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32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317篇
海洋学   73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2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0年   4篇
  1948年   5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4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欢休 《海洋世界》2013,(8):36-37
秋刀鱼属颌针鱼亚目,竹刀鱼科,秋刀鱼属,又称竹刀鱼。体型细圆、棒状,背部深蓝色,腹部银从色,吻端与尾柄后部略带黄色。其学名取自日本纪伊半岛当地对此鱼种的叫法,其中saira系俄语  相似文献   
992.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是我国的大型经济鱼类,其养殖发展迅速。有关半滑舌鳎的基因组文库构建和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雌性半滑舌鳎基因组大小。从半滑舌鳎雌鱼肌肉提取基因组DNA,选取大小合适的DNA片段,经末端修复并回收后,再以Fosmid作为载体,构建半滑舌鳎雌鱼基因组文库。经检测,雌性半滑舌鳎基因组大小约为606.36 Mb。所构建的Fosmid文库含有49 920个克隆,重组率为96.88%;插入片段长度分布在33~45 kb之间,平均为39.2 kb;覆盖雌性半滑舌鳎基因组3.12倍;从文库中筛选得到单拷贝DNA序列的概率为95.6%。对培养第1天和第6天的克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文库稳定性高,培养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3.
黄颡鱼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无机微量元素和不同水平的氨基酸螯合态微量元素Cu、Fe、Zn、Mn,投喂平均体重为11.80g的黄颡鱼70天,研究饲料微量元素对黄颡鱼生长、饲料利用情况及肌肉组成成分的影响,并对肌肉、骨骼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残留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量元素的各实验组的增重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等量添加微量元素的氨基酸Ⅰ组明显优于无机微量元素组。氨基酸Ⅰ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无机组(P〈0.05),比无机组、氨基酸Ⅱ组、氨基酸Ⅲ组比较分别提高了16.86%、7.60%、8.03%。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在各组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均不显著(P〉0.05)。等量添加微量元素的氨基酸Ⅰ组各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残留量高于无机组,微量元素含量高的氨基酸Ⅱ组残留量最多,但其增重效果不如氨基酸Ⅰ组(P〉0.05)。微量元素在黄颡鱼组织中的积累顺序为:骨骼〉肌肉。微量元素的添加对黄颡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风味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每kg饲料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的适宜量为Cu4mg、Fe140mg、Zn20mg、Mn12mg。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矿床受SN向宝岭倒转背斜和观音打座倒转背斜的控制,矿石以铅锌硫化物矿石为主。从矿床所表现出的各方面特征来分析,研究表明,黄沙坪矿床近矿围岩中铅锌有明显的预富集,局部形成了矿源层或矿胚,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明显,属典型的以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导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995.
为探明路基中隐藏病害的类型和空间位置,应用探地雷达方法对公路路基质量进行了无损检测.在地层介质强衰减和噪声干扰作用下,探地雷达信号存在信噪比低、深部复杂目标体难以识别的问题.针对探地雷达路基实测信号非线性和非平稳的特点,采用信号均衡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均衡处理以突出深层弱信号,在此基础上对单道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以获得固有模态函数,通过希尔伯特变换对固有模态函数的瞬态属性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将希尔伯特-黄变换应用于整个探地雷达的数据剖面,最后通过综合对比瞬时振幅剖面和瞬时相位剖面对探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结果 表明,信号均衡可以有效缓解深部信号衰减问题,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可以从多属性参数角度对探地雷达信号进行处理与解释,可以较好的识别异常体的位置和属性信息,提高了探地雷达解释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6.
渤、黄、东海水温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908"专项所获取的CTD观测资料,系统地阐述了渤、黄、东海温度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冬季,水平方向上,水温分布呈现多舌状:外海温度多暖舌结构,近岸等温线基本平行于岸线,并出现多个指向南方的冷水舌,且暖流区与近岸冷水区间形成了较强的温度峰。夏季,三大海域底层均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冷水团和冷水块,最为典型的有"渤中冷水"、"辽东湾冷水"、黄海冷水团、青岛冷水团和东海北部底层冷水。春、秋季水温分布呈现过渡季节的特征。春季,跃层开始出现,"渤中冷水"及黄海冷水团等冷水现象开始形成。进入秋季,跃层明显下沉,直至消失,水温分布逐渐呈现垂向均匀状况。同时,分析还表明,三大海域的水温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水温分布的年变幅从北向南、从近岸向外海递减。  相似文献   
997.
海洋磁力仪拖鱼入水深度试验证明:当拖缆长度达到一定距离以后,拖鱼入水深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海洋磁力仪拖鱼水中受力情况,综合考虑海水阻力、拖缆长度、航行速度和配重等因素,提出拖鱼入水深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栖息地指数的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太平洋柔鱼是世界大洋性经济柔鱼类之一,估算其渔获量是科学管理柔鱼资源的重要基础。根据2003-2008年8~10月西北太平洋柔鱼生产统计数据,结合环境遥感数据,包括海表温度(SST),海表温梯度(GSST)及海表高度(SSH),利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模型定性描述资源密度分布与其栖息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假设捕捞努力量时空分布相同的情况下,建立了各作业渔区渔获量与HS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位渔区(经纬度0.5°×0.5°内周平均渔获量与HSI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并建立了最适关系的指数模型,以及单位渔区内周最大可能渔获量与HSI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当HSI较低(0~0.1)或较高(0.9~1)时,其预测的渔获量相对误差较大,并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基于栖息地指数模型来预测柔鱼可能的渔获量是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9.
根据2006—2009年春季黄海南部帆张网的渔获数据,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AM)定量研究了年份、位置、水深和海水表层温度(SST)对黄鲫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CPUE)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GAM模型较GLM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黄鲫CPUE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时间上,黄鲫CPUE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空间上,黄鲫CPUE呈现由北向南沿经度方向逐渐减小的趋势,在长江口周围较小。水深对黄鲫CPUE的影响显著(P<0.05),在20~35m内CPUE较大。SST对黄鲫CPUE的影响极显著(P<0.01),黄鲫适宜SST范围为7.2~12.4℃。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pH、Eh、溶液中Fe2+浓度的定期监测以及对实验结束时生成沉淀的XRD、SEM和元素能谱扫描等手段,对比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的As(Ⅴ)对Fe2+的化学氧化和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的影响, 同时就As(Ⅴ)在实验体系中固液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2+的化学氧化速率极低,最终氧化率低于8%,As(Ⅴ)的浓度对Fe2+的化学氧化没有影响.有A. ferrooxidans的实验体系,100 mg/L As(Ⅴ)对Fe2+的氧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As(Ⅴ)浓度为500 mg~1 g/L时,Fe2+的氧化率在约60 h左右即可达到100%;但4g/L的As(Ⅴ)则会明显抑制Fe2+的氧化,Fe2+的完全氧化大约需要106 h.体系中初始的100 As/(As+S)(摩尔比)会对沉淀物的物相及结晶程度造成一定影响.As(Ⅴ)浓度为0 g/L时,微生物体系中生成的固体沉淀物黄钾铁矾的特征峰明显,随着As(Ⅴ)浓度的提高,沉淀物的结晶程度逐步下降,至4 g/L时沉淀物全部为无定形.元素能谱扫描检测到有大量的As(Ⅴ)存在于固体沉淀物中,表明在Fe2+的氧化过程中,As(Ⅴ)可能会以吸附或共沉淀的形式被固定在固相沉淀物中,这为酸性矿坑水(AMD)地区As(Ⅴ)污染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