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16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368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642.
利用热辐射探索构造活动具有“强背景,弱信息”的特点。地表辐射的探测精度与构造活动引起的辐射增强同属一个量级,有效信息可能被淹没于反演误差之中。并且,获得足够的精度后如何突出构造活动信息也是难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新方法——均值梯度法。其基本特点是,首先利用长时间数据进行平均,以损失一定的时间信息为代价获取更高的数据精度。然后根据大气和构造活动对地表热辐射影响的不同,利用热辐射梯度突出正在活动之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为利用热辐射探测现今构造活动的时空变化提供一些信息,同时也可为地震危险区划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43.
七五井田内房裂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七五井田范围内村庄房裂现象与井下采煤的关系,应用开采沉陷计算法确定开采影响范围。在与邻近矿区进行地质条件、开采方法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计算参数;并将所求得的开采影响边界与其它方法所确定的开采影响边界相互校核,得到了最终开采影响边界。结果证明,房裂与井下开采无关。其主要原因是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工程地质条件及房屋建筑质量不佳。   相似文献   
644.
山西南部1.2 Ma B.P.的地貌转型事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研究山西南部柴庄剖面和杨范剖面上部的黄土地层的磁化率、古地磁、黄土古土壤序列,发现这两个剖面记录了发生于120×104 a B.P.的由河流湖泊环境转变为黄土环境的转型事件。分析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认为这次事件是山西地堑系盆地间横向隆起发生强烈构造抬升的结果,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本地区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45.
不整合分析及其在陆相盆地构造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讨论了3个问题,即不整合分析及其在研究陆相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中的意义;不整合分析及其与构造运动和盆地改造的关系;与不整合有关的圈闭类型。通过上述的不整合分析,可以获得以下结论:正旋回地层的超覆(或上超)是在拉张或中性构造背景中产生的,而反旋回地层的退覆和削截一不整合则是在挤压构造环境中发育的;复合递进型同构造不整合与内陆前陆盆地边缘挤压隆起的加速和减速上升有关。根据不整合面下被削截岩层的构造变形和侵蚀厚度可以推断出由构造运动所造成的盆地改造程度和与不整合有关的地层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646.
Tectonic movements since the Neogene have been the major developmental and evolutional stages of the latest global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orogenic movements. China is located in a triangular area bounded by the Indian landmass, the West Siberian landmass and the Pacific Plate,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active tectonic movements since the Neogene, and in this region, natural gas would have been very easy to dissipate, or difficult to preserve. Theref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Neogene tectonic movements offer important geological factors in researching the form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gas reservoirs in China. Summarizing the reservoiring history of gas fields in China,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basins, they are all affected by the tectonic  相似文献   
647.
前陆褶皱冲断带厚皮缩短盐构造运动的物理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尺度物理实验用干石英砂和聚合硅树脂为实验材料,模拟了前陆褶皱冲断带厚皮缩短盐构造,并与薄皮缩短盐构造及无盐层的褶皱冲断带构造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由于塑性盐层的存在,厚皮缩短盐构造呈3层式结构模式。盐上层主要形成敞开褶皱、箱状褶皱、前冲和背冲断层以及冲垒构造,盐下层形成逆冲断层及冲垒构造,断层通常都终止于盐层中。尽管盐层局部变薄或增厚,但不形成刺穿型盐构造。褶皱冲断带不具构造指向特征,其楔形库仑锥剖面呈平台与斜坡两段式形态。模型对比表明,厚皮缩短与薄皮缩短所产生的盐上层构造形态相似,不易区分;但二者的库仑锥剖面有所不同。厚皮前陆褶皱冲断盐构造与无盐层的褶皱冲断构造无论是其几何形态、还是库仑锥剖面都有极大的差别,极易区分:实验结果对解释前陆褶皱冲断构造和寻找盐下油气圈闭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8.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腰滩地区古近系阜宁组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其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 成熟度中等到好。腰滩地区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四种类型, 目前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研究区储 层的储集物性受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 其中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 孔隙迅速减少、渗透率降低、储集物性变差,而溶解作用则是导致次生孔隙发育及改善砂岩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压实作 用主要表现为刚性颗粒发生脆性破裂、塑性颗粒挤压变形或刚性颗粒嵌入塑性颗粒中、颗粒之间呈线接触和凹凸接触、碎 屑颗粒呈明显的定向排列等; 溶蚀作用表现为碳酸盐矿物的溶解; 胶结物主要为自生黏土矿物、碳酸盐和自生石英。交代作 用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物交代石英、长石及岩屑颗粒及碳酸盐胶结物之间的相互交代等。构造运动使局部的储层物性得到改 善。  相似文献   
649.
贾承造 《地学前缘》2007,14(6):96-10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油气勘探中不断积累的地质资料和地质认识,提出了中国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陆内变形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受控于小型克拉通板块拼贴的基底结构和印/欧碰撞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所主导的双重控制因素;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发育特征主要表现为三种动力学机制:青藏高原隆升、盆地与造山带体制和东部拉张活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构造变形分布规律集中体现为4个构造域:青藏高原隆升区、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稳定区和环西太平洋裂谷活动区。我国沉积盆地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的构造特征分为三种类型:(1)东部渤海湾、松辽等盆地受拉张构造环境控制的裂谷沉降;(2)中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受青藏高原的向东推挤、盆缘冲断、盆内抬升剥蚀;(3)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受青藏高原的向北推挤、冲断挠曲沉降,表现为克拉通单边或双边的压缩挠曲沉降与克拉通内部的冲断隆升沉降等多种盆山耦合形式。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控制着中国油气晚期定位与富集成藏,主要体现在:盆地的沉积与成藏,形成新生界自生自储的含油气盆地和油气藏;圈闭形成与油气运聚成藏;早期油气藏的调整和再分配;油气藏的破坏。  相似文献   
650.
山西代县震群尾波Q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6年4月至5月间山西代县及邻区发生了一系列小震(本文简称代县震群),依据Sato单次散射模型原理和朱新运等开发的Q值软件,对雁门关数字地震台记录的代县震群波形资料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尾波衰减特征.结果表明,代县震群的QC值变化较为稳定,总体上拟合的误差较小,表明该地区当时的构造运动并不活跃,原震区短期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