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很多学者总认为周扬和胡风几十年的恩怨在胡风冤案中起了很大负面作用,但胡风和周扬几十年的矛盾乃至他所指控周扬的"罪状"都属于当时主流文艺思想的范畴。周扬在处理胡风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和态度,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而是"醉翁"借助"山水之间"行"酒"之意。胡风的舛难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其意义完全超越他个人命运,留给后人的思考,就是文艺理论再也不能和政治捆绑在一起。若此,方能避免出现因个人宿怨而酿成惊天冤案的惨象,跳出继续站在"左"的立场上批判极左的怪圈,在文艺的根本问题上实事求是,恢复"五四"追求人的解放、人的文学尤其民主和科学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温阳解毒方联合隔药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阳虚毒郁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 例DNB阳虚毒郁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6 例。对照组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温阳解毒方口服及隔药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膀胱残余尿量(RUV)、中医证候积分和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结果:治疗组脱落1 例,对照组脱落3 例。2组治疗2周后的RUV、中医证候积分、FPG、2hPG及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RUV、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前一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2、4周后RUV、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FPG、2hPG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阳解毒方口服联合隔药灸能够有效治疗DNB阳虚毒郁证,可持续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合济川煎对肝郁气滞合并阳虚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模型组(48只),模型组采用冰水灌胃、限制饮水结合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肝郁气滞合并阳虚型IBS-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EP)组、黛力新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各组进行药物干预14 d。观察指标包括大鼠一般状态、糖水偏好率、旷场实验评分、内脏敏感性、小肠推进率、结肠黏膜HE染色及血清5-羟色胺( 5-HT) 、生长抑素(SS) 、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测定。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柴胡疏肝散合济川煎能使模型大鼠的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Bristol 分值、内脏敏感性、旷场试验评分、糖水偏好百分比、小肠推进率增加(P<0.01 或P<0.05),血清5-HT、SS含量降低(P<0.05),血清VIP含量升高(P<0.05);与PEG-EP组、黛力新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血清5-HT、SS均降低(P<0.05),VIP水平升高(P<0.05)。结论:大鼠肝郁气滞合并阳虚型IBS-C模型制备成功,柴胡疏肝散合济川煎可改善模型大鼠肝郁和便秘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5-HT、SS含量和升高大鼠血清VI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4.
李容全  邱维理 《地理学报》2013,68(9):1281-1291
周廷儒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中国新生代地理学创建人。他开拓学科新方向的学术思想与成就,为地理学新一代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典型范例。周廷儒院士为解决中国何以有特殊的江南湿润亚热带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格局两个区域自然地理学难题,博览古今中外书刊,寻求立足学科前沿的科学答案。他在1960 年提出"以古论今,预见未来"的超前学术思想,开创了探讨区域起源、演变与发展的自然地理学新方向——新生代地理学,使中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研究迈上新里程,步入世界前列。周先生明确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为地理环境的演变,确立的地理环境演变的时间起点为新生代初期。他所论述的新生代地理演变研究的基本原理包括:① 水平地带被破坏后产生各级区域;② 地理环境演变受主导因素组合定律控制;③ 驱动演变的能源有内能和外能,以内能占优势。同时,他还对地理环境演变的分析与综合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周先生的学术成就主要在于明确了中国自然地理原始水平地带遭到破坏的时代在古近纪末,五大自然地理区主要形成在新近纪及其以来,经过第四纪演变,形成现代中国地理环境的格局。他的论著,特别是"中国自然地理——新生代古地理"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区域自然地理学时代巅峰研究成果的问世。他提出的"以古论今,预见未来"的定理,已经成为当今及未来自然地理学,特别是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5.
根据对贵州230 处遗址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 贵州旧石器时代遗址集中分布在中部、西北部和黔西南等喀斯特发育的高海拔区域。至新石器时代, 遗址仍集中分布在中部、西北部和黔西南地区, 但南部、东部等沿河地带和中西部的山间坝子开始有遗址分布。到商周时期, 遗址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里。其中, 东部和南部海拔低于1000 m的地区遗址多分布在沿河地带, 而西部和北部海拔高于1000 m的地区遗址则分布在山间坝子。贵州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环境的冷暖干湿波动对从事渔猎、采集及原始农业生产的古人类影响不大, 人类居住空间变化更多的与贵州特殊的自然地理背景有关, 特别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及适宜农业生产地方的空间差异, 对贵州旧石器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分布影响显著。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临近水源的天然溶洞是人类居住的首选。随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便于农耕的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成为人类的生活居住地。故新石器时代, 贵州先民居住呈现洞穴和河流阶地或山间坝子并存;至商周时期, 农业成为人类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 人类主要居住在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里。  相似文献   
26.
基于易学与堪舆学的人地关系和谐论思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峰华 《地理学报》2012,67(2):266-282
易学是哲学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的一种哲学方法论。本文探讨了易学大成之周易的科学性质,附带着研究了李约瑟难题并给出答案。文章指出“易历四世”是易学认识“人地关系”发展规律不断升华的哲学嬗变,探讨了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哲学思想对“人地关系”规律的认识。着重研究了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种哲学方法论——周易对“人地关系”的解释。堪舆学胎生于易学,没有易学就没有堪舆学。现代堪舆学与中国人文地理学关联密切,其原因是:①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是堪舆学的基础;② 大量的地理知识和方法是堪舆学研究的支柱;③ 堪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探究了易学、堪舆学与人地关系协调论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易学和堪舆学在研究、协调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对堪舆学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应该用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辩证的观点解读其独特领域——堪舆学。以“青海黄河果岭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布局为案例,探讨了现代堪舆学的实践过程。堪舆学含有一定的迷信成分,但也含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思想。既不要用其科学性掩盖其伪科学性,也不要用其伪科学性否定其科学性。无论是学院派还是民间派,只要研究、应用堪舆学的人,都树立了科学的堪舆学思想,真正的现代堪舆学也就建立起来了,风水迷信也就荡然无存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易学、堪舆学,应与西方相关的人文地理哲学、学科紧密的结合起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共同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中国的堪舆学、人文地理学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的关怀、宽容和空间。  相似文献   
27.
云南省龙陵县杨梅田铜矿为中温热液型铜矿床,铜矿体的分布宏观上受上奥陶统第2层底部层位的控制,主要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在系统研究赋矿地层和矿床的元素组合、成矿成晕的轴向分带及叠加特征基础上,总结了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标志;根据矿床成矿规律和探矿构造圈定有利成矿空间,结合构造叠加晕原理,在有利成矿空间上方坑道或钻孔中的前缘晕叠加部位圈定盲矿体预测靶区,并对定位预测的靶区进行工程验证。验证结果证明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热液型铜矿深部盲矿体定位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古遗址、古墓地发掘过程中的自然变形研究是反演或充实历史和史前变形历史记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近期我省地震部门会同省文物考古部门,对皖西霍山戴家院考古现场进行专题发掘调查,发现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地裂缝,其中充填有砂线、砂脉.初步研究显示包括两期变形,且均显示高速变形特征,代表两次地震事件.发生时代约相当于西周晚期和春秋中晚期,前者规模较大,含砂裂缝长轴方向平行于近侧的地震活动断裂方向.本次发现及初步分析填补了东部地区西周到春秋期自然变形事件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29.
对球面阴阳网格的转换关系、优缺点及边界数据插值交换方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详细介绍。同时对应用球面阴阳网格的3种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包括优化的Schwarz方法、CIP-CSLR平流数值计算方法、多离散矩有限体积法。针对优化的Schwarz方法,从浅水方程组的离散入手,讨论了其在求解球面椭圆型问题的优势;而对CIP-CSLR平流数值计算方法和多离散矩有限体积法,主要从如何在网格单元内构造插值函数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最后对开发全球非静力阴阳网格模式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0.
彝族十月太阳历简称十月历,它的发现是20世纪天文界的一件大事。继十月历之后又在彝族地区发现了十八月历,即把一年分成18个月,每月20天的阳历。从现有的证据看,中国上古时代确实存在过十八月历,它就是尧都观测遗址显示的"二十节气"历。据《吐鲁窦吉》阐述,1年10个月,1月36天,半月18天,1年为20节气,1个节气18天也称为1个月。据此可以证明,彝族先民对十八月历并非独自创造,只是继承而已。植根于中国阴阳五行中的十月历,也可称作阴阳五行历,它与十八月历可看作是一回事,只是表述形式不同又互有联系的一种阳历,也可用简单的数学式表达:36天×10 (月)=20天×18 (月)=18天×20 (节气)=12天×30 (节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