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张德海  刘喆 《测绘工程》2019,28(4):34-37
介质棒天线由于其高增益、小型化、主瓣宽度窄的特点使其在mm波频段广泛应用。将介质棒天线的使用频率提高到太赫兹频段,可以提高太赫兹频段透镜天线及反射面天线的辐射效率。用来做天线阵列时,相邻天线间互耦可以被大幅减小。文中设计一款太赫兹介质棒天线,分析计算太赫兹介质棒天线的传输模式,利用阻抗匹配的方法设计匹配过渡段,该介质棒天线具有宽带性质,中心频率200 GHz处增益为13.88 dB,其副瓣电平低于-20 dB,中心频率200GHz,在180~220GHz频率范围内电压驻波比均为1.2以下,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2.
叶恺  禹卫东  王伟 《遥感学报》2019,23(5):850-858
俯仰向数字波束形成(DBF)处理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实现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成像的关键。然而,在处理较大地形起伏区域的回波信号时,传统俯仰向波束扫描(SCORE)方法会出现波束指向偏差问题,导致接收回波的增益降低,影响SAR系统成像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高分宽幅星载SAR系统的俯仰向DBF接收波束扫描指向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高程图(DEM)的俯仰向DBF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星载SAR成像几何模型,首先利用成像场景的DEM数据和卫星轨道参数计算距离门单元对应的地面高程值,并进一步计算距离门单元对应的目标波达角,然后根据该对应关系计算每个距离门单元的俯仰向DBF加权矢量,从而确保在俯仰向DBF处理过程中接收波束指向正确。通过X波段的星载SAR系统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1)当地面高程值大于1.9 km时,传统SCORE方法处理得到的目标信号幅度下降都超过2.8 dB,本文方法处理得到的目标信号幅度下降都小于0.4 dB,本文方法优于传统SCORE方法;(2)由DEM数据误差导致的地面目标高程偏差对本文方法影响较小。因此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地形起伏较大区域的回波信号接收增益。  相似文献   
93.
基于VHF频段射电天文干涉阵列的天线,研究地网以及不同环境对天线辐射特性包括增益、方向图、谐振点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地网条件下,天线在干燥土壤和沙地的增益分别是3.06 dB和1.44 dB,且存在明显的旁瓣和后瓣;天线在潮湿土壤和沙地的增益分别是4.33 dB和4.25 dB。增加地网后,天线在干燥土壤和沙地的增益分别是4.87 dB和4.97 dB,潮湿土壤和沙地分别是4.39 dB和4.40 dB,方向图不存在明显的后瓣和旁瓣,谐振点稳定在27.0 MHz和69.5 MHz处,且在此之间的频段上,驻波比均满足银河噪声限制条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干燥土壤和沙地上铺设地网时,VHF天线性能最好,噪声最低,这对大规模的VHF天线阵列的基础构建环境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4.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特殊问题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为我国高空探测系统换型的主要设备.本文对雷达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天线抖动、无法自动跟踪、丢球后寻找等一些问题,以及软件处理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列出现象、查找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5.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概率增益的思想对西北地区东部地震前兆观测的综合概率增益进行了探索性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前兆手段的概率增益异常集中出现在震前半年至震前1~3个月,异常项数随时间向发震时刻逼近而增加,未来震中在异常区附近,异常在空间上较为集中;前兆综合概率增益变化较大,中强地震前最高可达6个量级,但与台网的分布密度有关;中强地震前的平均台项概率增益总体上与震级大小有关,另外还与前兆台项的映震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相控阵技术在天气雷达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强  刘黎平 《高原气象》2011,30(4):1102-1107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南京第14研究所联合研制的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采用宽波束发射多波束接收,从而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雷达扫描周期,但是由于相控阵天气雷达其波束宽度与增益不是定值,而是随着仰角发生变化,同时相控阵天气雷达采用了脉冲压缩技术,因此需要对Probert-Jones提出的经典...  相似文献   
97.
Simrad EM多波束声纳系统回波强度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Simrad EM多渡束声纳系统回渡强度数据获取时系统进行的增益处理,分别探讨了深度数据包和海底图像数据包中回波强度数据的表征内容及意义,研究了不同数据包中回波强度数据的记录方式、特点及应用范围,为多波束水下目标识别和海底底质分类研究提供准确、表述清晰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8.
为了探索对较暗目标进行成像的新方法,我们在TI公司生产的带有增益寄存器的EMCCD(Electron Multiply CCD)芯片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成像系统,主要用于对此芯片进行性能测试,为将来构建天文观测用相机做准备。本文主要介绍了EMCCD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并且详细介绍实验室采用TI公司的EMCCD搭建的成像系统,以及在此系统基础上对EMCCD进行地评测。  相似文献   
99.
介绍了判定树归纳分类法的概念及基于ID3算法的基本策略,给出通过最高信息增益构 造判定树的数据挖掘算法进行分类的预测模型,对判定树归纳分类法的具体应用给出了实例并作 分析。  相似文献   
100.
中长期时空增益综合预测模型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中长期地震时空增益综合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单项预测方法的信度评价方法,给出了概率增益与预测效能评分R值的关系,并对R值评分法进行了推广.以华北地区为试点,研究了不同地震活动期与活动幕的时间概率增益、活断层的空间概率增益和以垂直形变为代表的时空联合的概率增益,并采用中长期地震时空增益综合预测模型,对华北北部地区的综合概率增益进行了示例性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