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海洋学   10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研究了湛江东海岛3种不同养殖模式虾池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虾池水域环境的水温、盐度、DO、pH、叶绿素a、DOC、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变化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三个虾池的弧菌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高位新池和传统精养池的弧菌对利福平产生耐药性,对其他抗菌药尚未形成耐性,3个虾池的弧菌对恩诺沙星和氯霉素高度敏感,传统精养池和天然虾池的弧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TMP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在水平差异上,高位新池的弧菌比传统精养池和天然虾池对12种抗菌药更具耐药性,同时多重耐药菌株在高位新池中出现,可能与虾苗来源和配合饲料中添加了抗菌药物有关。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虾池水域环境逐渐富营养化,无机氮和Chla超过富营养化阈值,细菌总数增加;两个精养池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天然虾池;调查期间的弧菌数量在对虾发病的感染剂量阈值范围之内,尚无弧菌病害发生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32.
2009年4~7月,对移入日本对虾养殖池的钩虾和蜾蠃蜚群落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2种钩虾,3种蜾蠃蜚.钩虾的优势种为中华原钩虾;蜾蠃蜚的优势种具有明显的交替性,放养后前53 d,优势种为大蜾蠃蜚,78 d后,优势种为隐居蜾羸蜚.钩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H')与均匀度(J)在放养当天达到最高,放养后第67天出现差异显著;蜾蠃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H')与均匀度(J)在放养后第64天最高,第90天出现差异显著.钩虾的生物量和丰度放养后第30天达到最大值,随后快速下降;蜾蠃蜚的生物量和丰度放养后第14天达到最大值,其丰度在第64天达到第二个高峰.同时,钩虾和蜾蠃蜚群落不同体长个体的丰度百分比差异明显,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由此,初步分析了引起群落变化的两类原因,提出了钩虾和蜾蠃蜚群落结构的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33.
精养虾池主要水化学因子变化规律和氮的收支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由于养殖过程投入大量富含蛋白质的人工配合饵料,氮在体系中的积累成为养殖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氮的收支质量平衡对加强养殖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尚未见有关对虾养殖方面的此类报道。为配合斑节对虾精养模式养殖试验[1],作者于1996年4~8月在对虾精养模式养殖场对S,pH,DO,COD,TAN等主要水化学因子进行整个养殖周期的现场监测,以探讨在高密度放苗、大量投饵的情况下水质变化规律,并与蓄水池和普通虾池作比较。根据现场观测结果,对精养虾池氮的收支作了估算。1材料与方法1.1虾池基…  相似文献   
34.
关于对虾池混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岩 《台湾海峡》1999,18(1):106-112
在两年围隔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了对虾池混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认为:(1)虾池混养能够提高养殖产量和池塘氮磷的利用率,有助于缓解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但由于养殖种类在池塘氮磷收支所占的比例很小,仅靠混养还不能彻底解决养殖污染问题;(2)罗非鱼与海产贝类的食物灶存在一定的分化。二者对虾池水质的影响具有互补性,因此虾鱼贝混养较虾鱼混养或虾贝混养效果更好。(3)对多个池塘组成的养殖系统的总体优化应是今后虾池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5.
36.
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虾池越冬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翠红 《海洋科学》1998,22(3):10-11
鲈鱼适应力强,生长快,肉质细嫩,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种海水经济鱼类。当年养成鲈鱼规格大部分在120~400g之间,达不到商品规格,这就需要鲈鱼安全越冬,养成大规格商品鲈鱼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3]。目前鲈鱼越冬方式有3种:(1)室内海水越冬;(2)塑料大棚越冬;(3)室外土池越冬。前两种方式成本高、规格小。第3种利用废旧虾池在大规模生产上应用较为理想,成本低、存活率可达80%以上。笔者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对虾池鲈鱼越冬技术进行探讨。1 准备工作1.1 场地选择可利用废旧虾池,位于半咸水区为佳。进排水能力强,池子不漏渗,东西走向呈长方形,面积…  相似文献   
37.
作者连续几年对荣成市一些重点对虾养殖池的水质进行跟踪监控,在水质控制方面进行综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996年4~10月在荣成市靖海镇海水养殖公司任选4个条件基本相同的池子(1~4号),1,2,4号为试验池,3号为对照池,对其水质(水温、pH、盐度、溶氧、NH3-N)进行监控。每次上午9时采水,10时化验。分析监测方法参考《海水化学》,《海水化学分析方法》。水质控制采用:(1)物理控制法,在6月1~4日,7月31日~8月3日,8月13~17日,8月28日~9月1日进行适量换水。(2)化学控制法,在6月25日,7月1日,7月8日,7月16日,7月24日,8月24…  相似文献   
38.
益生菌对海水虾池浮游生物的生态调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益生菌对海水虾池浮游生物的生态调控效果.通过对对虾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进行为期3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池的浮游植物数量表现为前期低,种类以硅藻类为主,中期迅速增长,后期达顶峰,并维持在70×106~160×106个/L的水平,种类则以绿藻类为主;不施加益生菌制剂的对照池则在后期出现较大比例的有害的蓝藻类,而试验池的蓝藻类只占较少的数量,说明益生菌群能抑制蓝藻类的繁殖,促进有益藻类生长;同时试验虾池浮游动物的数量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并在养殖后期维持在顶峰水平,密度达到25×103-30×103个/m3,种类以广盐、适低盐的沿岸种为主,优势种明显,而对照池的浮游动物数量较低且起伏较大.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两者之间呈现较为密切的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的线性系数平均为0.724;多样性指数在1.1~1.6之间,低于自然海区;种类均匀度则较高,与自然海区相当,在0.5~0.7之间,试验池比对照池的养殖效果好.  相似文献   
39.
虾池浮游微藻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多样性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0.
根据2003年7月台风发生期间工厂化虾池生态系中的实测数据,重点分析了不同养成密度虾池生态系中COD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台风气候对虾池生态系中COD的影响较大,台风发生时COD含量相对较高,台风前后相对较低;台风气候对COD周日变化的影响以养成密度大的养殖池较为显著,养成密度小的养殖池则影响较小;COD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差异也较大,台风前,养成密度大的养殖池与NO2-呈显著正相关(r=0.668),与T和Chl.a呈负相关关系(r=-0.608或r=-0.633);台风后与PO4-P、NH4+和Chl.a之间则表现的显著正相关(r=0.907、0.832、0.846)。而养成密度低的养殖池,台风前COD与pH呈显著负相关(r=-0.732),台风后与PO4-P和NO2-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720)和良好正相关(r=0.591)。但在台风发生时,二池均无此类相关性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