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6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498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587篇
地质学   2094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3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运用双差精确定位方法对1999—2003年间发生在云南红河断裂带上的中小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分析了精确定位结果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结果显示,红河断裂带上重定位前与重定位后的震中分布变化不大,只是重定位后震中分布略向两端集中,北段地震多于南段。说明当前红河断裂带北段比南段、中段地震活动性强,可能受洱源断裂带~程海断裂带的影响。但重定位前、后震源深的分布差异较大,在以洱源为中心的区域上存在一个10km深的条带,这可能与红河断裂在北段形成的拉张区有关。  相似文献   
992.
云南个旧锡矿的成矿时代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个旧锡矿经历了印支期海底基性火山——沉积成矿、海底喷流——沉积成矿和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叠加改造成矿的作用。用Ar-Ar、K-Ar和Pb-Pb法分析了3个成矿系列的成矿年龄,结果表明,成矿系列Ⅰ的Ar-Ar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95.93±5.41~123.91±15.41Ma,K-Ar法表观年龄为112.50±2.25Ma,普通铅法年龄为210~240Ma;成矿系列Ⅱ的Ar-Ar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191.81±2.26~205.11±4.38Ma,K-Ar法表观年龄为186.01±3.72Ma,普通铅法年龄为200~230Ma;成矿系列Ⅲ的Ar-Ar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83.23±2.07~85.22±2.38Ma,K-Ar法表观年龄为43.49±0.87Ma,普通铅法年龄为83~116Ma。  相似文献   
993.
A new plant, Zhenglia radiata gen. et sp. nov., from the Posongchong Formation (Early Devonian, Pragian age) of the Wenshan District of southeastern Yunnan Province, China is a small herbaceous lycopsid. The aerial branches divide into foliar and fertile stem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leaf bases on the stem shows lepidodendroid-like phyllotaxy. Possibly the leaf base bears a ligulate pit. The microphyll consists of a swollen, decurrent base, and an entire, linear lamina. The fertile axis is composed of sporophylls arranged helically, forming a compact area similar to cone-like structure. Each sporophyll consists of a widened lateral extension and a distal lamina. The ovoid-elongate sporangia are attached adaxially on the surface of sporophyll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similarities, especially the undivided microphylls, the style of phyllotaxy, the form of the cone-like structures and sporangia, the new lycopsid Zhenglia radiata is placed in the order Protolepidodendrales and a possibl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with the arborescent lycopsids of the Late Devonian and Carboniferous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994.
云南个旧锡矿床铅、硫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个旧锡矿床的铅、硫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铅、硫同位素主要来自基性岩,少量来自花岗岩,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印支期的基性火山成矿作用(铅模式年龄200-280Ma)和燕山期花岗岩的叠加改造成矿作用(铅模式年龄80-160Ma).进一步表明,个旧锡矿床为一个多成因多物质来源的矿床.  相似文献   
995.
云南4个地震序列Q-1c值变化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君  刘杰 《地震》2006,26(1):19-25
对云南地区4个地震序列,分别为2000年姚安6.5级地震、2001年施甸5级震群、2001年永胜6.0级地震和2003年大姚6.2、6.1级震群,利用垂直向数字地震尾波分别计算地震序列周边台站3个频率段的Q^-1c值,分析对比其时间演化趋势。发现对于主-余震型序列,主震后Q^-1c值整体上变化幅度不大,趋于稳定。而对于震群(或双震)型序列,在第一个主震后,Q^-1c值表现出上升-下降趋势,持续一段时间后强震发生。这些变化在序列周围的台站和罩个频率段的变化整体趋势是一致的,但变化幅度不一致,可能与孕震区的位置和孕震应力的演变过程有关。上述研究为强余震的预报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云南地区尾波Qc值的分布特征及其初步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云南地区2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自1999年下半年至2003年年底的5 668个地震数字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50 km内1 371条地震记录的尾波Qc值。依据Q0和η值的不同,将得到的Qc值进行分类。其分类结果显示云南地区的介质结构具有区域性分布特征,而且可以从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以及大地热流分布等方面对其予以初步解释。结果表明,在构造复杂、活动强烈的滇中块体及其周边变形带上的Qc值显著小于构造活动一般的其他区域;就地震活动性而言,高Qc值的区域通常没有地震发生或者仅仅发生较低震级的地震,而低Qc值的区域则有较大地震发生;此外,云南地区Qc值的分布与大地热流分布也有负对应关系,即高热流区域的Qc值低,低热流区域的Qc值高。  相似文献   
997.
王伟君  刘杰  陈凌 《地震学报》2006,28(1):8-19
利用22个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近震资料,研究了云南地区地震尾波在1~20 Hz内6个频段的衰减特征. 首先使用单次散射模型计算各台站的尾波衰减系数; 然后利用随机各向同性散射介质均匀分布的多次散射模型, 使用多流逝时间窗分析方法,计算各台站的平均自由程Le和地震反照率B0得到总衰减系数,并从中分离散射衰减系数 、吸收衰减系数 . 云南地区基本衰减特征是Le主要集中在10~30 km内, 在2~6 Hz之间有最大值;B0在1~2 Hz大致为0.5左右,在其它频段则小于0.5. 也即在1~2 Hz, 与 数值相当, 其它频段 逐渐大于,成为尾波总衰减的主要原因. 除1~2 Hz外,其它频段 值接近. 云南地区的Q-1尤其是, 在空间上有较大的差异,滇东略微高于滇西北, 滇西北高于滇西南地区. 与全球其它区域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云南地区 略低于平均水平, 略高于平均水平, 而则处于其它区域结果的中间.   相似文献   
998.
云南地区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学报》2006,28(3):221-229
利用地面运动峰值速度(rmiddot;v)测定地震波辐射能ER的方法,详细研究了云南地区中小地震和两次余震序列的地震视应力sigma;a的时空分布. 结果表明,视应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性,高视应力集中区与中小地震活动频繁地区相关. 在大姚6.2级主震前,视应力出现了高值变化时段,是平均值0.25 MPa的5倍,且主震及周围地区具有相对较高的视应力值. 因此,视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作为地震危险性预测的一种新的判据,余震序列视应力sigma;aA与主震视应力sigma;aM之比一般小于1.0.   相似文献   
999.
1000.
夏斌  林清茶  张玉泉 《地质学报》2006,80(2):287-293
本文在野外工作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云南大平糜棱岩化碱性花岗岩岩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和锆石特征等。根据岩体本身还残留有层理,在糜棱岩化之前的岩石具花岗变晶结构和含有反映区域变质成因的钠铁闪石造岩矿物,以及锆石高度富集和显示有一定层位等,认为云南大平糜棱岩化碱性花岗岩为沉积变质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