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2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李佳  吴军年  杜哲 《中国沙漠》2007,27(1):117-122
在分析生态脆弱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特征的基础上,以民勤地区为例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用协调发展程度计算模型,采用灰色系统方法对该地区过去及未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计算并预测。结果表明,民勤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其未来10 a协调发展程度呈下滑态势;从发展能力、协调能力、可持续能力三方面采取措施后,对主要影响因子重新预测后其协调发展程度呈上升趋势,最后提出民勤地区协调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施我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关键。立足于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决策的运行机制,提出我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决策的主要途径为:建立和完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制度;严格禁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污染物的超标迁移;确保三大经济核心区成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核心区;重点开发轴线地区应率先成为重点环保轴线地区;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建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73.
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方创琳  鲍超 《地理学报》2004,59(5):781-790
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依据,根据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式,建立了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模型;通过动态模拟和综合调试,从众多实验方案中选择生成水-生态保护型发展方案 (WEP)、水-经济高效型发展方案 (WEH)、水-生态-经济协调型发展方案 (WEE) 3种有效方案。认为WEE方案耗水量介于WEP和WEH之间,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比较显著,同时兼顾了黑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虽然单纯从经济发展或生态保护角度分析,不是最好的方案,但从流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流域生态经济带的角度分析,却是一个最优化的方案。进而对WEE方案对应的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做了分析。认为未来30年流域需水总量总体呈缓慢增加趋势,流域用水结构逐步呈合理化方向演变,流域上、中、下游需水总量和结构的动态变化趋势不尽一致,农业用地结构、粮-经-草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都不同程度地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单方水产值及经济效益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4.
广西扶贫开发与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石漠化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矛盾非常突出。2002年,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仍有95.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人均消费支出差异分别为3.43和3.37倍,明显高于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因而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城乡差距问题突出的区域之一。在分析广西农村贫困化基本状况、发生成因基础上,梳理了近10多年来广西实施就地开发、对口帮扶、异地安置和小额信贷等主要的扶贫开发成功模式,进一步指出新形势下加快扶贫开发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以及促进农村扶贫开发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可行战略。  相似文献   
75.
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经济差异明显.通过1990~2004年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分析,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差异呈扩大趋势,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基于此,本文提出5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6.
黄淮海地区乡村人—地—业协调发展格局与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程明洋  刘彦随  蒋宁 《地理学报》2019,74(8):1576-1589
乡村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乡村衰败目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因此,乡村振兴需破解乡村病问题。现有乡村研究主要关注乡村单一系统、乡村转型或乡村特定问题的研究,对乡村系统自身、乡村各子系统之间关系及其驱动乡村发展逻辑的研究则显匮乏。基于黄淮海地区县域数据,选取乡村人—地—业3个子系统,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刻画了乡村内部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并对人—地—业驱动乡村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① 黄淮海地区大部分县域乡村人—地—业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在空间格局上形成了4条明显的高值轴带,且乡村系统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② 黄淮海地区乡村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高,但大部分处于勉强协调或初级协调阶段,耦合协调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③ 黄淮海地区乡村耦合协同关系可分为低协调水平—土地发展领先型、中协调水平—人口发展领先型和高协调水平—人业发展引领型3种类型,其中产业在黄淮海地区乡村协调发展中至关重要。④ 乡村人—地—业的协调发展可有效激活“四力”,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为理解乡村系统自身、破解乡村问题及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7.
《地图》2019,(1):36-41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内外、着眼全局,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推动形成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发展新格局。2018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  相似文献   
78.
京津冀协同治理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区域治理是伴随三地协作发展的进程,从政府层面的管制转向各利益主体协调治理,从自上而下的竞争合作转向上下结合的协同合作的一系列有效应对举措。经过30多年的努力,学界和政府部门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京津冀区域治理研究成果。通过梳理自1984年以来相关区域的研究,尝试从时空维度厘清京津冀区域治理的研究脉络及其变化,剖析目前京津冀区域治理所涉及的治理模式、协调体系、以及形成的发展策略,为改进和提高京津冀区域治理效果提供参考。京津冀协同治理过程是学术界与政府的互动融合过程,其中政府的作用居主导地位。未来将在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效果评价和文化、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协调发展方面得到深化和细化。  相似文献   
79.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沿海城市经济系统、海洋生态环境系统与游艇旅游业系统三者间的耦合协调作用机理;构建耦合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并基于改进的熵值法,对沿海16个游艇旅游发展重点城市三者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探讨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沿海城市经济、海洋生态环境和游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并不高,可进一步分为城市经济滞后型、生态环境滞后型和游艇旅游业滞后型三种制约类型;区域内三大系统耦合度较高,但耦合协调度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系统内部各因素间相互关联。鉴于此,提出游艇城市应因地制宜,协调开发与保护关系,深化产业融合等建议,以促进三大系统较高层次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0.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根据山东省区域发展情况,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尝试建立由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个地市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划定山东省主体功能区。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散布在各地市外,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限制开发区集中在西部地区。该研究以期为山东省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并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