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论文在充分分析坡头村所处区域内的地质、地形等情况后,排除了自然条件下的地质灾害成因,讨论了地下煤炭开采引起山体蠕动滑移的条件,得出了坡头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因为地下采煤引起山体的蠕动滑移所致。  相似文献   
52.
以2002~2003年福建省14个城市和1个高山的酸雨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850hPa高度上的风场资料,探讨了各城市城区和郊区及高山在不同条件下的酸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003年福建省低层大气的降水为酸性.多数城市城区和郊区酸雨污染程度差异较大,城区降水酸度主要由局地污染源的化学属性所决定,郊区酸雨污染是外来污染源影响的结果;九仙山酸雨污染基本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而多数城市受四季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高空风向变化影响城市城区和郊区降水的酸碱性,而城市城区和郊区降水酸度的差异与局地污染源所处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53.
近10年上海盛夏高温及热岛强度变化趋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漆梁波 《气象科技》2004,32(6):433-437
对上海地区11个观测站的近10年的7月最高气温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1)2003年7月,上海城区和郊区的最高气温均突破过去30年的极值,但2003年的热岛效应强度却并不是近30年来最高的一年;(2)过去10年的观测资料表明,郊区平均最高气温变化不大,上海城区的平均最高气温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表明城区环境变化所导致的热岛效应是城区气温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3)热岛效应强度年际变化存在猛增阶段和平稳升高的阶段,这种变化主要由人为因素所致,平稳增加的阶段热岛效应强度的波动与区域气温的波动呈正相关;(4)未来几年,上海的热岛效应强度仍将缓慢增加,但上海市政府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可使这一增加趋势减缓,最终达到一个平稳的强度。  相似文献   
54.
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这就是郊区农业。如果其生产地距离城市较远,需要长距离的运输,非但要增加成本,也容易使产品损耗或腐烂变质。但在交通运输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这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经减弱,而更重要地考虑中心城市的地域经济价值及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上海浦东郊区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社区管理模式多样化。在充分分析探讨浦东新区郊区社区特点的基础上,对川沙的历史沿革、社区发展变迁的动力机制等等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川沙在社区建设目标、社区建设管理模式、社区现存撤资问题等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6.
北京秋季城区和近郊近地层O3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十三陵地区出现O3高值,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环境问题,秋季是北京地区高O3浓度季节,为此2001年9月7~17日在北京城区舞蹈学院楼顶和十三陵地区昭陵进行了一次以O3为主,并结合其前体物的综合比对实验.对北京城区和郊区地面O3特征进行了比对分析,目的是了解北京秋季近地面城乡O3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郊区O3浓度日均值普遍大于城区O3日均值,城区和郊区白天O3浓度接近,城乡O3平均浓度的差异是由于不同天气条件下城区夜间地面O3浓度很低,有时甚至接近于零,而郊区夜间O3依然维持一定浓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区有较多的污染排放源,致使夜间NO浓度维持相对高值,其通过滴定过程大量消耗O3所致.观测中发现无论城区或郊区当小时平均NO浓度大于10×10-9(体积混合比)时,相应小时平均O3浓度接近于零.NO2/NO低值区对应于地面O3低浓度,城区夜间NO2/NO值低于郊区.由此可见城区O3日平均值较低和城区空气污染重于郊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7.
从我第一次把照相机接上望远镜对准星空拍摄,时间已经过去了六七年。为了拍出好的深空作品,我做了很多努力:望远镜从普通折射换成了无色差的叩折射镜;赤道仪由手动导星到实现了电脑控制的自动导星;相机也改装成了拍摄天文的专用滤镜;为了对抗上海郊区的光污染,还用上了进口的深度光害滤镜。可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每每看到星空照上总也擦不净、抹不完的光害噪点,心中不由得感慨:环境啊环境,只有好的环境才是决定作品效果的终极因素。  相似文献   
58.
为何村民不能在集体土地上实现资本化收益?已实现现代化的北京郊区农村郑各庄对此提出疑问,这也是全国农村当下的困惑。  相似文献   
59.
申悦  罗雪瑶 《地理研究》2022,41(4):1152-1169
社会空间分异是城市研究的经典议题。在人类移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传统的基于居住空间汇总的社会空间分异测度方法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居住空间外的日常活动空间隔离的探讨相对缺乏,对于不同活动和不同时段间分异格局差异的考虑有所不足。因此有必要从“基于人”的视角出发,探索社会空间分异测度的新方法,探讨不同时空间维度的社会分异格局。本研究基于上海市郊区10个典型镇的活动日志调查数据,构建“个体时空邻近指数”,聚焦户籍这一反映中国城市特征的重要维度,以不同户籍类型人群之间的分异程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时空间特征,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研究表明:上海市不同户籍人群在活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存在明显的社会空间分异。本研究创新了基于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测度方法,从活动与时空间结合的视角探讨了户籍维度的社会空间分异,为更好的理解在中国大城市日益凸显的社会空间分异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0.
根据阳泉市开征国有土地年度有偿使用费十余年的经验和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已经运行十多年的政策规定与实际不相适应.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分年度征收有偿使用费的范围、标准、底商面积计算方法等有关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