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The marine yeast strain N13d, producing an extracellular amylase, was isolated from the deep sea sediments of the Pacific Ocean. This strain was identified to be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by 18S r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and routine yeast identification methods. The optimal sea water medium for amylase production by this yeast strain was 1.0% peptone and 1.0% soluble starch with pH 4.0.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amylase production by this yeast strain were with temperature 28 °C, aeration rate 6 Lmin−1 and agitation speed 250 rmin−1. Under these conditions, 58.5 units of amylase activity per mg protein were produced within 56 h of fermentation.  相似文献   
52.
深海环境通常具有高盐,高压,高/低温,无光照等特点,使得海洋微生物存在一套独特的生理代谢机制和分子细胞结构,然而迄今绝大部分深海微生物不能在实验室条件下被分离培养,深海微生物资源开发遇到很大挑战。本研究通过不依赖培养的方法研究海洋微生物的基因资源,构建了南海深海沉积物fosmid宏基因组文库,共获得约39 600个克隆,插入片段范围在24~45 kb之间,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33 kb,克隆片段的总库容达到1 320 Mb。通过功能筛选获得3个具有淀粉酶活性的克隆子,选取其中最适温度较低的amy7作为进一步研究对象。构建amy7插入片段的重组质粒文库,获得一个同样有淀粉酶活性的克隆子amy7-6。经测序,克隆子amy7-6含有3 291 bp插入片段,序列比对分析后发现其中一个大小为1 920 bp的ORF,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AmyS)与各种来源的糖苷酶有着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3.
铁细菌胞外多聚物对铁矿物的调控形成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介质溶液中铁的水解作用和稳定化作用主要受铁细菌及其代谢有机物质的影响。铁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利用低价铁源为自身生长所需能量。铁细菌胞外有机物的主要组分如多糖和蛋白质等可与铁结合,并通过氧化或沉淀作用使铁稳定、沉积而形成铁矿物;此外铁细菌胞外多聚物可催化铁的氧化或促进铁的聚集。这些生物成因铁矿物因具有良好的表面吸附与氧化还原等化学活性,及有效固定环境中的重金属、放射性核素和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良好环境属性,在环境生物矿物材料和环境治理研究领域被日益重视。故本文基于铁细菌及其胞外多聚物对铁矿物矿化形成的重要调控作用,介绍了环境中存在的铁细菌及其生物矿化特征,重点阐述了铁细菌胞外多聚物(组分、结构及特性)及其在铁矿物矿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对铁细菌胞外多聚物及生物成因铁矿物的环境意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4.
胶质芽孢杆菌的胞外分泌物与细菌的解钾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KO1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其荚膜多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菌株在有氮、无氮培养基中的解钾作用。结果表明,尽管该菌在无氮培养条件下的菌体数量远小于有氮培养条件,但无氮培养条件下所提取的细菌多糖多于在有氮条件下培养所提取的细菌多糖;胶质芽孢杆菌在以添加钾长石粉或黑云母粉制作的无氮培养基中生长可形成大量多糖,采用丙酮法进行细菌培养液多糖提取,发现细菌培养的第3天所提多糖含量最高;胶质芽孢杆菌在以添加钾长石粉或黑云母粉制作的有氮培养基中生长亦可形成较多的多糖,且在细菌培养的第4天所提多糖含量最高;胶质芽孢杆菌在有氮条件下对含钾矿物的释钾率高于在无氮条件下的释钾率,这可能与该菌在有氮条件下生长更快、可产生较多菌体细胞有关。分析表明,该菌在有氮条件下产生的胞外糖蛋白高于在无氮条件下产生的胞外糖蛋白,蛋白质在细菌分解转化含钾矿物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In cultures and in nature, ferric (oxyhydro-)oxides (FeOx) precipitate and become associated with phytoplankton surfaces. Other trace elements adsorb on FeOx and it is thus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cellular- and oxide-associated concentrations of both iron and these elements. Existing techniques to selectively dissolve the FeOx associated with phytoplankton surfaces often contaminate the sample or necessitate elaborate pre-cleaning procedures and/or proceed by unknown and thus uncontrolled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56.
黄永春  刘登 《台湾海峡》2004,23(2):138-143
本试验设置的8个反应温度组为5℃,15℃,20℃,25℃,30℃,35℃,45℃和55℃,欧鳗分51.5~57.5g,92.5~99.5g,128.5~136g,226~233g4种规格,试验结果表明,蛋白酶活性在4种规格均表现为肠>胃>肝,并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在45℃蛋白酶活性最强,其中51.5~57.5g规格组肠蛋白酶活性显著较高.淀粉酶活性,基本上随着温度升高活力升高,温度在25℃时活性最高,以后其活性又开始下降。肝、肠、胃淀粉酶活性在两种较小规格下,胃>肠>肝,在较大规格,肝>肠>胃。  相似文献   
57.
《海洋科学》2012,36(1)
本实验以鱼粉、酪蛋白以及藻粉等为主要原料配制了粗蛋白质量分教为12%、16%、20%、24%、28%、32%的6种半精制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饲料,研究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对刺参生长、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以及肠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刺参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对刺参的生长、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以及消化道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都有明显影响,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对饲料粗蛋白含量有适应性,随饲养时间也有适应性变化。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对刺参肠道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为提高一株海洋来源的韩国普李斯特氏菌(Priestia koreensis FS 1)产淀粉酶的能力,对该株菌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技术进行了诱变选育。结果显示:经过诱变选育后得到一株产淀粉酶活力较原始菌株提高了90%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P. koreensis FS 103。为解析该突变菌株酶活力增加的分子机制,对突变菌株P. koreensis FS 103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及比对分析研究。相关分析显示:首先,P.koreensis FS 103的基因组中乙酰化修饰、抗氧化作用以及同义突变相关的基因发生了遗传变异;其次,对COG(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功能和变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P. koreensis FS 103转录、翻译和翻译后修饰过程相关基因均上调。经过ARTP诱变以后的突变菌株P. koreensis FS 103淀粉酶活力提升的原因是以上功能基因发生上调效应。  相似文献   
59.
采用CCM、HSM和L-15N 3种培养液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的体腔细胞进行了体外原代培养,并用MTT还原法对细胞的体外存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CCM和HSM培养的体腔细胞,在体外分别存活至3 d和6 d大量死亡;L-15N培养液可使细胞在1周内保持存活.用刺参病原菌灿烂弧菌的胞外产物与刺参体外培养细胞共培育,发现对体腔细胞有毒性作用,半致死蛋白质浓度(IC_(50))为27.6 μg/mL.  相似文献   
60.
人工养殖长鳍篮子鱼消化道指数及3 种消化酶活性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体质量58.51 g±21.15 g、体长13.08 cm±1.856 cm的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为实验材料,对其消化道指数和主要消化酶活性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长鳍篮子鱼的消化道指数,其比内脏重、比肝重、比胃重,比幽门盲囊重、比肠重、比肠长分别为0.1572±0.0230、0.0166±0.0060、0.0115±0.0070、0.004 3±0.002 1、0.020 2±0.0102、2.595±0.457;体质量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Y=0.080 6X2.5457(r=0.9777,P<0.01).蛋白酶在各消化器官中的比活力顺序为幽门盲囊>肠>肝脏>胃;淀粉酶的比活力顺序为肠>幽门盲囊>胃>肝脏;脂肪酶比活力顺序为幽门盲囊>肝脏>肠>胃;肠的总蛋白酶活、总淀粉酶活、总脂肪酶活在各消化器官中都最高.肝脏、胃、肠、幽门盲囊的A/P值分别为2.15、22.65、3.81,1.96.研究表明,肠道是长鳍篮子鱼消化食物的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根据消化道指数、消化酶分布、A/P值,表明长鳍篮子鱼是偏植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