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径向点插值法在波浪传播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波浪数值模拟中基于矩形网格的数值方法在深水到浅水的网格间距选择与复杂边界处理上的缺陷,以及基于正交曲线网格和无结构网格的数值方法前处理工作复杂的问题,引入最近在计算力学中发展起来的无网格法——径向点插值法,对经典的双曲型缓坡方程进行空间离散,并在时间上采用四阶Adams-Bashforth-Moulton格式求解建立近岸波浪传播数学模型,通过椭圆形浅滩地形和环形河道的波浪传播计算验证,表明该无网格方法可较为有效地模拟近岸波浪的传播变形,且在处理复杂边界时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2.
基于该系列文章前文研究中构建的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和所揭示的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机制,针对海气要素对该振荡机制的影响问题进行了重点的探讨。为细致准确的研究北大西洋海洋要素同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定义了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指数和北大西洋暖流强度指数并对模式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变化领先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MOC)变化7 a,北大西洋暖流的变化领先 MOC变化4 a,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强度(包括丹麦海峡溢流水和法鲁海峡溢流水,是北大西洋深层水的重要来源)的变化领先 MOC的变化3 a;北大西洋大气要素变化对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有非常重要的调制作用,当副极地流环和北大西洋暖流(NAC)达到最强的2 a之前,高纬度地区大气为气旋式环流异常,中纬度地区大气为反气旋式环流异常,海表热通量在大西洋副极地海区是负异常,这都有利于副极地流环和NAC的加强,更多高盐度的北大西洋水进入格陵兰-冰岛-挪威海(GIN)海域,由此可以导致GIN海域表层密度上升,使水体的层结稳定性减弱,有利于深层对流的发生,同时大气变化通过风应力旋度和海表热通量也直接影响GIN海域深层水的生成,进而导致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的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3.
文浩  张乐坚  梁海河  张扬 《气象学报》2020,78(1):116-127
在雷达信号处理器异常、信号受到外部电磁干扰时,雷达会观测到沿径向分布的条幅状干扰回波,这类非气象回波须在雷达估测降水等定量应用之前消除。为适用体扫数据及正在业务推行的单径向流数据,利用2017年7—8月收集的雷达单站PPI数据,针对径向干扰回波,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只提取径向上的特征参量,建立隶属函数和判定阈值,进行识别。通过对算法的评估和业务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径向干扰回波和降水回波的识别和消除效果较好,与原业务算法相比,CSI评分提高0.232,能明显提高径向干扰回波的准确识别,略微降低对降水回波的误消除;算法在业务上能够稳定运行,对于定量化应用(降水估测等)具有正贡献。   相似文献   
134.
提出了应用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大坝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报的新方法,并给出了基于开源R语言建立乘积季节模型的方法步骤和关键技术。结合某大坝径向位移监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ARIMA乘积季节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报大坝位移趋势,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5.
根据不同地幔粘滞度的冰川均衡调整(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 GIA)模型, 研究了地球内部各个圈层对GIA粘性重力扰动速率的贡献, 检验了粘性重力扰动速率与径向位移速率的近似关系及其是否独立于地幔粘滞度, 同时利用绝对重力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径向位移数据从实测角度对Wahr的近似关系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 岩石圈对GIA重力扰动速率和大地水准面异常速率的贡献都超过了86%, 而岩石圈以下5个圈层的总贡献不大于14%;利用近似关系, 由重力信号转换的径向位移速率与有限元模拟的结果相对差异大约为15%, 且相对差异的大小不依赖于地幔粘滞度的变化; 根据北美绝对重力和GPS径向位移数据得到实测的粘性重力-径向位移比值为0.141±0.014 μGal/mm, 与Wahr的理论值(0.154 μGal/mm)非常接近, 相对差异仅为9.2%.因此, 定量给出了粘性重力-径向位移近似关系的不确定性为9.2%~15.0%, 为利用此近似关系分离GIA和现今地表质量变化粘弹信号的不确定性估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6.
对无极冀20井2009—2019年地震前后水位潮汐参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无极冀20井的潮汐参数动态变化分为4个阶段:①2009—2010年M2波和O1波相位值多次出现正负号的转变,且两波数值大小不定,表明此时间段内水流以垂向运行为主,受裂隙影响;②日本本州地震能量密度为4.21×10-2 J/m3,震后水流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震后含水层渗透系数得到改变并导致孔隙压力重新分布;③尼泊尔地震能量密度为1.399×10-3 J/m3,震后水流运动方向由径向变为垂向,含水层和隔水层之间发生水流交换,在压应力作用下含水层向隔水层排水;④2018年下半年井水位主要受径向排水影响,E'/E1条件下垂向排水为辅,水流主要运动方向为径向。最后根据前人不同的研究方法、模型对所得结论进行检验,结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137.
卫星钟差预报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中起着重要作用.将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应用于卫星钟差预报中.为避免网络过学习状态的发生,充分利用有限的训练样本数据,采用交叉验证法(CV)训练网络.以GPS为例进行短期(24 h)预报实验,并与灰色系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交叉验证法可以明显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报精度以及稳定性均优于灰色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38.
传统的地下水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都需要网格或单元,网格生成需要占用大量的计算时间,求解所需数据量也较大。配点型无网格法摆脱了网格和单元的限制,只需节点信息,且节点布置灵活,易于实施。本文将配点型无网格法应用于解决一维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问题,用MATLAB编制相应的程序,将结果与解析解和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解析解吻合很好,精度较高,计算过程简单,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9.
油气储层产能预测既是提高油气田勘探效果的关键环节,又可为开发的部署与规划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本文以平面径向流理论为基础,从影响产能的各个参数入手,同时,充分考虑储层内的非均质性,将一个储层分成几个相对均匀的亚层,应用该方法对朝阳沟油田井的自然产能进行了预测,预测的产能级别与测试的产能级别符合,符合率为100%。这种方法不但适用于单层测试,也适用于多层合试。  相似文献   
140.
基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弧形岸段实测岸滩断面与长江入海控制站大通站年输沙量资料,对杭州湾北岸岸线的变化及其趋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受长江入海泥沙减少以及热带气旋和人类活动作用等影响,近10年来杭州湾北岸岸滩处于侵蚀状态。灰色关联分析进一步揭示,杭州湾北岸不同等深线的进退对长江入海泥沙减少的响应在时间尺度上有一定的滞后。同时,不同等深线的进退亦展现较强的相关性特征。鉴于此,利用大通年输沙量和不同等深线进退的耦合关系,进一步构建了基于长江入海泥沙和杭州湾北岸等深线变化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岸线预报模型,其中模型输入向量为当年大通站年输沙量和杭州湾北岸-3m、-5m、-8m等深线距离大堤的位置,输出向量为次年0m岸线距离大堤的位置。经检验,构建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岸线预报模型误差小于20%,可用以预报杭州湾北岸岸线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