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例UC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主要肠道菌群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有益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目均明显上升,而有害菌群(大肠埃希菌)数目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有效改善UC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纠正患者肠道菌群的紊乱,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2.
末次冰期低纬度西太平洋硅藻席沉积与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树荫种"硅藻在次表层水体中的勃发成席,并迅速埋藏成为硅藻席沉积,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次表层生产在整个生产力及输出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首次在低纬度西太平洋区域发现的硅藻席沉积的分布特征,硅藻席发现站位呈带状分布,大致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大部分散布在17.5°~20°N之间。采集到硅藻席沉积物的站位其水深在碳酸钙补偿深度(CCD)以下4837~6150m的深水区,多分布在较平坦的海底,且受风力和陆源物质输入影响相对较强的区域。该区域硅藻席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末次冰期时该海区有大洋锋面的形成所致。该区域的成席硅藻Ethmodiscus rex(Wallich)Hendey为典型的"树荫种"硅藻,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浮力的作用,在水体相对稳定的贫氧大洋中生存并勃发成席。末次冰期低纬度西太平洋硅藻席沉积的发生,可能使该区成为CO2的汇。  相似文献   
23.
华夏地块东南部地壳地震各向异性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SAM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使用福建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1999年01月~2003年12月)的波形资料,挑选符合剪切波窗口条件的记录,得到华夏地块东南部地区23°N~29°N,116°E~120°E)10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为NW109.4°±42.6°,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2.5±1.5(ms/km),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对应该区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 闽东台站NW方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揭示了NW向的水平主压应力和NW走向断裂的构造意义. 两个闽西台站NE方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区域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不一致,与NE走向的断裂一致,体现了局部构造和局部应力场的复杂性. 本研究证实,位于活动断裂上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优势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位于海边或岛上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较为离散,主要是受到不规则表面地形和断裂交汇的影响. 慢剪切波延迟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沿海地区慢剪切波延迟时间变化较大,而内陆地区则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24.
六盘山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六盘山位于陕甘宁交接地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是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维管植物836种,隶属于93科,359属。本区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植物地区的黄土高原亚地区。全部种子植物可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和12个变型,以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与其他植物区系联系广泛,但特有属较贫乏。六盘山与小陇山、太白山和中条山的属相似性系数较高,均达60%以上,表明几座山体处于相似的生物气候背景之下,地理隔离性不明显。与贺兰山的属相似性系数低于60%,因为贺兰山位于干旱的荒漠与半荒漠区,可能有地理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25.
本文讨论了江西弋阳港口盆地林山组中的植物化石群。根据其组份特征,可确定该地林山组时代为早侏罗世中晚期,可与鄂西香溪组中下部的植物群对比。  相似文献   
26.
中国沙漠植物学术语注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Ying心 《中国沙漠》1995,15(2):191-195
注释并举例说明我国沙区植物常用术语,如短生植物、类短生植物、替代种、特有种、属的起源中心、发展中心、演替、顶极、偏途顶极等。  相似文献   
27.
According to the ideas and concepts of systems dynamic of continent structure, using previous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study area, combining analyses on orogenic belt, basin and magmatic rock, the present paper synthesizes the tectono-sedimentary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ern coast region, China,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mountain making, basining and magmafc activity. The tectonic evolution after Late Caledonian orogeny was dominated by alternating rifting and converging, subsiding and uplifting, mountain making and basining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southeastern China and the adjacent regions to the east and west. Seventeen geologic events, nine events of plate or terrain convergence , and continental crust accretion, as well as eight events of intracontinental rifting and basin faulting ,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study area. The accompanied intense and frequent sedimentation , folding , faulting , magmatism and ore-forming process allowed huge coal  相似文献   
28.
黑龙江伊春红山华夏—安加拉混生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黑龙江省伊春红山地区晚二叠世红山组植物群,认为其性质为华夏—安加拉混生植物群。华夏植物区与安加拉植物区的界限,应以内蒙古陆及其东、西延展部分为界。  相似文献   
29.
横断山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为,植物种类多,古老植物多,特有植物多,地理成分复杂,各地理成分联系复杂,植物分化强烈。  相似文献   
30.
贺兰山北段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克勤  邓胜徽 《现代地质》2003,17(3):259-267,T003,T004
贺兰山北段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化石经鉴定,计有39属104种。讨论了植物群的性质,划分了5个组合,即(1)晚石炭世早期Bothrodendroncirculare—Mesocalamitescistiformis组合;(2)晚石炭世中期Lepidodendronsubrhombicum—Conchophyllumrichthofenii组合;(3)晚石炭世晚期Lepidodendronszeianum—Neuropterisovata组合;(4)早二叠世早期Lepido dendronposthumii—Callipteridiumkoraiense组合和(5)早二叠世晚期Caulopteriswudaensis—Paratingiadatongensis组合。这5个组合的代表岩组分别为红土洼组、羊虎沟组、太原组下部、太原组中上部和山西组。其地质时代大致相当于纳缪尔B—C期、维斯发期、斯蒂芬期、阿赛尔期、萨克马尔期和阿丁斯克期。植物群含有大量的华夏型分子,为典型的华夏植物群。此外还讨论了植物群的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