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57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徐键 《地理教学》2004,(10):43-44
由于地理学科跨时空较大,在进行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海量信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延展时空的特殊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对于大量的学生没有亲历过的地理事物,通过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能够阅读大量的地理景观图片,丰富地理表象。表象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表象中的想象表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想象,反映了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992.
黄继良 《地理教学》2004,(11):41-42
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像写文章一样包括导入、中心和结尾三个部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导入做到提纲挚领,应该说并不难,以前很多老师都是这样做的。但由于受重知识传授这一传统教学目标的影响,有的导语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实际效果是“精炼枯燥”,虽能很好地概括章节内容,却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与新课标“不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的代表性和趣味性”的理念是不  相似文献   
993.
曹嵘 《地理教学》2004,(10):14-15,13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进行,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主要停留在教师“教”的方面,在学生“学”的方面如何进行,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推广创新教育的今天,教育研究的中心逐渐由“重教法”转向“重学法”,因此更应重视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与学生的“学”进行整合。本文以初中地理新教材自主学  相似文献   
994.
林雪清 《地理教学》2004,(10):21-23
上海高中地理教材“海洋水”一节中的“洋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洋流的概念和分类、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理论性强,学生较难理解。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掌握的资料不足,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发挥。因此,本课教学采用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教师则借助多媒体创设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保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995.
葛文城 《地理教学》2004,(12):17-20
一、“地理3”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理3”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理1”、“地理2”的基础上而开设的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地理3”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论题,结合实例讲述了如何将人地关系和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因此,可以这样说,“地理3”是通过将“地理1”、“地理2”所阐述的有关的地理基本原理实际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996.
997.
一、地理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一般原则。1.及时设疑、激疑。“方法指导不在于全盘指导,而在于相机引导”(叶圣陶)。由于中学生还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学习中很少发现问题,所以在其似通非通,似懂非懂处教师必须及时设置疑点,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998.
周鸿 《地理教学》2001,(3):35-35
教育部己制定出高考改革的初步方案,明确指出高考命题将更加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注重创新。面对这一改革,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总复习时,要在围绕“能力”上下工夫、做章。如何培养能力,提高能力,自然成为复习工作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复习过程中要使学生在能力上有所突破,必须相应地调整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99.
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讲课时,如果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地将知识程序化地交给学生学生即使知其然,也未必知其所以然。如果教师设疑置问,引起悬念,激发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急切地“愿问其详”的愤悱心理。例如:地球上气温的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相似文献   
1000.
地理研究性学习和现有的地理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它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学术性的地理知识的传授和现成结论的灌输,不再局限于对学生实施静态的、封闭式的、记忆型的地理教学。而是让学生自行选题、自主探究、自由创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心去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学会学习和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因此,在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明确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因为地理学科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让地理学科充分地置身于社会生产实践中,可以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探索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