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利用CTDP300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潭泉和水房泉的降雨量、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的表层岩溶泉水化学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且具不同的表现形式,气温和土壤CO2浓度是引起水化学动态变化的两个重要因子。位于海拔较低的碧潭泉气温,土壤CO2浓度相对较高,岩溶作用也相对强,位于海拔较高的水房泉则相对较弱。受气温控制,前者的水温、pH表现出明显的白天高,夜间低的昼夜变化规律。降雨过程中,至少有两种效应在影响水化学性质:雨水的稀释效应和CO2效应,前者对碧潭泉水化学变化影响较大,降雨可引起泉水电导率、水温及pH的显著下降,降雨强度越大,下降速度与幅度越大,而从泉水电导率下降、pH值略有上升看,两者均对水房泉的水化学变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2.
佛山作为中国珠三角地区经济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城市,由于其脆弱的地质水文条件,长期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影响。同时,该区域地铁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工具,其施工和运行所导致的地面沉降也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目前针对佛山地区相关的系统研究不多,对地铁沿线的沉降规律认识不足。利用Sentinel-1数据监测了2015-06至2018-09间佛山市的形变信息,结果表明,佛山市地表形变呈零星分布,未出现大范围的沉降漏斗,形变速率为-20~5 mm/a,局部区域的沉降速率超过-30 mm/a。地面沉降主要与不稳定的地质结构、地下水抽取和局部区域工程施工有关。基于获得的形变结果,对佛山市地铁沿线的形变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对2018年佛山市地铁坍塌事故路段的沉降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在空间分布上地铁沿线沉降差异的成因,并在时间上对地铁沿线的形变进行了模型参数反演。研究工作为今后当地政府开展地表形变普查、沉降灾害预警提供了参考,并为地铁正常运行与维护的安全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正>2008-2009年,中国海监第七支队继续以开展执法示范工作和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局"79号文"为行政执法工作重心,根据国家海洋局《关于规范中国海监海区总队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中国海监总队《关于开展2008年中国海监执法示范工作的通知》和中国海监南海总队《2008年度南海区海监执法示  相似文献   
74.
利用金佛山高山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金佛山近几十年的旅游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金佛山年均气温8.2 ℃,气象景观包括云海、晚霞、雪景、雨凇、雾凇等。金佛山全年云海资源丰富,夏季平均1个月大约有10 d可观赏到晚霞,冬季雨凇、雾凇景观较集中,年均出现70 d以上,仅次于峨眉山,金佛山物候景观包括杜鹃花以及独有的方竹林,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6—9月是该地的最适宜旅游期。  相似文献   
75.
陈慧娴  王硕甫 《广东气象》2013,35(1):37-40,45
对2012年11月21日和25日佛山地区的连续2次大雾天气过程,从大气环流形势背景及演变、大气层结状况、近地面水汽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这2次大雾均是在大气中层有暖平流、大气层结相对稳定和充沛的水汽条件下产生的;而大雾消散的原因有所不同,21日大雾消散是由于气温上升和日照增加,25日大雾消散的原因是冷空气入侵.  相似文献   
76.
陶培峰  袁月  刘建  张斌  何彦良  肖禾 《测绘通报》2023,(9):82-86+99
黑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其生境破碎化加剧,威胁种群的生存安全。本文以黑叶猴在重庆的主要分布区金佛山为例,考虑地形、植被、人为活动和饮水因素等,选取与黑叶猴生境密切相关的7个环境影响因子,对黑叶猴生境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了潜在生境之间的生态廊道。结果表明,黑叶猴最适宜生境面积为178.07 km2,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15%,主要分布在金佛山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沟谷地带,潜在生境斑块呈条带状,破碎化状态明显,具有海拔高、坡度陡、临近水源、植被覆盖度高、远离人为活动干扰等特点;构建的生态廊道共有56条,廊道最小宽度为303.9 m,廊道总长度为147.82 km,总面积为43.89 km2。本文的研究成果对黑叶猴种群和生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为了监测地面沉降,文章采用欧空局的Envisat卫星雷达影像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方法计算得出珠江三角洲广州、佛山部分区域的沉降范围、沉降速率与沉降时间序列。研究结果显示:广州与佛山两个城市大部分区域的地面沉降速率在2mm/yr以内,最大沉降速率达到6mm/yr~8mm/yr;考虑到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约为3mm/yr,而珠三角大部分区域的海拔高度都小于2m,"地陷海升"的双重威胁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其他三角洲地区的地面沉降监测和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济南千佛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发育良好,形成了大量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少有从地质遗迹方面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对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特别是对该地区发育的沉积构造现象进行了详细观察,最后对千佛山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从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方面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9.
南海琼东南深水海区是南中国海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在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正日益加大。但是,该海区处于南海大陆坡与西沙海槽区域,海底水深大,地形变化剧烈,水体动力环境和海底地质条件复杂,引发地质灾害的触发机制丰富,稍有疏忽,将给石油钻井平台带来巨大损失。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海底的地质环境务件作了研究,发现了一些有可能发生或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并对其特征作了描述,以引起有关方面在石油钻井钻前井场工程地质调查和评价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0.
采用新引进的海洋深水浅层剖面仪,从珠江口外陆架进入白云凹陷-东沙岛西南海区中陆坡区,进行了浅地层探测,获得了高分辨率反射记录.分析发现,白云凹陷上陆坡段沉积连续性较好,海底反射强度侧向变化平缓,显示了比较均一的沉积底质和微弱的海底水动力条件;在白云凹陷-东沙岛西南海区中陆坡区,海底滑坡严重,局部存在强烈的、平行陆坡的海底洋流冲蚀,海底地形崎岖不平,反射强度侧向变化大,表明海底底质不均匀,海底水动力强.浅地层记录还显示中陆坡海底山丘有海底气体泄露现象,结合常规反射地震识别的海底泥底辟特征,确定海底山丘为泥火山.气体泄露和海底反射振幅的变化代表了海底浅层聚有丰富的气体以及嗜甲烷生物链活动的钙化,因而推断该区不仅是油气的聚集区,也是水合物的聚集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