天然硅灰石矿石的化学组成极为相似,主成分SiO2+CaO总量达86.74%~94.85%,有害元素含量较低。②块状黄磷渣由环硅灰石、枪晶石与两种自然界罕见的硅酸钙相(Ca8Si5O18和Ca2SiO4)共生。③原生粒状黄磷渣为非晶质体。通过加热实验和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揭示粒状黄磷渣在加热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相演变。研究表明黄磷渣是一种很有利用前景的非金属矿物资源。  相似文献   
32.
In this research, ilmenite concentrate of Iran region successfully was smelted by Electro-Slag Crucible Melting (ESCM) process to produce TiO2-rich slag as primary product and pig iron as by-product. Moreover, effects of reductant (carbon) amount and smelting time on TiO2 and FeO content of slag and iron recovery were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addition of carbon excess to stoichiometric amount decreases the iron recovery and TiO2 content in slag. If the smelting time keeps between 0 to 17 min, the TiO2 content and iron recovery will be increased, whereas smelting time in excess of 17 min will cause products decline significantly. At optimum conditions, TiO2 content in slag and the iron recovery are 70 wt.% and 84%, respectively. Kinetic studies proved that the reduction of equivalent FeO was first-order reaction. The studies made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formation of the titanium sub-oxides (Ti3O5 and Ti2O3) causes the decrease in iron recovery and TiO2 content.  相似文献   
33.
硫铁矿焙烧灰渣中铊分布规律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铊在硫铁矿焙烧灰、渣中的含量,探讨了含铊硫铁矿燃烧后铊在灰渣中的集散规律及其对环境影响。结果显示硫铁矿焙烧灰渣中铊含量远高于克拉克值和土壤背景值;与原矿石相比,铊在炉灰中富集,炉渣中含量减少。硫铁矿燃烧产生的含铊灰渣对环境危害增大。  相似文献   
34.
矿渣胶凝材料固化软土的力学性状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矿渣胶凝材料固化软土,既可利用工业废渣,又能减少水泥的用量。以矿渣胶凝材料固化黏土、砂土二种软土。发现矿渣胶凝材料加固软土的效果远好于水泥、石灰,其9 %掺量的固化土28 d的无侧限强度达到2.0 MPa以上,普遍高于15 %掺量的水泥固化土,且其28 d固化土的软化系数普遍高于90 %以上,固化黏土后CBR值远高于同掺量的石灰固化土。X衍射结构分析表明,矿渣胶凝材料水化时产生的高强难溶的矿物晶体是其固化软土效果好的主要原因。因此,矿渣胶凝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软土加固材料。  相似文献   
35.
空气潜孔锤钻进是基岩尤其是坚硬岩石地区施工首选的一种高效钻进技术。但目前国内直径大于660 mm的空气潜孔锤一次性扩孔钻进的不多,特别是660 mm的集束潜孔锤正循环一次性扩孔排渣钻进更是屈指可数。在金能2号瓦斯抽放立井的钻进试验证明,660 mm集束潜孔锤扩孔能够实现正循环一次性扩孔排渣钻进,并具有扩孔速度快、钻进效率高、施工周期短、适应性强等优点。在较坚硬的岩石地层平均钻进速度6.36 m/h,最高钻进速度9 m/h,比正循环牙轮钻头钻进速度高10倍。对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可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被困人员施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可解决缺水地区或严重漏失地层钻进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6.
陈华清  杨敏  张江华  何芳  乔冈  刘瑞平 《地质通报》2015,34(11):2009-2017
考虑到近年来国家对小秦岭金矿区矿山泥石流防治工程投入、山区居民抗灾意识逐步增强等实际情况,从承灾体抗灾能力对风险的减弱作用出发,尝试提出了矿渣型泥石流抗灾能力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中。抗灾能力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支沟的泥石流抗灾指数普遍不高,抵御泥石流风险的能力不强。风险评价结果显示,18条支沟中仅有东桐峪的北沟泥石流风险性高,其余均为中等风险级别。这一结果低于传统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是区域内泥石流沟谷中承灾体主动或被动抵抗泥石流危害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37.
山区交通工程弃渣力学参数的准确测定,一直是弃渣场边坡稳定性评价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在山区交通工程弃渣场运行特点和弃渣固体废弃物特征认知的基础上,探讨弃渣取样和试验代表性问题的物理根源,依托实际工程累计数据尝试提出简单实用的弃渣工程特性评价和分类方法。结果表明:①常规交通工程弃渣的密度、颗粒分析和强度试验,由于弃渣的粒径范围差异大、颗粒空间分布不均、弃渣来源复杂等固体废弃物特征造成取样和试验代表性难题;用多阶段坡角测量和颗粒分析试验代替传统的弃渣边坡试验,解决了试验和取样代表性难题。②利用弃渣粗细比可将弃渣分为细粒弃渣、混合型弃渣和粗粒弃渣。③根据弃渣粗细比、天然休止角和整形坡率,将西南山区交通工程弃渣分为细粒弃渣、混合型弃渣和粗粒弃渣等3类。细粒弃渣,弃渣粗细比小于0.3,天然休止角小于31.5°,整形坡率为1.00∶2.00;混合型弃渣,弃渣粗细比为0.3~1.0,天然休止角为31.5°~39.5°,整形坡率为1.00∶2.00~1.00∶1.50;粗粒弃渣,弃渣粗细比大于1.0,天然休止角大于39.5°,整形坡率为1.00∶1.50。④用多阶段坡角测量、颗粒分析试验和无黏性土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代替传统的弃渣边坡试验和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方法简单,结果保守,可以作为弃渣边坡稳定性评价和安全控制技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8.
钢渣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是一种放错的资源。钢渣投放在水体中可显著提升水体pH值,并能吸收大量的CO2。为了解钢渣投放在海洋中可能引起的pH变化及其无机固碳能力,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粒径、钢渣含量、初始pH及是否扰动等条件下钢渣/海水的pH变化特征和固碳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的钢渣/海水体系,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浸出液pH初期都快速升高,后期趋于平缓,且钢渣粒径越小、投入钢渣含量越多及外加振荡作用,都可使浸出液pH提升;同时,浸出液能维持的pH水平对钢渣/海水体系固碳效率影响较大,而钢渣粒径的大小是钢渣固碳能力的最直接影响因素。本工作结果还表明,在实海环境中投放一定量的钢渣有助于预防局部水体酸化,并起到固碳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夏志明  李贺岩  薛军 《探矿工程》2011,38(11):48-50
双钻具钻进回转供风、排渣机构是动力头的关键部分,其密封装置的运转质量又是钻机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叙述了旁侧供风和中心供风的结构形式,着重介绍了排渣系统的密封件选择及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0.
高钛型高炉渣富含TiO2,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资源。为实现其中TiO2的富集,研究了其与硫酸铵的混合物在焙烧过程中反应产物的变化及形成机理。采用TG-DTA和XRD对高钛型高炉渣与硫酸铵混合物的热效应变化和原料及焙烧产物的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钛型高炉渣主要矿物组成为钙钛矿、透辉石和镁铝尖晶石,其与硫酸铵的混合物在加热过程中存在3个明显的吸热效应,为硫酸铵自身分解反应及与高钛型高炉渣中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和所形成的中间产物的分解反应所引起。在较低的焙烧温度下,硫酸铵分解产物为(NH4)3H(SO4)2,其与钙钛矿和透辉石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可形成CaSO4;在焙烧温度为300~375℃时,镁铝尖晶石中的Al2O3与(NH4)2SO4和(NH4)3H(SO4)2反应形成(NH4)3Al(SO4)3;在375~425℃时,(NH4)3Al(SO4)3与Al2O3反应形成NH4Al(SO4)2;焙烧温度升高至500℃时,NH4Al(SO4)2发生分解生成Al2(SO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