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288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07篇
地质学   860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本文利用40个地震震源机制解和3个小震综合解研究了甘肃及邻近地区的地壳应力场。结果表明,由甘肃西部到东南部,主压应力方向由北40°东逐渐变为北90°东,P轴仰角大多小于30°,其水平方向垂直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反映了该区的力源主要来自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一些地区局部应力场的变化对研究断层活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103.
宁芜拉分盆地的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波 《江苏地质》1990,(4):9-14
本文研究了宁芜拉分盆地内广泛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对其作了系统的测量,结合其它小型断裂构造及褶皱构造等进行该盆地构造应力场的恢复工作,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该盆地构造应力场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4.
中国东部地壳地洼阶段的热塑性变形应力场有利于锡成矿。构造应力场对锡成矿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对成矿域的矿液运移势和能量场的控制。推导获得矿液运移势的计算公式:Vi=-(a·K_0/u)·[exp(σ_1-σ_2)]·(σ_1+σ_2),表明地壳构造应力场对成矿域矿液的运移和成矿部位的选择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傅容珊  黄建华 《地震学报》1991,13(3):295-306
本文探讨了形成岩石层内部应力场两种可能的力源:地幔对流产生的作用于岩石层底部的切向拖曳力和沿板块边界分布力系对岩石层内应力场的影响.发现这两种力同时作用控制了中国大陆应力场的基本格局,它们产生的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和用地震震源机制解、钻孔应力测量及地质构造推断的中国应力场分布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8.
对全球应力场的规律性研究是建立在以下的基础上: (1)全球应力场图数据库项目(WSM); (2)新构造运动构造分析的成果,即上新统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或构造形变。其中,只考虑水平方向上的应力和应变分量。假定在构造活动区,如由构造变形导致的地壳最大水平缩短方向(MHS),局部地震的溶解断层面的轴方向,和最大水平挤压的方向均相互一致。应力场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在许多构造活动区,目前的主应力方向与引起上新世第四纪形变的主应力大致一致。进一步深入观察研究可知,水平应力方向从一个  相似文献   
109.
陕西北秦岭中段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文龙 《地震地质》1991,13(2):161-172
于华北板块南缘的北秦岭中段,在系统测量微断层的位移参数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滑动矢量拟合法,获得了该区自新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的平均应力张量。三期应力场的方向及性质分别为:(1)以280°—310°方向拉伸为主的松弛期;(2)以305°—336°方向挤压为主的压缩期;(3)以294°—340°方向拉伸为主、辅以21°—68°方向挤压的现代扩张期。研究表明,最新一期即第三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与华北板块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0.
古构造残余应力场X射线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岩体正交各向异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用X射线衍射法,沿红河断裂带布设7条测线,沿迁西山字型构造带布设11条测线,完成了岩体中三维残余应力测量,绘出了宏观残余应力场等值线及主应力线图、微观残余应力场等值线图,算出了岩体内两种残余弹性应变能密度场,确定了其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