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38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广州地铁五号线第三方水平位移监测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健 《测绘工程》2006,15(5):61-64
通过广州地铁五号线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实践,介绍并分析TCA2003智能型全站仪在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中的适用性,提出平面位移量的计算方法,总结了第三方水平位移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2.
樊辉 《江西测绘》2012,(3):20-22
本文结合长沙地铁2号线工程实例,对GPS控制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在城市地铁工程控制测量中相结合的应用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3.
地铁列车曲线运行引起学校建筑物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铁以其快捷、准时、运量大等优点,已成为重要的轨道交通形式,但由此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杭州市地铁3号线曲线地段的某中学建设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车辆-普通整体道床轨道系统的竖向耦合模型进行振动响应分析,得到考虑轨道高低不平顺影响的轨道振动源强。应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NX,建立双孔平行曲线盾构隧道-土-桩-建筑物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轨道支点力作为激励对地铁列车运行时的隧道-土-桩-建筑物系统的振动响应进行计算,研究地铁振动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和建筑物的动力响应特性。根据相关环境振动控制标准对建筑物的振动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轨道加速度和扣件动支点力的最大值分别约为40 m/s2和30 kN;地层和建筑物的振动以竖向为主,水平Y向振动略大于水平X向振动;地面加速度随着距隧道中心线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各建筑物楼层的振动主频位于16~40 Hz;部分建筑物楼层的振动响应水平已超出了规范的限值要求,建议对地铁轨道或建筑物采取适当的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94.
针对两层三跨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侧向采用不同含量橡胶颗粒土作为回填隔震层,建立土-地连墙-隔震层-主体结构静动力耦合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二维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设置不同含量的橡胶颗粒土侧向隔震层对地下车站主体结构的侧向变形、结构可恢复性以及地震损伤等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设置10%~20%含量的橡胶颗粒土隔震层可有效地减轻地震对车站结构的地震损伤程度,提高车站结构的震后可恢复性与抗震性能。然而,当输入峰值加速度大于0.2 g时,隔震层的设置会增大地下结构的侧向变形。总体上,建议基岩输入峰值加速度PBA≦0.2 g时,可采用10%~20%含量的橡胶颗粒土作为隔震层来提升地下车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5.
目前西安地铁建设中过地裂缝带隧道均采取分段设缝的结构措施,而隧道结构分段长度的优化问题是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设防的关键。本文以西安地铁斜交穿越地裂缝带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段设缝的地铁隧道斜交跨地裂缝带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斜交跨地裂缝带地铁隧道分段设缝的合理模式及分段隧道的合理长度。计算结果表明:对缝设置模式下分段设缝隧道结构塑性区范围较小,集中在隧道拱底、拱脚;而悬臂设置模式下塑性区分布范围大且较为复杂,不利于进行衬砌加强。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衬砌结构宜采取分段设缝的对缝设置模式,跨地裂缝带的分段隧道合理长度为15 m,位于地裂缝主变形区内的分段隧道长度可按10~15 m考虑,而穿越地裂缝主变形区之外的地铁隧道分段长度可根据轨道调坡及隧道防水等其他要求适当增加。研究成果可为地裂缝发育的城市地铁隧道结构设计及其他地下空间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6.
基坑全过程开挖及邻近地铁隧道变形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智  张霄  金杰克  王立忠 《岩土力学》2019,40(Z1):415-423
根据邻近已运营地铁隧道的基坑工程监测数据,对基坑开挖全阶段施工过程的深层土体侧向位移与邻近地铁隧道变形之间的规律展开研究,探讨基坑开挖的施工危险节点与重点影响区域。研究发现,基坑开挖前期围护结构施工和降水均对地层和邻近地铁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初始位移影响,围护结构长时间无支撑暴露是基坑侧移快速增长的危险时段;基坑开挖具有空间效应,中部侧向变形要大于边角,且单向开挖易造成后挖区土体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叠加,引起邻近隧道的最大变形向后挖区偏移;基坑开挖深度与邻近地铁埋深相近时,隧道结构产生显著的水平位移和“横鸭蛋”式收敛变形,竖向位移波动不大;深层土体侧移曲线表现为“阶梯鼓肚形”,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与隧道变形在小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但随着侧移量的增大,隧道变形发生偏离拟合曲线的超线性增长,在工程中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7.
基于郑州市地铁1号线、2号线周边11个典型社区的居民调查数据,对地铁开通前后居民通勤交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从职业、收入和距离等方面分析了地铁沿线居民通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地铁1号线开通后人均通勤碳排放减少18%,地铁2号线开通后减少43%;(2)不同职业类型的居民在地铁开通后通勤碳减排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师、公司职员、其他、工人、公务员;(3)居民收入与通勤交通碳排放量成正相关,与地铁开通后的碳减排比例呈负相关;(4)居民通勤碳减排率与居住地到最近地铁站的距离成负相关,地铁开通后距离地铁站为0~1,1~2,2~3 km的小区人均通勤碳排放减少率分别52.76%,41.12%,24.36%。  相似文献   
98.
介绍了大连市沿海丘陵地区地铁施工控制网布设、观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解决方案,其中利用GPS静态观测与传统精密导线测量相结合组成混合网平差、将精密导线点纳入二等水准网,实现平高复用等技术,可给同类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结合北京地铁16号线的工程实践,从地面控制测量、竖井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4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地铁暗挖区间的工程测量方法和贯通误差;并根据误差不等精度分配原则,对4个环节的贯通误差进行了合理配赋,有效保证了地铁隧道的准确贯通。  相似文献   
100.
根据国内地铁监测的工程需求,通过对地铁周边地表沉降、桩顶水平位移等进行监测,建立了高效顺畅的信息反馈渠道和完善的信息管理与反馈机制,为地铁施工的动态设计和管理提供了依据。以某地铁站施工监测为例,对相关技术方法进行了检验,证明了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