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2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近海有毒藻和藻毒素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仁成  罗璇 《海洋科学集刊》2016,51(51):155-166
海洋中的一部分微藻能够产生藻毒素,导致鱼、贝类等养殖动物染毒或死亡,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和海洋生态安全。近20年来,随着对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 HAB)问题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研究手段的快速发展,对我国近海有毒藻和藻毒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常见的几类藻毒素,从贝类中藻毒素污染状况、毒素来源、有毒藻藻华状况等角度,对我国当前相关研究工作进展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表明,麻痹性贝毒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PSTs)和腹泻性贝毒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toxins, DSTs)在我国近海最为常见,其中,麻痹性贝毒主要由有毒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产生,产毒藻种常见于南海海湾、福建沿海、长江口邻近海域、海州湾、北黄海和秦皇岛近海等,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常见的大田软海绵酸、扇贝毒素等腹泻性贝毒毒素多由鳍藻(Dinophysis spp.)产生,我国近海贝类沾染藻毒素的现象也非常常见。近年来,随着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的发展,在我国近海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有毒藻和藻毒素。在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简单探讨了有毒藻与藻毒素对海产品食品安全的影响及风险,以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2.
介绍喻斌教授基于“肝-脑-肠”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喻教授认为肝郁脾虚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核心病机,情志失常为重要诱因,肝气郁结贯穿疾病始终,湿邪为主要病理因素。在治疗上主张理气、祛湿、滋养、调摄四大治则,全程贯穿疏肝之法,以健脾祛湿为第一要务,辅以益气养阴之法。其用药强调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主,配以芳香之品运脾祛湿,同时兼以益气养阴、寓补于泄,并注重饮食及情志调摄,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33.
介绍郝瑞芳主任医师治疗婴儿辅食添加期腹泻的临床经验。婴儿腹泻为饮食转变期的常见病,郝师认为此时患儿腹泻多属虚实夹杂之候,以渗湿止泻、通因通用为基本方法,又重视斡旋中焦气机,凭“理”用药,止泻为标,恢复婴儿体质为本,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脐舒散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脐舒散外敷脐部神阙穴,同时给予TDP理疗仪照射神阙穴治疗;对照组40 例采用蒙脱石散、匹维溴铵治疗。观察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92.86%(39/42)、85.71%(36/42),对照组分别为85.00(34/40)、70.00%(28/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舒散外敷联合TDP治疗仪照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35.
36.
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是由有毒赤潮藻类鳍藻属和原甲藻属的一些种类产生的脂溶性多环醚类生物活性物质。腹泻性贝毒可在贝等滤食性动物体内富集,危害食用者健康。腹泻性贝毒在全球沿岸海域均有分布,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最严重威胁的赤潮藻毒素之一。腹泻性贝毒的主要分析方法有液相色谱法、免疫学法以及生物毒性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索运用中医“下法”结合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复制腹泻高热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以SD雄性成年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灌胃0、1、3、5、7d组,采用序贯给药法,分别灌胃给予大黄芒硝水煎液0、1、3、5、7d,于末次灌胃后经腹腔注射给予LPS。观察并记录造模大鼠粪便硬度与体温变化情况,考察灌胃大黄芒硝所致的腹泻及天数对经LPS诱导大鼠体温的影响。结果:大鼠灌胃大黄芒硝水煎液后,整体状态变差,粪便硬度下降,粪便含水量增加。仅灌胃大黄芒硝对大鼠体温无明显影响。大鼠腹腔注射LPS后体温均明显升高。其中灌胃大黄芒硝5d的大鼠注射LPS后体温升高所需时间短,且峰值最高。结论:大鼠经灌胃大黄芒硝水煎液后再腹腔注射LPS可成功建立高热模型,大黄芒硝水煎液的灌胃天数对大鼠的发热潜伏期、发热持续时间和体温峰值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我国近海贝类中腹泻性贝毒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采自北黄海大连附近海域的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含有25~41μg/kg的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在虾夷扇贝体内还含有37.2μg/kg的45-OH-YTX,并在5种贝中发现微量的Homo-YTX毒素组分,这是首次报道在我国贝中检出此类毒素。虾夷扇贝毒素YTXs是一类含有2个磺酰基的脂溶性多环聚醚类化合物,对小鼠的腹腔注射急性致死毒性很高,毒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我国贝类体内生物毒素成分复杂,亟需进行毒素成分结构、来源生物、生态毒理效应、分布规律及安全限定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养血柔肝埋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37 例,对照组38 例。治疗组采用养血柔肝埋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腹痛不适、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腹胀、黏液便等)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9%(33/37),对照组为71.05%(27/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除外大便次数)、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血柔肝埋线法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浙南海域腹泻性贝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浙南海域共采集了10种贝类40份样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腹泻性贝毒,共检出 9份样品含有腹泻性贝毒.染毒样品检出的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OA)质量比为0.07~5.85 μg/g,共有7个样品含量超标,超标率为17.5%.无论是检出率还是超标率,都呈现夏季>春季>秋季的规律.浙南海域的南部腹泻性贝毒检出率和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