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4篇
  免费   836篇
  国内免费   1269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2016篇
地球物理   988篇
地质学   642篇
海洋学   1187篇
天文学   394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85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To investigat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global geomagnetic field variations from high-latitude to the equator during geomagnetic storms, we analyzed ground geomagnetic field disturbances from high latitudes to the magnetic equator. The daytime ionospheric equivalent current during the storm main phase showed that twin-vortex ionospheric currents driven by the Region 1 field-aligned currents (R1 FACs) are intensified significantly and expand to the low-latitude region of-30~ magnetic latitude. Centers of the currents were located around 70~ and 65~ in the morning and afternoon,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intensification of the R1 FACs, an enhancement of the eastward/westward equatorial electrojet occurred at the daytime/nighttime dip equator. This signature suggests that the enhanced convection electric field penetrates to both the daytime and nighttime equa- tor. During the recovery phase, the daytime equivalent current showed that two new pairs of twin vortice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wo-cell ionospheric currents driven by the R1 FACs, appear in the polar cap and mid latitude. The former led to enhanced north- ward Bz (NBZ) FACs driven by lobe reconnection tailward of the cusps, owing to the northward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The latter was generated by enhanced Region 2 field-aligned currents (R2 FACs). Associated with these magnetic field variations in the mid-latitudes and polar cap, the equatorial magnetic field variation showed a strongly negative signature, produced by the westward equatorial electrojet current caused by the dusk-to-dawn electric field.  相似文献   
982.
以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ml)风场为驱动场,分别驱动目前国际先进的第3代海浪模式ww3(WAVEWATCH—III)、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对2010年9月发生在东中国海的台风“圆规”所致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就台风浪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两个海浪模式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以CCMP风场分别驱动WW3、SWAN海浪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发生在东中国海的台风浪,风向与波向保持了大体一致,波高与风速的分布特征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2)综合相关系数、偏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来看,两个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SWH—Significant Wdve Height)都具有较高精度,SWAN模拟的SWH略低于观测值,WW3模拟的SWH与观测值更为接近;3)台风浪可给琉球群岛海域带来5m左右的大浪,台风浪进入东海后,波高、风速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当台风沿西北路径穿越朝鲜半岛时,受到半岛地形的巨大影响,风速和波高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83.
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极端事件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49—2009年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风雨资料以及登陆信息,研究影响热带气旋极端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带气旋登陆极端偏早或偏晚事件在1970和2000年代发生较少。热带气旋登陆强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和最低气压)极端事件在2000年代发生频数最高。热带气旋降水影响时间极端事件在1970年代频数最多,大风影响时间极端事件在1980年代频数最多。日降水量和过程降水量的极值站数在1960年代最多,日最大风速极值站数在1980年代最多。  相似文献   
984.
天气尺度扰动流场对区域暴雨的指示能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测的大气流场可以物理分解为气候流场、行星尺度纬圈平均扰动流场和天气尺度扰动流场.低层大气的天气尺度扰动流场中的切变线、南方气旋、北方气旋、冷锋槽线、西南涡暖切变线、热带气旋、倒槽切变线、东风波切变线等对区域暴雨具有指示意义.扰动流场中的环流系统更适合天气分析的原理.中国的暴雨带多为扰动辐合线两侧气流对峙的结果.观测流场中,暴雨带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左侧,是因为气候流场掩盖或削弱了天气尺度扰动流场的作用.对切变线暴雨,天气尺度扰动流场有99%的诊断能力,而原始流场只有66%的指示能力.  相似文献   
985.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uarine environment.Its spatial or temporal variations in coastal zones and estuaries indicate that sediments are suspended,trans...  相似文献   
986.
风光互补发电技术在边防、通信、公路等已得到广泛应用,能否将这一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地震无人值守台站,山东省在龙口地震台已做先期试点,通过一年试运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能够满足地震无人值守台站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987.
基于谱修正方法的非高斯风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基于H erm ite谱修正方法的缺点,减少该方法中计算H erm ite多项式系数所需耗费的大量机时,提出了一种模拟非高斯风压场的新方法,采用非高斯累积分布函数(CDF)映射技术来代替基于H erm ite的概率密度函数(PDF)修正。选择任意边缘PDF模型作为概率目标模型,采用目标功率谱密度(PSD)作为样本函数,通过迭代修正该样本函数,使其收敛于目标概率密度函数和目标功率谱密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结构的非高斯风场模拟,模拟结果与目标谱符合良好,表明本文方法模拟非高斯风场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88.
收集云南地区井水温数字化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和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2次地震引起的云南地区井水温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区域的观测井的井水温同震响应存在差异,主要与井孔本身的特征和区域构造环境有关;同一口观测井对不同地震引起的水温响应变化形态基本一致,不受地震方位和震源机制的影响,井水温同震下降或上升响应幅度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井水温同震响应的机理主要是在地震波的作用下,观测井孔中的水体受震荡激发而加速对流与掺混导致水温发生变化,当地震波逐渐平息,探头附近的井水温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989.
Wind loa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oads for controlling the design of large-span roof structures.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s,which can generally aim at determining a specific response,are wid...  相似文献   
990.
通过整理天津张道口、静海、宝坻等多口观测井的数字化水位的观测资料,并针对全球近年来发生的8级以上地震分析了井水位同震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地区这几口观测井对远、大地震水位同震效应显著,地震中水震波变化为振荡型与震荡阶变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