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0篇
  免费   3440篇
  国内免费   3580篇
测绘学   2769篇
大气科学   3259篇
地球物理   5086篇
地质学   6920篇
海洋学   3204篇
天文学   229篇
综合类   1203篇
自然地理   980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682篇
  2022年   693篇
  2021年   916篇
  2020年   671篇
  2019年   840篇
  2018年   631篇
  2017年   604篇
  2016年   670篇
  2015年   871篇
  2014年   1300篇
  2013年   1128篇
  2012年   1290篇
  2011年   1209篇
  2010年   962篇
  2009年   1033篇
  2008年   933篇
  2007年   1013篇
  2006年   955篇
  2005年   841篇
  2004年   719篇
  2003年   486篇
  2002年   461篇
  2001年   535篇
  2000年   574篇
  1999年   487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309篇
  1996年   339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252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对一头因误捕而受伤的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的治疗和饲养过程中,探索并积累了江豚的一些外伤治疗方法、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日常所需维生素的补充,以及江豚生活环境的控制要求,为人工条件下饲养江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将Barban定理中和式形式加以推广,得到关于函数μ(n)的这种和式的估计。  相似文献   
103.
鮸鱼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人工繁殖时鮸鱼(Miichthys miiuy)胚胎的发育过程。鮸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浮性,卵径为0.99~1.15 mm,中央大多具有1个油球,少数为2~3个或较多个油球。在水温为24.5~24.7℃,盐度为24的天然海水中,鮸鱼胚胎发育历时约21h 48 min孵化出膜。整个胚胎发育分为5个阶段,共21个发育期。  相似文献   
104.
用扁藻、酵母、“鱼油 酵母”强化和“不强化”4种方式处理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黑斑口虾蛄各期幼体,比较不同强化方法对黑斑口虾蛄幼体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及总脂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强化12h后的卤虫无节幼体与对照组相比,总脂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卤虫无节幼体的脂肪酸组成与强化方式密切相关,其中“鱼油 酵母”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20∶5n-3(EPA)和22∶6n-3(DH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74%和4·84%。投喂强化后富含EPA和DHA的卤虫无节幼体,可增加黑斑口虾蛄幼体体内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而提高其幼体的成活率、变态率与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105.
EI Ni^~no发生年份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I Ni^~no事件是以海表温度(SST)异常增温为特征的。因此,识别EI Ni^~no事件的主要指标应是赤道东太平洋的SST。本文分析了1965-1986年赤道东太平洋的SST,取第年11月到次年1月SST的平均值,运用灰色预测理论,对下一次EI Ni^~no现象的发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6.
利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遗传毒理学方法,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泥鳅红细胞核的细胞遗传毒性效应,评价2种毒理学指标在UV-B辐射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加大,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持续上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微核细胞率与辐射剂量显著正相关。而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率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加大无规律性的变化,没有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核异常率与辐射剂量无相关性。脱离UV-B辐射处理6 d后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不能够恢复正常的对照水平,而核异常细胞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得以恢复。结果指示泥鳅红细胞微核率是用于UV-B辐射监测的灵敏和可行的细胞遗传毒理学指标,而核异常率不能用于UV-B辐射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7.
作者引入 I(L)值完全下半连续映射 ,研究其性质。利用 I(L)值完全下半连续映射定义I(L)值完全诱导空间 ,给出 I(L)值完全诱导空间的拓扑基的表达形式 ,证得两个 I(L)值完全诱导空间的映射是连续映射的充分必要条件 ,并建立了乘积空间的 I(L)值完全诱导空间与 I(L)值完全诱导空间的乘积空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8.
Diagnosis of iridovirus in large yellow croaker by PC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rapid and sensitive PCR-based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large yellow croaker iridovirus(LYCIV) is described,which involves the amplification of a 295 bp fragment of the LYCIV ATPase gene from DNA isolated from naturally infected fish spleen.Sequencing of LYCIV ATPase gene fragment showed it shared 100% nucleotide sequence homolog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 of the ATPase gene of red sea bream iridovirus(RSIV) and sea bass iridovirus(SBIV),suggesting that LYCIV was homologous with RSIV and SBIV at least in part of the gemone.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PCR procedure were tested on the iridovirus-infected fishes,the expected fragment was detected from spleen DNA samples of infected fishes,whereas no fragments were amplified from healthy fish spleen DNA,white spot syndrome baculoviruses(WSBV) DNA and pseudorabies virus(PRV) DNA.Detection limit of this method was 10-7 ng positive plasmid DNA containing target sequence,equal to about 100 virions.In the infected experiment,first positive detection(1/4) appeared at Day 3 post-infection,all fish(4/4) tested positive at Day 7,however obvious symptoms were observed at Day 8,so LYCIV infection could be detected prior to the appearance of obvious symptoms.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PCR method could be used for early,rapid and specific detection of LYCI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09.
徐钟良  陈启发 《台湾海峡》2001,20(Z1):207-211
据开发应用水产饲料膨化机实践,初步论述了膨化机生产能力与动力匹配,螺杆设计参数长径比,物料在腔内滞留时间,膨化腔设计及其温度调控,并提出改进设计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0.
在水温20 ℃和盐度30的条件下研究摄食水平对(魚夋)碳收支的影响.摄食水平分为饥饿(不投喂)、1、2、3、4(指日摄食量占鱼体重百分比)和自由摄食共6组,实验持续21 d.结果表明:摄食水平对碳消化率没有影响.碳转化率、净生长率与摄食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自由摄食状态下分别达到9.29%和10.41%.非粪便流失碳随摄食水平增加而显著降低.粪便碳占摄入碳比例变化不大,与摄食水平间无规律性关系.在自由摄食状态下,大部分摄入碳量均通过非粪便途径流失,其中大部分是呼吸过程消耗的.余下的部分中,粪便流失量和鱼体保存量各占一半.鱼体每增长1 g体重伴有979.56 mg碳流失.在自由摄食状态下(魚夋)碳收支方程式为:100摄入碳=9.29生长碳+9.69粪便碳+79.94非粪便流失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