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6篇
  免费   1483篇
  国内免费   1706篇
测绘学   536篇
大气科学   347篇
地球物理   621篇
地质学   6281篇
海洋学   102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767篇
自然地理   151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424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406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Karen Brown 《Area》2003,35(4):343-356
Focusing on the contested issue of trees and forests, this paper looks at various ways in which historians have explored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human agency in Africa. It looks in particular at the colonial period and positions the case of the Cape Colony (South Africa) in a broader historiographical context. Colonial silviculture involved both the appropriation of the natural forests and the creation of exotic plantations. These policies generated a mixture of reactions from African communities and had varying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Colonial science and the projects it gave rise to have since been critiqued, contributing to the promotion of community-based forestry schemes that try to incorporate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ideas about land use.  相似文献   
212.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likely future population in Australia to 2050 and is cast with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limitations, to which Griffith Taylor alerted the nation in the 1920s and 1930s, and for which he was vilified in several quarters. While acknowledging the relative accuracy of his long-range forecasts, the arguments here depart from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although varying sets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values are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Australia's global responsibilities and international commitments. It is argued that an increase in population to 26 million by 2050 will not place severe stresses o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provided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put firmly in place, and if consumption and resource use practices are significantly modified. An ideological linkage exists between a resurgent Australian nationalism and a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s, but one which rejects growth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among humans while embracing environmentalism. This inward-looking nationalism–environmentalism is seen as harmful both to Australia's moral integrity as a nation, and in local and world citizenship.  相似文献   
213.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召军  刘立 《吉林地质》2003,22(4):64-6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潜力巨大的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做了大量的投入,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在阐述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和实验模拟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并展望其在能源、环境和其它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14.
细菌浸铜技术在紫金山铜矿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生物浸矿技术在紫金山铜矿的应用及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15.
充电激发极化法在金属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功 《矿产与地质》2003,17(1):34-36,26
充电激发极化法是矿山物探的一种主要方法,其兼有充电法与激发极化法的特点,可利用已有的工程,最大限度地了解地下三度空间地球物理场的分布情况,解决地质问题。概述了其理论基础和方法技术,并列举了该方法在多个金属矿上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16.
泥炭藓是贫营养泥炭类型中的建群植物,由于生态水环境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少受其他水源的污染,可自然反映古降水、古湿度的情况,所以是古气候研究最理想的纤维素同位素测试材料之一。因此,弄清我国贫营养泥炭沉积的物质组成及水化学环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笔根据多年来的国内外野外调查,结合收集到的资料,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山地的泥炭辞贫营养泥炭地为基础,与美国、加拿大以及俄罗斯等国家的同类泥炭地相比较,对我国贫营养泥炭沉积的物质组成、理化特性及水化学环境做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就此讨论了湿地保护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17.
贵州寒武系底部黑色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贵州寒武系底部形成的黑色层状硅质岩,岩石展布广,层位稳定,厚度较大。硅质岩的δ^30Si值为—0.1‰~0.9‰,平均0.314‰;δ^18O值为12.8‰~21.2‰,通过δ^18O值计算出该区硅质岩形成温度82.2~162.5℃;硅质岩富含Ba、As、Sb、Bi和U,呈明显的Ce负异常。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主要成因是热水沉积作用。同时由于硅质岩主要是热水来源,所以在讨论其形成环境时还结合了岩相古地理的方法,指出该套硅质岩形成于深水缓坡至浅水滞流海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218.
铅锌矿山开发导致的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的积累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以连续提取法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土法冶炼锌、铅锌和矿山开采导致的重金属在废渣及环境介质土壤、溪流沉积物中的积累,并分析了其环境危害性。结果显示,贵州赫章土法炼锌导致的重金属Pb、Zn、Cd在环境介质中的积累相当高。水城杉树林铅锌矿山开采引起的重金属积累则相对较低,但也明显高于背景值;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铁矿物对重金属有强烈的固定作用。除残渣态外,Pb、Zn在土壤、炼锌废渣中主要呈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沉积物中则为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Pb、Zn含量变异较大,但在炼锌废渣、土壤中含量明显高于河流沉积物,暗示铅锌矿开发对土壤环境的潜在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219.
内蒙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剑民 《西北地质》2003,36(3):97-101
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忽视矿山环境保护,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是矿产资源大省,由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次生地质环境同题非常突出.土地沙化、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水质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及煤层自燃等,使植被面积减少、生态和水环境破坏、空气污染,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大,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立法,研究和制定矿山地质环境防治措施与对策,减少地质灾害,实现矿产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能造富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20.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综合前人的工作资料,从地层结构、层位、沉积体系、岩性及形成砂岩型铀矿的条件出发,概括了公婆泉盆地中生代地层的主要特征;确定了目的层并浅要分析了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对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