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浅谈石莼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莼(UlvalactucaL.)与孔石莼(U.pertusaKjellm)属绿藻门石莼属中的大型海洋经济藻类。它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沿海。是我国野生藻类中资源极为丰富的一种[1]。它喜栖于中、低潮区及大潮干潮线附近的石砾、岩礁、贝壳上,水质肥沃的内湾生长更为旺盛。其适温范围0~35℃,适盐范围为15~35,生长极泼辣,有很强的生命力,再生能力极强。它不仅藻体鲜艳、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许多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所以,近年来对石莼的研究及开发利用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1 石莼的成分组成及营养价值干石莼经化学分析表明,主要成分有粗纤维、碳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快速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上升(荧光快相)和JIP-test的参数探讨了干出对石莼光系统II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荧光(Fo)随水分的丧失明显增加,在失水达到67%时快速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曲线出现一个平台,即O-J-I-P上升转变为O-J上升(J=I=P)。随着水分丧失的增加,以单位反应中心为单位的天线色素吸收的能量(ABS/RC)和用于热耗散的能量(DIo/RC)增加,当失水达到67%时,ABS/RC和DIo/RC分别达到起始时的127.5%和225.4%;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并没有明显变化;而捕获的能量(TRo/RC)在失水超过31%时明显下降。干出导致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和捕获的激子能导致电子传递的效率(ψo)均明显下降,在失水达到67%时,与未失水相比分别下降24.5%、86.4%和89.8%。而在J点的叶绿素a相对荧光(VJ)随着水分的丧失明显升高,同时单位面积上激活的反应中心数量明显减少。以上结果表明干出对石莼光合作用PSII的影响主要是由于PSII反应中心的失活和PSII受体侧电子传递的抑制。  相似文献   
13.
绿潮爆发后在青岛沿海潮间带采集了12株石莼属绿藻,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这些绿藻进行多样性鉴定。经过PCR扩增获得了12株藻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以及完整的5.8SrDNA序列。经过序列分析发现,不同藻株的ITS区域在序列长度上存在差异;G+C含量也存在差异,但是都处于较高的水平,最高的接近72%。ITS区域多序列比对结果及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这些藻株存在种的多样性,而且由分子鉴定得出的多样性与形态上呈现的多样性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青岛海域绿潮爆发后石莼藻类仍然存在较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9-2018年在南黄海苏北浅滩海域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和研究了该海域漂浮绿藻和马尾藻的长期变化和季节性波动特征。研究显示,漂浮绿藻于每年4月中旬至下旬在浅滩中部筏架周围开始出现。5月-6月,漂浮绿藻生物量迅速增加,并漂移扩散至深水区。漂浮绿藻密度年际变化较大,但这十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相比较而言,漂浮马尾藻仅在2013、2017和2018年在浅滩聚集形成春季藻华;且这三年,漂浮马尾藻密度超过同期漂浮绿藻。浅滩漂浮马尾藻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与漂浮浒苔明显不同。3月,漂浮马尾藻开始出现于浅滩离岸海域,4-5月,漂浮马尾藻大量侵入浅滩,因此浅滩漂浮马尾藻现并非起源于本地。受高强度人类活动以及浅滩以外海域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影响,浅滩环境因素与漂浮绿藻生物量的关系不甚明确。对于漂浮马尾藻的起源以及与漂浮绿藻的相互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The Gross growth efficiency(GGE) is defined as the amount of consumer carbon produced relative to the amount of prey ingested in a given time interval. In population ecology, it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index for the ability of a consumer to convert the biomass of food into its population production. In this study, it was firstly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role of amphipods grazing in the biomass dynamics of macroalgae(Ulva lactuca) in Yundang Lagoon(a subtropical eutrophic coastal lagoon, Xiamen City, China). It was found that amphipods were the dominant group(82.2%–98.7%) in the benthic assemblage, in which five amphipod species(Corophium uenoi, Ampithoe valida, Grandidierella japonica, Grammaropsis laevipalmata and Caprella panantis) were observed in the lagoon. However, only A. valida significantly consumed U. lactuca among these amphipod species.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stimate the consumption of U. lactuca by A. valida.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monthly secondary production(P) of A. valida using size frequency method ranged from 2.39 to 13.68 g/m2. GGE of A. valida exponentially reduced with body size and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water temperature. Therefore, GGE equation for different months using the temperature recorded during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fitted. The monthly consumption of U. lactuca was figured out to be 86.7–1 549.0 g/m2 by the sum of consumption(P/GGE) by A. valida at different size, accounting for 2.0%–37.5% of U. lactuca production. It indicates that the grazing effect of A. valida did play a role in reducing the accumulation of U. lactuca biomass when A. valida was abundant, but it finally fails to limit the U. lactuca growth in Yundang Lagoon. Low abundance of A. valida and high nutrient loading may be two major reasons for the outbreak of U. lactuca bloom in the lagoon.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温度条件下无机碳浓度增高对石莼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在不同光温条件下石莼(Ulva lactuca)光合作用对无机碳的需求,于1999年6-7月,在提高海水无机碳浓度(8.8mol/L)的条件下,对石莼光合作用的光温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碳浓度增高对石莼光合作用的影响对温度有依赖性。增加无机碳浓度,在30℃较高温度下,显著地提高了光饱和光合速率,而在10℃较低温度下,其影响不明显,在温度20-30℃范围内时,无机碳浓度增高使光合速率的温度系数增加,而在温度10-20℃范围内时则没有影响,较高的光温度条件使石莼光合作用对无机碳的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17.
石莼属(Ulva)和浒苔属(Enteromorpha)绿藻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于1997年下半年在大连石油庙海区采集石莼、孔石莼、砺菜、缘管浒苔、肠浒苔、管浒苔、刚毛藻等7种海藻样品,采用RAPD技术对大连地区绿藻门石莼属和浒苔属进行了初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所试60个引物中有32个经扩增得到了237个多态片段。应用PHYLIP软件包,按照UPGMA法和N-J法聚类分析的结果均表明,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与石莼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应深水探究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8.
高CO_2浓度对石莼光合作用及营养盐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用高 CO2 浓度的空气 (5 0 0 0μL CO2 · L-1)通气培养石莼 (Ulvalactuca) 9~ 10 d,以探讨高 CO2 浓度对石莼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高 CO2 浓度条件下 ,石莼的生长速率没有明显改变。而石莼的光合能力下降 ,光合参数如光合效率、羧化效率及光饱和点也都下降 ;但在高 CO2 浓度条件下 ,石莼培养液中营养盐浓度的下降速度增加 ,且 NO-3 浓度下降速度的相对促进量比 PO3 -4 浓度下降速度的相对促进量更大  相似文献   
19.
阳光紫外辐射对绿藻石莼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军田  高坤山 《海洋学报》2007,29(1):127-132
探讨太阳紫外辐射(UVR)对大型海藻的影响,选择常见的海藻石莼(Ulva lactuc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光化学效率与UVR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石莼光化学效率在较强太阳辐射下急剧下降,在下午光强变弱时开始恢复,显示了一个明显的日变化模式:早上和下午保持较高的水平,中午降为最低.其光化学效率的日变动,与可见光和UVR均有关系,在中午高太阳辐射下,UV-B对藻体光化学效率的影响较大.长期实验结果显示,UVR对石莼光化学效率的影响,在实验的第二天表现为最大,随之逐渐减弱.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阳光紫外线对大型海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藻类资源丰富,常见种类有80多种。本文主要报导的常见绿藻有25种,褐藻有22种,总共47种。其中产量较大,富有经济价值的绿藻有礁膜、石莼、裂叶石莼、浒苔和长松藻等;褐藻类产量大的有马尾藻科的种类.海南岛年产马尾藻可达18—20万担(干品),全省产量可达40多万担。它是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碘和马尾藻精的主要原料,也是鲍鱼养殖的良好饲料,有的绿藻椭藻也是江蓠养殖的主要敌害,因此,本文所报导的种类可供水产院校师生和水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