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利用2005年12月7~29日在兰州市皋兰山顶获取的地气相互作用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冬季典型晴天和平均状态下绿化地与裸地地表辐射、能量收支及土壤温、湿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化地和裸地太阳总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很接近,地表短波和长波向上辐射因不同下垫面特征不同而差异较大;地表能量平衡绿化地、裸地均以感热输送为主,土壤热通量和潜热输送很小,尤其是潜热通量,峰值往往不超过10 W.m-2;观测发现绿化地感热比裸地高,这一反常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观测期平均特征与晴天比较接近,表明云和降雪的扰动影响有限;绿化地、裸地地表日平均反照率相对稳定,绿化地日平均反照率在0.20~0.28之间变化,裸地在0.25~0.31之间变化,平均值分别为0.21和0.29。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取暖期可吸入颗粒物中单颗粒矿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兰州市2005年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单颗粒的矿物组成,用能谱扫描电镜识别和统计了兰州市区(东方红广场)和郊区(榆中县)两个采样点的单矿物颗粒。结果在市区样品中识别出方解石、伊/蒙混层、石英、斜长石、伊利石、石膏、绿泥石、高岭石、浊沸石和钾长石等21种矿物,前7种占统计总量的75%以上;郊区样品中识别出20种矿物,以方解石、石英、伊利石、绿泥石、斜长石和伊/蒙混层为主(占70%以上),与市区相比缺少钾石膏、金红石和水铝酸钙而增加了硫酸镁和磷灰石。总体来看,大气PM10中的矿物颗粒可分为粘土类、长石类、碳酸盐类、硫酸盐类、氧化物类和其他六类,以粘土类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约占60%);冬季市区颗粒物表面的“硫化”现象较郊区严重;这些矿物颗粒主要来自地表土,人为排放和大气中二次化学反应生成的矿物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3.
陈立琼 《高原地震》2007,19(2):16-18
兰州市位于中国大陆西部活动构造最强烈的青藏地块东北缘,处于祁连山地震带与南北地震带的复合部位,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的特点。历史上兰州曾发生1125年的7.0级大地震。近年来,兰州周边地区中强地震活跃,尤其是1995年永登七山乡5.8级地震,造成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08亿元。多年来兰州被中国地震局作为重点监视防御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防震减灾的重点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4.
浅探兰州市城区大气环境污染与治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张强  胡隐樵 《高原气象》1998,17(2):204-210
介绍了兰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的物理机制和客观成因,总结了目前正在采用或论证的一些治理措施和方法,并对这些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提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最后对兰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和城市发展建设方面,分析兰州市地质灾害的成因。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管理方面,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和兰州的实际,提出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和建议。该研究的突破在于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支撑与社会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晁勐  张俊  刘翔 《干旱区地理》2022,45(6):2004-2012
以2021年兰州市主城区678个居住小区房价数据为基础,引入地理场模型量化影响房价的外部因素,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对房价分异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带宽差异展开研究,以期为推动河谷型城市房产市场的公平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兰州市主城区平均房价为13739元·m-2,空间上呈现“一主三副”的带状多中心组团式分布格局,房价由多中心向四周递减,价格相似的小区在地理空间上邻近分布,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局部空间特征。(2) 房价分异是多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区位特征中的主商圈对房价的影响居于首位,建筑特征中的房龄、容积率和邻里特征中的中学数量、绿化率等对房价的影响较大,城市地理特征对房价具有显著影响,愈靠近黄河的小区、房价越高。(3) 各驱动因素的带宽差异明显,主商圈、医院等小尺度变量存在高度空间异质性,而容积率、黄河等全局变量基本不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小区是居民日常生活和构建社会关系的重要场所,由于居住环境差异,导致剥夺现象发生。为探究居住环境剥夺对房价的作用机制,构建居住环境剥夺测度体系,创新了居住环境剥夺指数计算方法,运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居住环境剥夺与房价的关系。结果表明:(1) 兰州市平均房价为12566.93元·m-2,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组团式分布格局,表现为从核心向外逐级递减的趋势。(2) 基于6个维度服务设施数量和种类差异,居住环境剥夺也呈现出不同空间分布格局。(3) 所有服务剥夺均与房价呈负相关,教育服务剥夺对房价影响力最强,生活服务剥夺对房价影响力最弱,教育和交通服务剥夺交互作用对房价解释力最强。研究结果对促进资源配置公平和城市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犯罪预测是进行犯罪预防的前提,高效准确的犯罪预测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保障公共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关于犯罪预测的已有研究大多采用单一的机器学习方法或深度学习模型,忽略了犯罪的时空依赖关系,往往难以获得准确的预测结果。本文提出一个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犯罪时空预测模型—GAERNN:(1)利用GAE模型捕获犯罪案件的空间分布特征;(2)将带有空间依赖关系的特征经序列化处理后作为GRU模型的输入,进一步提取犯罪序列的时间特征;(3)经全连接层处理获得犯罪时空预测结果,并选取MLP、GCN等基准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合RMSE、MSE等多个指标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各模型预测结果可视化分析,GAERNN模型预测的可视化结果与实际数据分布最相符合;在各模型误差分析方面,相比预测性能较差的MLP,GAERNN模型各月份的RMSE分别降低了1.02、3.58、1.29以及0.45;在子模块有效性评估方面,相比其变体模型GAE-LSTM,GAERNN模型在各月份的MAPE分别降低了2.15%、10.07%、1.92%以及2.54%,说明GAERNN模型能显著提高盗窃犯罪时空预测...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兰州市蔬菜和土壤中重金属cd、Hg、Pb、As和cr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评估经食入途径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同时运用改进的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兰州市三县四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并进行分区。结果表明:(1)兰州市菜地土壤中Cd、Hg、Pb、As和cr的平均含量都高于背景值,存在明显的积累,但均低于《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