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附着基异养细菌区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湾扇贝附着基上分离出61株异养细菌,对其进行80项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以数值分类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海湾扇贝附着基上异养菌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气单胞菌(Aeromonas)、弧菌(Vibrio)、芽孢杆菌(Bacillus)和产碱杆菌(Alcaligenes)。扇贝幼虫附着前附着的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与假单胞菌,扇贝幼虫附着后气单胞菌成为优势,弧菌数量明显增加,与假单胞菌数量相当。  相似文献   

2.
海洋细菌在不同基质表面微生物粘膜中的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岛近岸海区两个不同地点 ,分别进行浸海挂片实验研究四种不同基质表面 (玻片、钢片以及涂有防污漆、防锈漆的玻片 )微生物粘膜中细菌组成。从不同基质表面微生物粘膜中共分离32 3株附着细菌 ,大多数为杆状或球杆状革兰氏阴性细菌 ,且大部分具有鞭毛。依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将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到属 ,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 ( Aeromonas)、发光杆菌属 ( Photobacteri-um)、莫拉氏菌属 ( Moraxella)、假单胞菌属 ( Pseudomonas)、弧菌属 ( Vibrio)和产碱菌属 ( Alcali-genes)等 12个属 ,其中气单胞菌属是优势菌属。不同基质表面 ,微生物粘膜细菌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3.
研究海洋微生物特征,从青岛近岸养殖密集区、工业区、洁净区分离了428株海洋异养细菌,采用BIOLOG技术对其进行了鉴定和聚类,从中选出13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克隆其16SrDNA片段,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属于弧菌属(Vibrio)、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海单胞菌属(Oceanimonas)、噬纤维菌属(Cellulophaga)、赤细菌属(Erythrobacter)和Rhodovirga。在3种特征环境中,海洋异养细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洁净区的特征类群属于弧菌属(Vibrio),工业区的特征类群属于弧菌属(Vibrio)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养殖密集区的特征类群属于弧菌属(Vibrio)、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海单胞菌属(Oceanimonas)、赤细菌属(Erythrobacter)、噬纤维菌属(Cellulophaga)和噬冷菌属(Algoriphagus)。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海螵蛸抗菌活性,本文通过比较海螵蛸的不同处理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3种海螵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等8种人体及海水常见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海螵蛸粉末用80%酒精、按照固液比1∶4,80 W超声波3次,60℃,每次20 min震荡6 h混合后抗菌活性最好。3种海螵蛸均对哈氏弧菌(V.harvey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抑制效果较好,其中,对哈氏弧菌(V.harveyi)抑制效果最强,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其次,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居于第三。3种海螵蛸中,金乌贼(S.esculenta)和曼氏无针乌贼(S.maindroni)海螵蛸抑制效果相似且强于虎斑乌贼(S.pharaonis)。在8种菌中,对抑制效果最明显的哈氏弧菌(V.harveyi),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3.9 mg/mL,其次是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MIC为15.6 mg/mL。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海螵蛸均具有抗菌活性,这为海螵鞘应用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乳酸杆菌LH对几种水产养殖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明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p.)LH对水产养殖病害的生物防治功能,采用试管稀释法和平板抑菌圈检测法,探讨了乳酸杆菌LH代谢产物对沙蚕弧菌(Vibrio nerei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漂浮弧菌(Vibrio natriegen)的抑制能力,并在模拟养殖水体实验中探讨了乳酸杆菌LH对哈维弧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乳酸杆菌LH培养12h的代谢产物没有抑菌活性,培养24~96h的代谢产物有明显抑菌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增强;乳酸杆菌LH代谢产物对病原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倍稀释液;在模拟养殖水体中,10^3个/cm^3乳酸杆菌LH即对哈维氏弧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哈维氏弧菌菌量(10^3~10^6个/cm^3)的增大而减弱.结果表明乳酸杆菌LH对病原弧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饲料饲养的对虾肠道菌群和水体细菌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人工饲料饲养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成虾肠道菌群组成及其水体细菌区系组成进行了研究.分离纯化后的革兰氏阴性菌鉴定到种的水平.对虾肠道菌群主要由弧菌Vibrio spp.、希瓦氏菌属Shewnella spp.、嗜氢菌属Hydrogenophaga spp.、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p.、气单胞菌Aeromonas spp.、食酸菌Acidovorax sp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组成.水体细菌区系主要包括弧菌Vibrio spp.、希瓦氏菌属Shewnella spp.、艾肯菌Empedobacter spp.、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肠道菌群和水体细菌区系的优势菌是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多样性分析,发现虾肠道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高于水体细菌区系,而丰度(D)较低.  相似文献   

7.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DH82发酵上清液经最佳硫酸铵饱和度(70%)沉淀、透析获得粗蛋白,粗蛋白经Sephadex G-75柱层析的色谱条件为柱1. 6 cm×50. 0 cm;上样量为5 mL;洗脱液为超纯水,流速2 mL/min;检测波长280 nm,获得两个具有抑菌活性的峰蛋白PrⅠ和PrⅡ。两个峰蛋白经抑菌谱检测,发现对常见水产指示病原细菌包括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都具有较好抑菌活性,表明深海贝莱斯芽孢杆菌DH82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对水产病原细菌的抑菌谱较广,其中峰蛋白PrⅡ对指示植物病原真菌水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um)也具有较好抑菌作用。进一步对峰蛋白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检验,发现其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溶藻弧菌的MIC都较低(为7. 16μg/mL)。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深海贝莱斯芽孢杆菌DH82具有较宽的抑菌谱及较强的抑菌活性,预示该菌株在常见水产细菌性及个别植物真菌性病害防治上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研究了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消化道、鳃和足部的菌群结构,以及受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胁迫后皱纹盘鲍消化道、鳃和足部肌肉菌群的动态变化。在皱纹盘鲍的消化道、鳃以及足部肌肉中检测到9个门的细菌,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在3种组织中的占比分别为30.1%~64.4%、37.45%~70.6%和71.1%~85.9%;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5.53%~46.09%)、梭杆菌门(Fusobacteria,4.43%~36.80%)及软壁菌门(Tenericutes,0.60%~28.77%)为次优势菌门;其余为放线菌门等5个菌门和一些未知类群。在属水平上,皱纹盘鲍消化道内的优势菌属为支原体属(Mycoplasma,15.85%~34.55%);鳃组织中的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54.81%);足部肌肉中的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4.83%~69.76%)和Curvibacter(21.24%),此外还有Pelomonas等菌...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生防细菌应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细菌病防治的可行性,作者从厦门市海沧港口污泥中筛选到一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K2-1,利用琼脂扩散法发现其发酵上清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常见致病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有较强拮抗作用。进一步分析抗菌物质的部分特性,结果显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K2-1发酵产生的抗菌物质含有蛋白(肽)类成分,该抗菌物质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其在温度40~70℃的条件下保持较好的抑菌效果,对酸碱度也有很强的耐受力,pH在3.0~9.0范围内,活性降低少于15%,对紫外线不敏感,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也不敏感,但对蛋白酶K敏感。从实验结果可以初步确定该菌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成虾肠道微生物区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野生健康中国对虾成虾肠道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从其肠道中分离出47株菌,它们分别属于弧菌属、发光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屈挠杆菌属和色杆菌属8个属.其中弧菌属和发光杆菌属在整个肠道中为优势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为次优势菌属,黄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屈挠杆菌属和色杆菌属为非优势菌属.在对虾的整个肠道中,前肠和中肠的优势菌属为弧菌属,而后肠的优势菌属为发光杆菌属.在弧菌属中溶藻胶弧菌、漂浮弧菌和坎贝氏弧菌为优势菌,哈唯氏弧菌为非优势菌.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菌量分别为1.3×105、2.8×105和1.1×104cfu/虾体.  相似文献   

11.
4株对虾肠道益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体外拮抗试验的方法,先从不同生长阶段的对虾肠道中分离的96株细菌中筛选出4株对病原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进一步通过固体扩散法和液体混合法确定LV060806、LV060808的产物对鳗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Lv060806、LV060815的产物对副溶血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LV060810、LV060815的产物对哈维氏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溶血试验证实这些菌株不产生溶血素,不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动物安全性实验证实菌株浓度在10^6 cfu/ml以下对实验对虾无明显的毒害作用。随后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合菌株表型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最终鉴定结果为:LV060806、LV060808为Vibrio natriegens;LV060810、LV060815为V.alginolyticus。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中国对虾黑鳃、褐斑综合症进行病原菌分离和人工感染试验的报告。经细菌学鉴定表明,分离菌分别为海弧菌Vibrio pelagius Baumann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sakazaki。人工感染试验显示,海弧菌是引起对虾黑鳃、褐斑综合症的主要病原菌,溶藻弧菌的合并感染导致对虾败血死亡。此外还应用电子显微镜对分离纯化的病原细菌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  相似文献   

13.
从患病养殖大黄鱼分离到3株病原菌H040823-1、H050704-1、H050815-1,经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均属于弧菌属的种类,API20E快速鉴定菌株H040823-1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菌株H050815-1为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菌株H050704-1不在API20E鉴定谱内。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了3株病原菌的16S rRNA和HSP60(heat shock protein,HSP60)基因部分序列。16S RNA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株病原菌与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亲缘关系较近,相互之间同源性均大于96.9%,差异不明显。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H040823-1、H050704-1、H050815-1的HSP60基因序列分别与V.parahaemolyticus(AF230951)、V.harveyi(EU036994)、V.alginolyticus(DQ664545)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6.7%、99.8%和98.0%,而与其他弧菌HSP60基因的同源性均低于91.9%,3株病原菌相互之间同源性低于92.3%,差异显著。HSP60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H040823-1、H050704-1、H050815-1分别与V.parahaemolyticus、V.harveyi、V.alginolyticus聚类。综合以上结果,菌株H040823-1、H050704-1、H050815-1可分别鉴定为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结果表明,HSP60基因比16S rRNA基因更适合用于海水鱼类致病性弧菌种间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TheoccurrenceanddistributionofhalophilicvibriosinthecoastalwatersofHongKonghasbeenrePorted(Chanetal.,l986).Theresultsshowedthatvibrioswerepresentduringthesum-mermonthsinHongKongcoastalwatersatconcentrationsof9oto67ooind./cm3,accountingo.4l%~4o%ofthetotalbacterialPOpulationofthe48isolatesexaminedindetail.Theyob-servedV.Paraheamolyticus,V.harvha,V.vulnfficus,V.camPbelliandV.fiuvialis.Becausemanyofthevibri0species,includingsome0ftheisolatesbyChanetal.(1986)fromHongKongwate…  相似文献   

15.
养殖石斑鱼溃疡病病原哈维氏弧菌胞外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网箱养殖的患溃疡病青石斑鱼(Epinephlus awoara)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lus co-ioides)分离的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TS-628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玻璃纸覆盖技术,获得该菌株的胞外产物(ECP),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利用杯碟法研究表明,哈维氏弧菌TS-628菌株的胞外产物具有酪蛋白酶、明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卵磷脂酶等多种酶活性和溶血活性,且溶血性物质具有热不稳定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分析表明,ECP蛋白条带主要集中在分子质量范围25.0~66.2 ku之间,经不同时间培养所获得的ECP在凝胶上显示出的蛋白条带几乎一致。采用复性电泳方法(G-PAGE)分析了哈维氏弧菌及其它4种弧菌属细菌的ECP蛋白酶活性,结果发现哈维氏弧菌ECP在酸性条件下,蛋白酶活性较强,在碱性条件下,蛋白酶带明显减少,活性很弱。在相同的pH条件下,5种弧菌中以副溶血弧菌的ECP蛋白酶活性最强,种类多,分子质量范围宽;而哈维氏弧菌的蛋白酶带较少,活性也稍弱。  相似文献   

16.
3种致病弧菌感染对大黄鱼7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黄鱼溃疡病主要由3种致病弧菌引起: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弧菌V. harveyi和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为了解大黄鱼抗病原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机理,对其疾病防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实验将健康的大黄鱼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注射0.2 mL的哈维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及灭菌生理盐水。在人工感染后的第0,1,2,4,7,10,13,16,20天分别采样,通过测定每组大黄鱼血清中7种免疫相关酶活性,比较这3种致病弧菌对大黄鱼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的1~10 d,实验组大黄鱼血清中血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变化,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逐渐升高最后趋于-致的现象,且不同病原菌之间存在-定的时效差异。 碱性磷酸酶(AKP)对入侵体内的哈氏弧菌反应较敏感,ACP、POD和MPO对溶藻弧菌反应较敏感,LSZ和PO对副溶血弧菌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病原弧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与人工诱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厦门集美海滩底泥分离得到38株放线菌,用琼脂块法测定它们对大黄鱼病原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拮抗效果,选择两株拮抗效果较好的放线菌进行诱变,测定诱变后各菌株的抗菌效果,并选择抗菌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第二次诱变,如此反复诱变3次,共得到97株放线菌,结果表明;38株放线菌中的22株对两株病原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用紫外线照射可以获得少量对两株病原菌拮抗作用加强的菌株。  相似文献   

18.
采用凝胶层析技术从泥蚶血细胞裂解物中纯化得到两种血红蛋白Tg-HbⅡ(异源四聚体)和TgHbⅠ(同源二聚体),回收率分别为48.15%和24.91%。胰蛋白酶酶解Tg-HbⅡ,酶解液经反相C-18色谱柱分离纯化得7种血红蛋白源多肽F1~F7。通过琼脂扩散法检测酶解多肽抑菌活性,结果发现7种多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恶臭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坚强芽孢杆菌均无抑菌作用,但多肽F2~F7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哈维氏弧菌具有明显抗菌活性,且多肽F2~F7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的MIC值在0.012~0.200mg/mL范围内。荧光显微镜观察酶解多肽杀菌效果发现多肽杀菌迅速,5min内弧菌细胞几乎全部死亡。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的和经抗菌肽处理后的溶藻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对照组正常细胞内部结构完整,而经抗菌肽处理过的细胞其细胞壁完整,但因缺乏细胞内容物支持导致局部区域内陷,细胞质膜明显收缩,细胞内物质外流形成许多空泡从而导致细胞死亡。研究结果表明血红蛋白源抗菌肽对泥蚶致病菌弧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其通过破坏细胞内部结构而起到杀菌作用,这些发现为血红蛋白抗菌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军  徐怀恕 《海洋与湖沼》1998,29(4):353-361
于1996年4—5月,在青岛丰城地区一些对虾育苗场发生大规模爆发性传染病,主要感染中国对虾幼体,尤其是蚤状幼体。死亡率高达80%以上。从自然发病及人工感染患病濒死中国对虾幼体中分离出38株细菌,研究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对中国对虾幼体的致病性。结果表明,38株分离物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为杆状或短杆状,极生单鞭毛运动,不发光,氧化酶呈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TCBS平板上生长,菌落呈黄色或绿色,对弧菌抑制剂0/129(150g/ml)敏感,此均为弧菌属的典型特征,属于弧菌。其中26株细菌被归为同一类群,参照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1994年,第9版)鉴定表明,该菌同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最为接近;另外,Biolog系统鉴定表明也为哈维氏弧菌,因此定名为哈维氏弧菌。利用浸泡感染法以2.5×103—2.5×107cfu/ml浓度的细菌感染不同发育时期(无节幼体期、蚤状期、糠虾期和仔虾期)的中国对虾幼体。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主要感染中国对虾幼体的无节幼体晚期、蚤状期和糠虾早期并导致其大量死亡,而在仔虾期感染死亡率较低,并且2.5×104cfu/ml以上浓度的病原菌即可导致蚤状幼体严重感染死亡,由此可见,所分离的致病菌对中国对虾蚤状期幼体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海洋微藻培育系统抗弧菌作用机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于1996年1-6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对微藻培育系统抗弧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3011、三角褐指藻2038、扁藻1040及小球藻1061等4种饵料微藻中与藻共存细菌单菌株及群落均无限制弧菌生长作用;各培养时期除菌微藻3011不能限制弧菌生长;除菌微藻2038具有微弱限制弧菌生长能力,处于生长指数后期时作用相对较强,与藻共存细菌群落回加除菌微藻3011及2038,则恢复排斥弧菌能力,细菌先于弧菌加入时(如先加入3d)排斥能力显现较快,反之则较慢。另外还发现,除菌藻2038代谢产物(0.65μm 滤膜过滤获得)无限制弧菌生长能力,4种饵料微藻(自然藻-菌混和体)代谢产物(0.2及0.65μm滤膜过滤获得)无限制弧菌生长作用。因此,微藻培育系统抗弧菌机理可归结为:以微藻为基础的微小生物群落因优先占有生态空间而对弧菌菌群具有排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