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3篇
  免费   746篇
  国内免费   725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435篇
地质学   3293篇
海洋学   68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2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1 毫秒
111.
油气化探中甲烷碳同位素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了在地表油气化探实践当中甲烷碳同位素对地表土壤烃气成因判别的有效性,但有时也会遇到判断错误的情况。通过对应用实例的分析,指出因忽略了土壤中异常甲烷是一种混合成因甲烷,从而导致判断失误。为全面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同时选送数量相当的背景土壤样品和异常样品进行甲烷同位素测定,然后通过教学方法计算出真实反映来源于油气藏中的甲烷的碳同位素值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112.
根据板深22井中不同地球化学指标的背景含量和异常特征,重点探索和总结了不同油气层的化探指纹指标,并根据地表指纹指标的异常组合、配套关系及异常特征,对油气层的埋深进行了初步预测,为今后该地区地表开展预测油气藏埋深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大庆油田部分三元复合驱抽油井结垢现象比较严重。井中结垢损害抽油设备,增加了生产成本。通过运用XRD,IR,SEM和化学分析手段对抽油井垢的研究发现,垢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aO和SiO2,其含量分别为67%和28%,油井垢中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罕见矿物——六方球方解石。六方球方解石呈微晶状(1—10μm),并常常以微晶聚集的球粒状出现,同时伴生有无定形SiO2。呈游离态的SiO2和有机质对于六方球方解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4.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核三段储层天然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岩芯裂缝观察结果,通过与FMI,MAIN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对比,系统描述天然裂缝在成像测井上的影像特征,对地层裂缝特征参数进行了确定.成果反映出核三段地层中的裂缝主要为垂直裂缝倾角在80°~90°之间.走向在100°~110°左右,宽度一般小于1 mm,裂缝长度主要在30 mm以内.  相似文献   
115.
未熟-低熟油流体特征--以济阳坳陷古近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其油气属未熟—低熟油气。除了油藏埋深浅、地层时代新、为自生自储同生油藏外,还具下列特征:油气生成温度低,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53~115℃;处于低演化阶段,储层中主要的包裹体类型是纯液态烃包裹体及纯液体盐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烃类成分中重烃及丁烷含量高,重烃平均占总烃的52.14%,丁烷平均占总烃的14.46%;流体压力高,估算的流体压力范围是10.0~40.5MPa;盐度较高;还原环境;古地温梯度高,为3.830℃/100m等流体特征。研究结果为该坳陷油气成因及识别未熟—低熟油成油物理化学条件等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16.
扬子板块中部南山坪背斜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山坪背斜位于扬子板块中部,核部上震旦统含有大量沥青,是一个被破坏的古油藏。笔者通过建造分析认为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属于古隆起发育阶段,进一步划分出震旦纪古隆起雏形期、早古生代古隆起保持期和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古隆起发展期。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属于断裂褶皱发育阶段,进一步划分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宽缓背斜发育期、燕山运动Ⅱ幕断展背斜发育期、燕山晚期和喜玛拉雅期背斜改造期。南山坪古油藏以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为储层,以上覆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碳质泥岩和石煤为烃源岩,志留纪至中三叠世古隆起聚集油气,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是油气再分配和南山坪古油藏形成时期,之后是古油藏被破坏时期。  相似文献   
117.
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垂向分带及油气藏流体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古岩溶形成的基本条件出发,提出可溶性岩石和具溶蚀性的流动水是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古岩溶与古风化壳常共生.受储层结构的非均质性、构造圈闭分割性、流体分布不完善性及高地温场等因素影响,流体在古潜山奥陶系储层的分布很复杂,孔、洞、缝发育程度及搭配好坏是决定油气产量的核心,圈闭条件与流体分布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8.
川西及松辽南部油气微渗漏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择川西孝泉-新场气田和松辽南部后五家户气田为研究区,采集14口井井中化探样品,测试热释烃、酸解烃、荧光等指标,进行了烃类垂向微运移的研究.由于岩石物性的影响,热释烃、荧光等指标显示不同程度的正向梯度,但酸解烃指标在油气田井中局部层段垂向分布特征显示负向梯度,或与其它化探指标没有相关关系.建立相应的微渗漏模型,并进行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和实测资料较吻合.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Y油田和Z油田电阻率影响因素对电阻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Z油田低阻的原因及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0.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复氧方式及效果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复氧是困扰人工快渗、构造湿地等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已久的问题。国际上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采用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进行系统复氧,一是设置通气管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再一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对系统的复氧条件有明显改善,而小水力负荷周期的工作方式对系统的复氧更为有效。通气管的设置通常与间歇性布水工作方式相结合,其效果通常要明显好于单纯采用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植物根系对系统的复氧,常因植物不同类型面具有不同的氧传输能力,植物根茎所能到达的范围往往决定了系统有效处理部位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