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8篇
  免费   2814篇
  国内免费   3304篇
测绘学   2653篇
大气科学   1220篇
地球物理   2942篇
地质学   10085篇
海洋学   1693篇
天文学   159篇
综合类   1029篇
自然地理   945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532篇
  2022年   605篇
  2021年   633篇
  2020年   457篇
  2019年   709篇
  2018年   521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524篇
  2015年   622篇
  2014年   887篇
  2013年   790篇
  2012年   857篇
  2011年   841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764篇
  2007年   694篇
  2006年   682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590篇
  2003年   622篇
  2002年   604篇
  2001年   633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429篇
  1998年   520篇
  1997年   534篇
  1996年   502篇
  1995年   483篇
  1994年   409篇
  1993年   372篇
  1992年   370篇
  1991年   381篇
  1990年   410篇
  1989年   373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6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6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21.
软土地区人工冻土无侧限瞬时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冻结法施工在上海隧道建设中(如隧道旁通道、地下泵房等的设计与施工)得到广泛应用,也曾引发过严重的地质灾害(如上海地铁4号线外滩段的地质灾害)。因此安全、经济、合理地将冻结法用于上海软土地区隧道建设中已经成为上海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上海复兴东路越江隧道旁通道冻结法施工中遇到的第⑥层粉质粘土及第⑦层粉细砂为研究对象,针对设计冻结壁重要强度参数无侧限瞬时抗压强度,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揭示了两种土的冻结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同时研究了粉细砂的冻结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22.
根据柴达木盆地北缘露头剖面、钻井剖面的地层学和岩石学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定量及定性资料,采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结绿素—红山地区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的各种单因素图和沉积相图。这是首次将定量的沉积相研究方法应用于柴达木盆地的古新统至中新统。结绿素—红山地区古新统至中新统发育2种沉积相类型,即冲积扇和辫状河。其中辫状河可划分为砾质辫状河和砂质辫状河。古新世—始新世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湖泊沉积体系,渐新世—中新世发育辫状河—湖泊沉积体系。从古新世到中新世,柴达木盆地北缘经历了由大规模冲积扇沉积到辫状河沉积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23.
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塔里木地区是以当今的塔里木盆地为主体并包括其周边山地的广大地区,北至中天山,南至西昆仑山,西至我国国界,东至阿尔金山,面积逾100万km2。在39个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的各种单因素定量及定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塔里木地区寒武系下、中、上统的各种单因素图及相应的寒武纪早、中、晚世的岩相古地理图。这些岩相古地理图最主要的特征是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位的划分和确定都有确切的定量资料与定量的单因素图。这种定量的岩相古地理图在塔里木地区还是首次出现。在早寒武世,塔里木地区是一个碳酸盐岩台地,其中散布着准滩、云坪和膏盐湖。其北侧和东北侧是南天山和塔东硅岩石灰岩泥岩盆地。其南侧是昆仑台地,其中有2个小陆地。其东南侧有阿尔金陆。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的岩相古地理格局与早寒武世相似,但陆地面积逐渐缩小,盆地面积逐渐扩大,塔里木碳酸盐岩台地变化不大。从早寒武世到晚寒武世是一个逐渐的海进过程。  相似文献   
924.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基于生态系统生产力指数(EPI)、稳定性指数(ESI)和承载力指数(EBCI),构建遥感综合评价模型,就洱海流域2005—2020年的生态系统质量进行量化研究,并分析其变化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洱海流域生态系统质量综合指数(EQCI)均值为56.49(总分100),EPI、ESI和EBCI三项指数均值分别为49.05、74.16和56.97,可见洱海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16 a间EPI、ESI、EBCI和EQCI均呈上升趋势。不同生态系统间,生态质量水平从大到小为:森林>草地>农田>城镇>湿地>水体。当土地类型转变为城镇类型会对生态系统质量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草地、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中气温和降水与EQCI多呈正相关关系,城镇生态系统中气温与EQCI多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25.
选用1961—2020年辽宁省61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和天气现象数据,根据辽宁省气候特点,分别建立雨涝年景、干旱年景、低温年景、高温年景和暴雪年景评价指标,构建辽宁省综合气候年景评价模型,实现辽宁省雨涝、干旱、低温、高温、暴雪单要素气候年景以及综合气候年景的量化评估。结果表明:近60 a辽宁省高温年景显著增强,低温和暴雪年景显著减弱,干旱和雨涝年景无显著变化趋势。综合气候年景存在15 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20世纪80年代后为显著的准3 a年际振荡周期。经历史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灾情以及业务实际应用对评估结果检验表明,建立的年景评估方法较为合理,可用于辽宁省气候年景评价。  相似文献   
926.
为了研究富水砂层中新意法施工的变形控制,本文以青岛地铁3号线保河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型试验,通过对孔隙水、土压力、核心土变形与地表变形的监测,开展新意法在富水砂层中隧道开挖中的变形机理研究。试验中进行了对新意法施工过程的模拟,以循环进尺4 cm进行开挖。结果表明,在全支护条件下的第1~2循环,新意法对围岩及地表变形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但由于巨大的水压力,加固薄弱处可能出现管涌现象;在极限破坏状态试验中,水压的加大及钢拱架、喷层的缺失导致在第6循环开挖时,隧道于小导管注浆加固尾端发生了小规模土体塌落;当水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砂层发生瞬时坍塌。表明新意法适用于富水砂层隧道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加固效果和旋喷桩间的搭接,且在拱脚部位也应具有一定厚度的加固体;富水条件下砂土性质非常不稳定,砂土从变形较小到大变形几乎是瞬间发生的。  相似文献   
927.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巨刺法,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8%(43/48),高于对照组的70.83%(34/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28.
目的:观察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运用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8d,观察2组疼痛评估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14/15),对照组为80.00%(12/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RI、PP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9.
目的:观察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 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24 例。治疗组采用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评定量表评分以及2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复发率。结果:2组各有1例未完成3次治疗,予以剔除。治疗3次后,痊愈率治疗组为92.68%(114/123),高于对照组的76.42%(94/123);治疗10次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0.16%(74/123),高于对照组的35.77%(44/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颈性眩晕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次后,痊愈患者复发率治疗组为24.32%(18/74),对照组为50.00%(22/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胆经穴为主的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能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提高颈性眩晕量表评分,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30.
本文通过分析《内经》中缪刺法的选穴治病方法,结合“根结”“标本”理论,结合现代临床研究,认为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缪刺法选穴多在四肢末端,同“根结”“标本”理论相通,临床可深入挖掘其相关性,探索缪刺法适应病症的最精简有效的选穴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