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316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208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50年   5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陕西宁强梅树村阶瓶状微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芳  张录易 《地质论评》1995,41(4):355-362
本文报道的瓶状微化石,发现于陕西宁强宽川铺袁家坪剖面,化石产出层位为下寒武统梅树村阶下部小壳化石带,所获微化石数量颇为丰富,囊壳甚小并业经碳化。袁家坪瓶状微化石群的发现,填补了梅树村阶下部此类化石的空白,进一步表明发生于晚前寒武纪的该类具瓶状囊壳的微动物群,曾延入寒早期的事实,现有微化石化碳质保存,为探讨其囊壳原始物质组成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2.
河南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官福  陈志宏 《地质学报》1995,69(3):255-266
通过对河南熊耳山地区寒武纪地层及该地区北岭的蚀变岩型金矿,鸡冠山的石英脉型金矿和店房的角砾岩型金矿的古地磁研究,结合地质上的研究成果,认为北岭蚀变岩型金矿和店房的角砾岩型金矿作用始于元古,有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鸡冠山石英脉型金矿则是燕山期成矿。  相似文献   
83.
华南震旦纪和寒武纪磷块岩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八方面探讨磷块岩沉积环境:(1)含磷岩系岩石组合;(2)磷块岩矿床与海水进退及构造运动的关系;(3)磷块岩的纬度分布与古气候条件;(4)磷块岩沉积的古地貌特点;(5)磷块岩沉积的地球化学条件;(6)磷块岩沉积的生物作用;(7)磷块岩沉积的水动力条件;(8)磷质来源。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中国南方震旦纪及寒武纪磷块岩主要形成于热带-亚热带,岛屿罗列,呈半封闭状态的华南陆表海盆地。靠近古岛群的浅海湾、泻湖及水下隆起(高地)的周围,似乎是最有利的成矿坏境。  相似文献   
84.
陆松年 《地质论评》2001,47(1):109-110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至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召开,有关大会的一般概况已由记者们在《国土资源报》上作了报道。我作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人员主要参加了与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和野外考察。像这样的大型国际会议,作为一名参会  相似文献   
85.
西昆仑东段首次发现前寒武纪麻粒岩相变质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出露了大面积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前人将其时代划归于古元古代(新疆地质矿产局,1991)。我们对这一地区前寒武系研究表明,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变质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以布琼一带出露最完  相似文献   
86.
祁连山带及邻区前寒武纪深变质基底的时代和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变泥砂质岩石和壳源花岗质岩石的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组成研究,主要结论为:①祁连造山带深变质基底主要由变泥砂质岩石和花岗岩组成,其主体形成于0.8-0.6Ga(晋宁期);②大多数变砂质岩石和花岗岩具有较强的负铕和负钡异常,tDM和εNd(1.0Ga)分别为1.87-2.26Ga和8.54-4.06,显示出较高的成熟度;③花岗质岩石为典型的陆-陆碰撞的产物,可能与全球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形成事件有关。本文还对祁连造山带及邻区深变质基底的构造归属进行了研究,认为祁连-柴北缘地体和阿拉善-敦煌地体在晋宁期以前相互分离,分属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地台不同的板块体系。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至少在晋宁期就有相同或相似的地质深化历史。  相似文献   
87.
黄家湾矿是近几年在贵州遵义地区寒武系底部新发现的黑色页岩镍钼铂族元素矿床,本文介绍了矿床的基本特征和含矿地层,以及在矿层中鉴别出喷流间歇期形成的水云母黄铁矿层.利用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对矿石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精测,获得541.3±16Ma(2σ)的等时线年龄.黄家湾矿是华南寒武纪黑色页岩多金属成矿带的一个组成部分.基于矿石的PGE和REE测试,结合前人的工作成果,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和W-Sn-Mo-Sb地球化学富集区,认为区域黑色页岩由正常沉积作用形成;提出了镍钼铂族元素矿的成矿模式,认为这套矿床的形成是由海底喷流系统从海底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中萃取物质与下伏富Mo-Re-(Cu)岩浆房提供成矿能源和部分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中国的遗迹化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一鸣 《矿物岩石》2001,21(3):205-207
中国的遗迹化石在20世纪后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前寒武纪遗迹化石与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将后生动物遗迹化石记录追索到1500Ma甚至1800Ma左右的元古宙早期;遗迹化石和遗迹组构与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的关系研究,描述了大量的遗迹化石,建立了多种地方性的遗迹相,遗迹组构研究开始渗透到遗迹学研究的众多方面;拓扑遗迹分析,将拓扑学与遗迹学紧密联系,创立了遗迹学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9.
新的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云南前寒武纪各岩群普遍由跨越古、中和新元古代不同时代的构造片岩组成。哀牢山群和瑶山群是相连接的同一地层单元 ,主体岩石形成于 130 0~ 16 0 0Ma。昆阳群下亚群泥质碳酸盐沉积岩Pb Pb等时年龄在 170 0~ 16 0 0Ma之间 ,上亚群大营盘组为 12 6 0Ma。苍山群的变拉斑系列形成于岛弧环境 ,其钕模式年龄值在 15 0 0~ 2 0 0 0Ma ,Sm Nd等时年龄近于为 16 5 0Ma ,εNd(t) =+ 7.4。形成于板内环境的碱性系列玄武岩 ,钕模式年龄值在 10 0 0~ 110 0Ma。苴林群变拉斑玄武岩钕模式年龄为 16 0 0~ 170 0Ma ,εNd(t) =+ 6 .6 ;变碱性玄武岩样品为 80 0~ 10 0 0Ma ,可与苍山群相比较。钕模式年龄和Pb同位素填图表明昆阳群与大红山群 ,苴林群与苍山群分别归属于扬子和印支块体的准同时地层。成矿年龄测定表明前寒武纪地层中成矿作用表现为 70 0~ 90 0Ma的改造成矿 ,与大规模从基性到酸性的岩浆活动密切相联系。90 0~ 10 0 0Ma板内环境碱性玄武岩的广泛出现 ,标致着大陆裂解的开始。晋宁期花岗岩活动从早期 (80 0~ 830Ma)的偏中酸性到晚期 (6 80~ 780Ma)的酸性 ,表明构造环境从拉张向挤压环境发展 ,体现了Rodinia超大陆形成、裂解到冈瓦纳大陆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0.
许德如  林舸等 《岩石学报》2001,17(4):598-608
海南岛前寒武纪基性岩类具有的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海南岛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石圈的演化史。古中元古代时,琼中屯昌变基性-超基性岩,为大洋型火山岛弧低钾拉斑玄武岩,明显具有镁铁质-玄武质科马提岩特征,来源于高度亏损的地幔;与之同时代的琼西,则为一套具洋底玄武岩和岛弧拉弦玄武岩的过渡型玄武岩,是古俯冲带上部地幔楔和自消减带卷入地幔楔地壳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端元部分熔融产物,具低亏损地幔特征,产生于弧后(或弧间)盆地环境;中新元古代的琼西变基性-超基性岩具铁镁质-超铁镁质科马提岩特征,来源于较高亏损的地幔,产于大洋板块边缘的构造环境。据此,可以推测,海南岛前寒武纪岩石圈演化至少经历了古中元古代的古板块俯冲、中新元古代的裂解二次事件,并伴随洋盆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