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671篇
地球物理   218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61.
SEISMIC GEOLOGY     
正20141967An Zhanghui(Lanzhou Base of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CEA,Lanzhou 730000,China);Du Xuebin Study onthe Geo-Electric Field Variation of Sichuan Lushan MS7.0and Wenchuan MS8.0Earthquake(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SSN0001-5733,CN11-2074/P,56(11),  相似文献   
162.
Previous “fraction of young water” (Fyw) estimates based on relative annual isotopic amplitudes in precipitation (Ap) and streamflow (As) produced low Fyw values in mountain catchments, which is contrary to extensive research that reports rapid water transmission in mountai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is discrepancy by testing the effect of snow accumulation on the model that underpins the Fyw method. A Monte-Carlo analysis of simulations for 20,000 randomly-generated catchment model configurations used 10 years of precipitation inputs for the Upper Elbow River catchment in the Rocky Mountains (Alberta, Canada) to model discharge with and without snowpack storage of winter precipitation. Neither direct nor modified precipitation input produced a 1:1 relationship between As/Ap and Fyw, undermin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original Fyw method in mountain watersheds with large seasonal snow accumulation. With snowpack-modified input a given As/Ap ratio corresponds to a range of Fyw values, which can still provide semi-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In the small (435 km2) Elbow River catchment a Fyw range of 7–23% supports previous findings of rapid transmission in mountain catchments.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mproved discharge prediction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 0.9) correlates with higher Fyw values and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terannual shifts in δ18O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of new water (<1 year) fraction in winter streamflow, and the estimate of 20% for the Elbow River further supports rapid transmission in mountain catchments.  相似文献   
163.
Sentinel-2数据的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估算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阳  吴炳方  张淼 《遥感学报》2017,21(2):318-328
作物生物量快速精确的监测对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农田的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遥感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广泛用于作物生物量的估算中。本文主要针对不同宽波段植被指数在冬小麦生物量(文中的生物量均是指地上干生物量)估算方面的表现进行探索。首先利用欧洲空间局最新的Sentinel-2A卫星数据提取出17种常见的植被指数,之后分别构建其与相应时期内采集的冬小麦地上生物量间的最优估算模型,通过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与敏感性,获取适宜进行生物量估算的指数。最后,绘制了研究区的生物量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所选的植被指数均与生物量显著相关。其中,红边叶绿素指数(CI_(re))与生物量的估算精度最高(决定性系数R~2为0.83;均方根误差RMSE为180.29 g·m~(–2))。虽然相关性较高,但部分指数,如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等在生物量较高时会出现饱和现象,从而导致生物量的低估。而加入红边波段的指数不仅能够延缓指数的饱和趋势,而且能够提高反演精度。此外,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归一化差值指数和比值指数分别在作物生长的早期和中后期对生物量的变化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由于红边比值指数(SR_(re))和MERIS叶绿素敏感指数(MTCI)在冬小麦全生长季内一直对生物量的变化保持高灵敏性,二者是生物量估算中最为稳定的指数。  相似文献   
164.
张东凌  卢姁  张铭 《大气科学》2017,41(5):975-987
本文对印度洋冬季风异常海气环流耦合主要模态做了分析和讨论,得到以下结果:第一模态海面和低空大气环流的异常主要发生在东印度洋海域上空,而上层大洋环流的异常则主要反映了印度洋冬季风环流的异常,并主要体现在西向赤道暖流和东向赤道逆流上。第二模态的大气环流相应异常主要发生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赤道印度洋上空,而上层大洋环流异常除与第一模态类似外,还包括索马里暖流的明显异常。第一、二模态分别是印度洋冬季风的偏东、偏西模态,也是其主、次模态;均有约4年的年际变化,还分别有约18、22年的年代际变化;该主、次模态分别在1976年及1976、1986年有突变发生;这样印度洋冬季风有约4年的年际变化,并在1976年出现明显突变。该主、次模态的年代际变化周期也是冬季北太平洋海气联合复EOF分解第二、第一模态的年代际变化周期,这反映两大洋之间有密切联系,这是因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是南亚、东亚冬季风的共同源头,对两大洋的大气环流异常都有明显影响。南亚冬季风偏强时印度洋的Hadley环流和赤道辐合带上的对流均偏强,反之亦然;且该冬季风的主、次模态都如此;这也反映了南亚冬季风大气环流异常与冬季热带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耦合关系。当该主、次模态发生正、负异常变化时,近表层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分别呈现横贯大洋的南北向跷跷板变化以及大洋东、西向的跷跷板变化;但前者是主要的。印度洋冬季风对印度洋偶极子起着抑制作用,这是该偶极子在冬季最弱的原因。在热带印度洋,大气低空垂直运动下沉、上升区域都分别大致位于该大洋近表层的下沉、上升运动区域之上,这构成了海气相互作用的负反馈机制,并有助于南亚冬季风、Hadley环流、赤道辐合带以及印度洋中冬季风环流的维持和稳定。  相似文献   
165.
张剑明  廖玉芳  蒋元华 《气象》2017,43(10):1186-1197
本文基于气象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百项气候系统指数集,利用气候事件机理诊断和气候统计等方法,重点从降水背景、大尺度环流异常及外强迫因子对气候异常影响,分析2015 年湖南罕见冬汛及其成因机制,本文对2015年湖南冬汛及其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5年11月湖南省平均降水量偏多1.6倍,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一高位,其中湘东南部分地区降水量超过250 mm,出现气象洪涝。(2)在湖南11月降水处于偏多的年代际背景下,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湖南发生冬汛的最直接的原因,2015年11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引导来自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水汽向东亚地区输送,加上西路冷空气影响导致11月降水异常偏多。(3)在PDO暖位相时发生的El Ni〖AKn~D〗o事件可能是湖南降水异常的重要外强迫条件,赤道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偏高,导致该区域上空出现强的异常上升运动,而在海洋性大陆区域上空出现了一个异常下沉气流区,这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西伸,在东亚低纬地区上空出现异常下沉气流区,中纬地区上空出现异常上升气流区,造成该区域强烈的异常辐合,导致该地区持续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66.
利用1951—2012年中国冬季160站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海温资料,分析了中国华北地区冬季降水的异常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冬季降水主要呈现为全区一致变化的特征,且年际变率较大,具有2~4 a的年际变化周期。降水异常偏多(少)年,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强),阿留申低压偏弱(强),850 h Pa上华北地区盛行的西北风较弱(强),控制该地区的东亚冬季风偏弱(强),该地区有偏南(北)风距平,500 h Pa上东亚槽脊系统偏弱(强)。影响华北地区冬季降水的异常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及其以东的西太平洋。前期夏季日本以东的西风漂流区、同期冬季近海的黄渤海区域的海温均与中国华北地区冬季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7.
采用1948—2014年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延伸重建海温资料,基于大气海洋间不同的主导关系对冬季北太平洋大范围海温异常进行分类,探究其相应的海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大气影响海洋的个例多于海洋影响大气的个例,即在冬季北太平洋大气强迫海洋占主要地位,但也存在海洋对大气的反馈作用。2)对于大气影响海洋而言,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暖异常区上空主要伴随着东北—西南走向的相当正压高低压异常(东北高西南低),对应东南风异常以及显著的深厚暖异常,表现出相当正压暖/脊结构,冷异常情况与此相反。SST异常为净热通量异常与风速异常共同作用引起。3)对于海洋影响大气而言,在SST暖异常区上空西部为南北向高低压异常(北高南低),东部为低压异常,对应偏东风异常。在SST冷异常区上空为偶极型的南北向高低压异常(南高北低),对应偏西风异常;位势高度异常表现出相当正压结构且较大气影响海洋时相对偏弱,大气暖(冷)温度异常比较浅薄且主要局限于对流层低层。4)海洋温度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在大气影响海洋时海温异常由表层下传,海洋影响大气时为上下一致的温度异常。  相似文献   
168.
阜康葡萄双层覆膜防寒越冬实验结果表明:丰雪年雪被保温效果明显,双膜内平均气温增加11.3℃,双膜内最低温度在1.7~-4.5℃间;枯雪年双膜内平均气温增加8.3℃,双膜内最低温度在0.3~-9.2℃之间,葡萄可安全越冬。双膜内20cm处最低温度在丰雪年增温15.0℃,在枯雪年增温14.2℃。影响双膜内温度的主要因子为外界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日照时数等。经分析,选用透光性好的覆盖物促使膜内地温快速回升,揭膜日期提前可避免春季的高温热害。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揭膜和覆膜时间可有效避免葡萄遭受倒春寒危害。  相似文献   
169.
河南省冬小麦生产水足迹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清晰地描述冬小麦生产中耗水特征,基于水足迹理论和量化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水足迹特征,并对造成水足迹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产水足迹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其中豫西、豫中、豫南和豫北的小麦水足迹较高,而豫东地区的生产水足迹较低。豫南绿水足迹比例最高为34.5%,豫北绿水足迹最低为13.6%,绿水足迹所占比例呈现出从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归因分析结果显示,化肥、农机动力、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是影响小麦水足迹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且农业生产因子对水足迹的影响大于气象因子的。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河南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0.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450a冬季温度序列的重建与分析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44  
相关计算表明,乌鲁木齐河树轮年表与大西沟气象站冬季(上年12月至当年3月)平均最低温度相关显著,最高单相关系数为0.61(α=0.001),给出其在树木生理学方面的解释,使用7个年表序列构成的5个主分量可较好地重建乌鲁木齐河源大西沟气象站冬季平均最低温度序列,解释方差达66.64%,通过探讨来自不同年表的同一气候要素的两个重建序列的合并条件,得到了453a的乌鲁木齐河源冬季平均最低温度长序列,对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