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迪口地区的下元岩体和红叶岗岩体位于武夷山地区东、西武夷俯冲碰撞增生杂岩带(450~440 Ma)中。我们对下元岩体中的三个岩石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岩体的侵位结晶年龄分别为420±4 Ma、430±4 Ma和434±4 Ma,证明该岩体为加里东岩体,而非早期认为的印支期花岗岩。红叶岗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的年龄为398±4 Ma,表明红叶岗岩体为加里东晚期岩体,而非前人认为的燕山期花岗岩。结合武夷山地区最新的研究成果分析,我们认为迪口地区下元岩体和红叶岗岩体可能形成于东、西武夷地块碰撞后拉张裂解环境。迪口地区下元岩体和红叶岗岩体的侵位时代为武夷地块加里东期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更进一步的时代约束。  相似文献   
232.
伏牛山和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比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比较研究了河南省内伏牛山和鸡公山两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并计算了两地植物相似性系数。研究发现两地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伏牛山的植物区系整体上的过渡性更强,与华中区和华北区的联系比较紧密,既有热带、亚热带分布种,北温带分布种也占有一定的地位。鸡公山更趋近于北亚热带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233.
Flora refers to the sum total of all plants species found in a certain region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Good, 1974; Wu et al., 1983). It is the result of florogenesis, plant evolution and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change (Tivy, 1982; Wang, 1992; Chap…  相似文献   
234.
华夏地块基底变质岩同位素年龄数据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基底正变质岩原岩的同位素年龄、地壳岩石中继承锆石U-Pb年龄和变质沉积岩的Nd模式年龄数据, 华夏地块存在一个主要由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壳组成的变质基底. 我们在使用文献中报道的Sm-Nd等时线年龄数据时要慎重, 必须根据同源、同时、封闭和具有合适母子体比值的等时线判别原则对其合理性进行鉴别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取舍. 继承锆石U-Pb年龄和Nd模式年龄都大于基底变质岩的原岩形成年龄, 因而它们不能代表基底的地层年龄. 对于继承锆石U-Pb年龄和Nd模式年龄反映的华夏地块广大区域内存在太古代地壳再循环组分, 不能笼统认为来自遥远的华北地块而排除华夏地块本身存在太古代地壳的可能性. 华夏地块是否存在太古代地质体, 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和确定  相似文献   
235.
华南地质构造的再认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地质构造理论及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华南地质构造的研究积累了不少新资料和同位素年龄测试新数据,为检验以往对华南地质构造的认识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也为推动华南地质构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以往的工作成果,提供了闽北及云开大山的有关资料,对华南地质构造格局进行了再认识。认为华夏古陆应该肯定,但范围还需探讨,华南大地构造基本格局为两陆夹一盆。晋宁运动时,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对接;加里东运动使两陆块间洋盆褶皱逥返,形成统一陆块;海西-印支期,华南地质构造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36.
利用中国东南部地震台站的波形数据,通过远震P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福建及台湾地区的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据此分析了华夏块体的构造属性并探讨了中国东南部上地幔的深部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地幔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它们与区域构造的深部动力学成因密切相关.宏观上,NE向展布的低速异常与东南沿海地区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条带状分布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推测其上地幔可能存在幔源物质上涌;以政和—大埔断裂带为界,东、西华夏块体的速度结构存在差异,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分析,东、西华夏块体岩石圈减薄和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的驱动机制有所不同,西华夏块体为“板块俯冲+岩浆底侵(岩石圈拆沉)”的动力学模式,东华夏块体是“玄武质岩浆迁移+岩浆底侵”的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237.
雷琼火山与华夏块体的远震P波走时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东及邻省的地震台网共94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009—2015年的256个远震波形数据,采用基于波形互相关的自适应迭代技术获得了18968个可靠的P波相对走时残差数据,进而应用FMTT(Fast Marching Teleseismic Tomography)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确定了雷琼火山与华夏块体深至450km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雷琼火山下方100~450km深度显示明显低速异常,该低速异常随深度增加向华夏块体下方扩展.研究认为该低速异常由海南地幔柱热物质上涌造成,雷琼火山为板内热点火山,这与已有体波成像及接收函数成像等结果一致.根据该低速异常的整体特征,推测海南地幔柱向北东方向倾斜,并可延伸至450km以下.华夏块体下方的低速异常,可能是由海南地幔柱热物质上涌过程中不断向北东方向侵蚀而造成.结果同时显示研究区大陆至海域的岩石圈厚度可能具有由厚变薄的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238.
Following a quite intact skull fossil of adult female Homo Erectus was found at Huludong cave, Leigong Mountain, Tangshan town, Jiangning County, Nanjing City on March 13,1993. Yet another skull fossil of Homo Erectus (adult male) was found on April 17,1993 also at this area. MU Xi nan et al.and XU Qin qi et al. had reported the finding of the fossil man and fossil mammalian, but at that time they hadn't dated the fossil man yet (MU,1993;XU,1993). Later an archaeology team joint…  相似文献   
239.
中国北方安加拉植物群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黄本宏  丁秋红 《地球学报》1998,19(1):97-104
中国北方发育的安加拉植物群是我国晚古生代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边疆省区,自石炭纪至二叠纪均有发育。安加拉植物群与其相关的华夏植物群在早二叠世及以前,在各自分布区平行发展,仅在晚二叠世出现少数植物分子相互迁移至对方地区形成混生现象,这与地质构造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40.
研究了2个育苗场不同发育期的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异养菌和弧菌种群变化的动态过程。以典型特征法、BIOLOGGN法和数值分类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对虾幼体样品中所分离的细菌,大多是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弧菌属(Vibrio)。弧菌属主要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zyt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在对虾幼体发育早期,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气单胞菌(Aeromonas)占优势,随着对虾幼体的发育,弧菌(Vibrio)渐成为优势,其中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优势明显。二者的消长与苗期病害的发生相关,溶藻弧菌总是在虾幼体健康时出现或成为优势,而哈维氏弧菌成为优势时,苗期病害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