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盐胁迫对爪哇伪枝藻(Scytonema javanicum)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研究了盐胁迫对荒漠生物结皮中的先锋藻类———S.javanicum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S.javanicum对盐胁迫很敏感,在较低盐浓度时光合作用活性已很低;色素分析表明,盐胁迫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值影响较大,对Scytonemin色素则较小。从对数生长期开始,其胞外总糖、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EPS)和蛋白质浓度增高,并在稳定期和衰亡期达到最大。随盐浓度升高,盐胁迫显著抑制其生长,生物量产量下降,但单位生物量(μgChla)胞外聚合物各组份的产量增加,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更显著。胞内还原性糖含量随盐浓度升高而升高,并在0.1mol·L-1时达最大;脯氨酸含量则呈V形变化。盐胁迫下胞外聚合物、胞内蔗糖、水溶性糖和还原性糖的大量积累,改变了胞内外物质浓度,说明糖类通过改变其代谢方式,在渗透调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73.
基于NDVI和氮素积累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含量是小麦重要的品质指标,快速、大面积获取其变化动态信息,对于品种种植区划研究和食品品质加工非常重要.通过设置不同年份、不同区域的小麦种植试验,综合分析TM遥感影像的植被指数和小麦长势信息之间的关系,结合小麦灌浆期间气候环境条件对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特点,建立基于NDVI和籽粒氮素积累生理生态过程的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利用不同的试验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模型的预测值与测量值较为一致,均方根差(RMSE)小于0.47%-0.59%.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且具有一定的解释性和机理性,可以适用于不同年度、不同区域间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监测预报.基于空间遥感信息和籽粒氮素积累的生理生态过程,建立了较为简化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模型,模型的研究不仅为实时预测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奠定了基础,而且是对国内外现有小麦品质模型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4.
小偃54是一个具有杂种优势、品质优良的小麦品种。通过在豫南试种、示范及对其生理机制探讨发现:它有发达的根系,可在逆境中充分吸收营养、水分等,以满足自身营养需要和加大蒸发量,以调解渍水及旱灾条件下的生理功能和提高抵御病、旱、涝、倒伏等自然灾害的抗逆能力;具有旗叶中等、旗叶上挺的特征,因此通风透光较好,冠层温度较低,具有较高的抗干热风能力。此外,它是蛋白质含量很高的优质小麦,又是氮高效基因型,既能在逆境胁迫下充分吸收营养,又能用自身能量维护渍水条件下的生存需要,同时它又是属于高效低营养基因型。尤其适合在低磷协迫下利用其自身遗传生理特性去活化吸收营养,调解抗逆能力,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75.
根据刘次全研究员等发现的蛋白质与其编码mRNA二级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着二级结构单元数目间的对应关系 ,首次尝试参照P53蛋白质N/C末端的编码mRNA二级结构预测P53蛋白质N/C末端相应的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 ,在P53蛋白质N端 1 -93残基肽段可能存在四个α螺旋结构 (1 4-2 6 ,38-4 6 ,51 -56 ,6 8-70aa)。在P53蛋白质C端单体聚合区以后的区域可能存在另外两个α螺旋 (36 8-373,381 -388aa)。在P53蛋白质N/C端末知二级结构的预测区域内没有发现β层片结构。这些预测结果与法国蛋白质生物和化学研究所 (IBCP)多重序列联配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方法对照 (其准确率为 73.2 0 %左右 ) ,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工作基础上 ,将P53蛋白质N/C端预测的二级结构在SGI-INDIGO2 工作站上分别构建出三维构象模型。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资料对照 ,这两个模型较好的解释了P53蛋白质N/C末端特定的生物功能在三维结构上的相应特点。此外 ,在SGI -INDIGO2 工作站上 ,首次选择和利用P53蛋白质突变研究近十年积累的大量资料 ,以及P53蛋白质核心区三维晶体结构数据资料 ,对Arg1 75,Arg 2 49,和Arg 2 48三个P53蛋白质高频率突变点的十种不同的残基替换做了分子动力学研究。结果发现 ,P53蛋白质核心区在经历 1 2 ps的分子动力学过程后 ,其三  相似文献   
76.
利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10、12、……、30℃)条件下褐菖鼬(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10~30℃,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30mg/(g·h)和2.64~10.01ug/(g·h),温度26、16℃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上升至峰值,分别为最小值10℃组的15.00、3.79倍;温度(F)对幼鱼耗氧率R0[mg/(g·h)]和排氨率RN[ug/(g·h)]的影响可分别用多项式表示:R0=-2.00×10^-5 T4+1.50×10^-3 T3-3.69×10^-2 T2+0.3978T-1.5376,R2=0.988和RN=3.00×10^-5 T6 -4.00×10^-3 T5+0.1996 T4-5.1111T3+70.817T2-501.10T+1415.80,R2=0.964;幼鱼的氨熵变化范围为0.02~0.19,其蛋白质供能比变化范围为5.64%~56.65%,平均蛋白质供能比为22.56%;各温度跨度代谢率Q10值均值为4.02,18~28℃代谢率Q10值为2.81±0.09与鱼类平均Q10值较接近;各温度跨度组排泄率Q10均值为0.93,对比同一温度跨度组代谢率和排泄率Q10值,代谢率Q10值均大于排泄率Q10值两倍以上,最大组间相差达7倍.因此,幼鱼能量消耗的供能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为辅.此外,温度变化对幼鱼代谢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排泄的影响,且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  相似文献   
77.
进行9周的养殖实验,比较分析饲料蛋白质水平对3个不同生长阶段大黄鱼体内蛋白质沉积和代谢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实验用大黄鱼分为3种规格,分别是小规格鱼(SF,初始体重:(12.80±0.08)g)、中规格鱼(MF,初始体重:(137.90±0.81)g)和大规格鱼(LF,初始体重:(194.10±2.37)g)。饲料中的7个蛋白质梯度设置为30.4%,34.2%,38.5%,42.2%,46.0%,50.3%和54.3%。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SF的蛋白质含量和氮保留率显著升高(P0.05),而MF和LF的全鱼蛋白质含量(BP)和氮保留率(NR)未见显著变化(P0.05)。从不同生长阶段来看,氮保留率MF显著低于SF和LF(P0.05)。3个生长阶段,大黄鱼肝脏中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血清中的血氨、尿素氮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而显著升高(P0.05)。从不同生长阶段来看,血氨含量MF显著高于SF和LF(P0.05)。研究表明,大黄鱼体内蛋白质沉积和氨基酸代谢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而增强,大黄鱼的氮保留能力MF阶段低于SF和LF阶段。  相似文献   
78.
在0、0.5、1、2、4、8 cm/s 等5 种不同水流速率下培养全缘马尾藻(Sargassum integerrimum)幼孢子体,研究水流速率对幼孢子体质量、叶绿素a 含量、SOD 活力、CAT 活力和蛋白质浓度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2、4 cm/s 流速的幼孢子体质量增长最快,3 种流速的增长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指标方面:叶绿素a 含量以1、2、4 cm/s 流速最高,3 种流速的含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SOD 比活性以流速0.5、1、2 cm/s 的活力最低,各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CAT 比活性以流速1、2 cm/s 的活力最低,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含量以1、2、4 cm/s 流速最大,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水流速率对体质量增长和各生化指标均产生显著的影响,以流速1~4 cm/s 培育全缘马尾藻培幼孢子体较合适.  相似文献   
79.
为筛选与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096 VP6发生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先将VP6基因的PCR扩增产物,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p GBKT7以构建其诱饵质粒(p GBKT7-VP6);再将酵母菌Y2HGold(含p GBKT7-VP6)与酵母菌Y187[含草鱼肾脏细胞(CIK)c DNA文库质粒]进行人工诱导融合,然后经选择培养筛选阳性克隆。结果共筛选到4株阳性克隆,经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别属于两条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其中之一所编码的产物与GAPDH(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同源性较高。可见,该酶极可能在GCRV096侵染宿主的初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以蛋白提取率和多肽分子质量分布为评价指标,采用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蛋白酶对废弃鱼骨蛋白质的提取和酶解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压蒸煮法提取的鱼骨蛋白质中蛋白含量为86.15%,蛋白提取率为16.76%,明显高于恒温水浴和热回流提取法。中性蛋白酶酶解的多肽中蛋白含量为88.46%,多肽比例高达95%以上,明显高于其他三种酶。先利用高压提取法提取蛋白质,再利用中性蛋白酶酶解蛋白质制备多肽,可降低酶用量,该方法为多肽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