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338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81.
对陕西岐山县礼村的周原黄土进行了磁化率和穆斯堡尔谱的测试,样品选自礼村黄土剖面中的马兰黄土,褐红色顶层埋藏土,褐色顶层埋藏土和新近黄土各个层位,它们是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根据对样品穆斯堡尔谱的测试,可以得到黄土全样和非磁分裂组分中Fe^3+/Fe^2++Fe^3+,全样中全铁的相对含量以及全样,磁分裂组分和非磁分裂组分中Fe^3+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482.
以昌平区钻孔岩芯为例,分析沉积物粒级组分与磁化率大小变化的相关性。从厚约150 m的剖面选取590多个样品,分别测试从0.5~500 μm各个粒度区间颗粒的百分含量和磁化率。通过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湖相沉积物磁化率的变化与0.5~30 μm间细粒物质的含量,特别是与0.5~10 μm区间悬浮物质的含量反相关,而与65~500 μm间较粗粒物质的含量正相关。这种相关性与黄土沉积刚好相反,反映了二者之间磁化率不同的变化机制, 蕴涵着一定的古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483.
大量研究证实成壤磁铁矿和磁赤铁矿是黄土-红粘土磁化率变化主要原因,但是对这些磁性矿物起源于无机沉淀还是生物作用尚需深入研究.为此,本文选择黄土高原200余米厚的西峰黄土-红粘土序列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分析和透射电镜手段,对其中有机质含量和磁性矿物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5以来的沉积层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集中在0.25% ~0.50%之间,有机质含量变化与黄土和古土壤层磁化率变化基本一致,即有机质高值对应磁化率高值,有机质与磁化率值成正相关;S5以下至午城黄土底部不仅有机质含量降低而且变化幅度减小;红粘土沉积层中,虽然不能完全遵循磁化率高值对应有机质高值,但基本符合峰-峰和谷-谷对应规律.有机质和磁化率的相关性以及透射电镜研究表明,生物成因磁性矿物是风尘序列磁化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风尘序列成壤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强度变化,生物将磁化率和古气候密切联系起来.黄土和红粘土磁化率古气候意义相似,但是由于黄土和红粘土形成于不同气候背景下,不能仅仅利用二者磁化率大小对比反演古气候,利用表土磁化率重建古气候要考虑气候载体形成的气候背景差异.  相似文献   
484.
航磁推断解释首先要研究岩矿石磁化率。西天山地区近年来野外实测500余处物性点,累计获得有效磁化率数据15000余个,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伊什基里克组和二叠系乌郎组是区内最主要的磁性地层,部分海西期岩体磁性较强,而磁铁矿具有极高的磁化率值。根据这些磁化率特征,在西天山地区圈定磁性火山地层上百处,新圈定隐伏(半隐伏)岩体221处,推断铁矿磁异常109处,新发现铁矿(矿点)10余处。  相似文献   
485.
通过对399件表层土壤磁化率参数与化学组成的分析测试,较系统地总结了沈阳新城子区土壤磁化率特征,并初步进行了磁化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类型中磁化率差异较大,棕壤中由于人为作用较大,其均值最高。不同堆积类型中磁化率差别较大,洪积物和残坡积物中平均值最高,冲积物中最低。不同农作物对元素的需求不一样导致磁化率的含量变化范围存在着区别。(2)土壤的磁化率与土壤中Cd、Pb、Hg、Cu、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能反映出土壤酸化的状况,对土壤污染程度有较好的指示性。(3)利用磁化率可以快捷地划分污染区。  相似文献   
486.
陕西蓝田公王岭猿人遗址处L15层磁组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十多年前,考古学者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约70km的蓝田县发掘出著名的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丰富的具有南方色彩的哺乳动物群化石[1]。An等[2]结合古地磁研究将蓝田公王岭的黄土地层与洛川黄土剖面对比后认为猿人头骨出土层位应与L15下粉砂层中部相当,利用平均沉积速率外推计算其年代约为距今115万年。这个年代目前为多数人所接受[3]。但由于猿人头骨化石和共生动物化石常被胶结在钙质结核中,其赋存层位或值得商榷。因此,进一步将猿人化石与同进化阶段的爪哇人化石对比后认为前者年代可能会更老些[4]。而与猿人头骨赋存层位相关的下粉砂层是黄土高原野外地层识别和剖面对比的一条重要标志层,以发育粗粒沉积  相似文献   
487.
若尔盖盆地是松潘一甘孜构造带的一个二级坳陷构造单元,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油气资源远景区之一.依据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2002年以来在该区进行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等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区各时代地层和火成岩的声波速度、电阻率、密度、磁化率等岩石物理性质参数及特征.这些岩石物理参数既是分析认识该区地壳结构特征的基础,也是分析解释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的依据.  相似文献   
488.
为研究磁化率在沉积锰矿床中的应用,对广西下雷锰矿床的钻孔岩心进行了磁化率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含锰岩系中矿层磁化率与围岩磁化率明显不同,通常碳酸锰矿磁化率值比围岩要高出1~2个数量级,而围岩中硅质岩、灰岩、泥岩的磁化率无明显差异。磁化率可作为野外快速判别含锰岩系的代用指标。通过讨论下雷原生碳酸锰矿的磁化率异常,认为碳酸盐矿物磁性很低,对磁化率的贡献极小,磁化率异常高值指示与其伴生的铁质矿物;碳酸锰矿中含有磁性矿物,其磁性强弱决定了矿层磁化率的大小;黏土矿物中的绿泥石可吸附含铁的强磁性物质,绿泥石及其含量是影响碳酸锰矿磁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9.
通过对临夏盆地黑林顶剖面晚新生代沉积物的岩石磁学研究, 揭示在11.8~8.6 Ma 磁化率波动较小, 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低值(0.58~6.9/10-8 m3kg-1); 从8.6 Ma 开始受软磁性矿物控制明显持续增加(0.75~10.6/10-8 m3kg-1)。通过沉积物磁学性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模式分析, 结合盆地周围构造条件研究, 认为物源的变化可能是造成黑林顶剖面磁化率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0.
柴达木盆地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内陆沉积盆地,发育了巨厚的中-新生代沉积地层,这些地层记录了盆地及周缘山地的构造、环境演变历史。本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红沟子地区晚新生代天然剖面沉积物岩石磁学的研究,表明在约9.8 Ma磁化率值突然增大,同时沉积物中磁铁矿的含量也明显增加。结合剖面沉积物岩相、岩性及沉积速率等分析,依据沉积物磁学性质与环境变化和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该地区晚新生代物源变化,可能是造成岩石磁学特征在大约9.8 Ma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可能还暗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次强烈的构造隆升事件,阿尔金山作为柴达木盆地的物源之一,也响应了此次构造运动,隆升到了一定高度使剥蚀速度增加,这一过程被柴西地区的红沟子构造所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